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大海水滴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大昭寺。
这座建在翠湖之上,托起了所有佛教徒心中神圣的大昭寺,记载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为后人留下的不朽的丰功伟绩,它承续着一代代人对来世的向往与对佛、对神的敬畏和忠诚,体现着佛学的博大精深与不可思议。那经幡列列狂舞,佛音袅袅入耳,对我也是一次高贵而深刻的领悟
晨曦中的大昭寺显得神圣而肃穆,寺前两个大大的香炉里烟雾缭绕,清香的桑烟悠悠直上,飘向天空;一排排虔诚的朝圣者不停地行着五体投地的磕头礼——双手合十高举过头,再到额头,接着到心,最后磕长头,然后再重复前面同样的动作。磕长头时的两手合十,表达了已领会了佛的旨意与教诲,双手触额、触口、触胸更表达了身、口、意与佛相融,合为一体。这些门口匍匐叩拜的信徒们,扶老携幼、穷其数十年乃至毕生的积蓄,不辞辛劳,按自己的身长三步一匍匐叩拜而行,用了几年的时间来到了拉萨,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对于宗教我不敢妄加评论、单就信徒们对于宗教的信仰就令人折服。看见那些被信徒们磕长头而磨得光滑铮亮、磨出深沟的石板路时,看见两腮泛红皮肤紫铜的高原人把美好的心灵和希冀注入这条金光大道上,同时也在这条金光大道上通过对神灵的顶礼膜拜获得了心灵慰藉和神的福祉。我惊呆了,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心灵被震憾了,似乎忘却了疲劳和头痛,呆呆地看他们沉浸在自己的祈求中,这需要多少时间,多少毅力才能磨出来啊。而这其间的种种苦难,亦非我们这些常人所能感受得到的。
很早就知道大昭寺是藏传佛教的圣地,在藏民中,流传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但如果不亲眼目睹,是无法感受大昭寺在藏民心中的神圣地位。大昭寺的名声远比它的面积要大。寺院中的天井挤满了正在擦洗酥油灯碗的藏民,一个个灯盏在他们面前堆成了小山,有的在往盏里添加酥油,并逐一地用香点燃,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透着细致和耐心。
我随着手持酥油灯或提着装满酥油的塑料袋的藏民,加入了朝圣的人群里,进入了大殿。
据说这里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于641年带进藏的佛祖释迦牟尼12岁等身如意宝塑像,因他是由佛祖亲自主持开光加持的,因此无比的珍贵。所有的朝圣者无不以今生能够亲见、膜拜为最大的福报和解脱,这里是朝圣者最终的向往。
这里没有想象的那样宽敞与豪华,但却透着几分亲切,我惊奇地发现,所有的藏民几乎都在触摸——用手抚摩这里的一切,只要是手能够触摸到的地方,你看那殿内的方形柱子,如今已变成了圆形的,没了原来的棱角,变得光滑并挂着厚厚的油腻,黑亮亮的;用头膜拜每一尊佛像,那种虔诚至极的心灵对佛无限的敬仰,他们以今生作注,赐求来生,祈盼着佛力的加持;用身体去触摸,他们去亲近那充满慈悲的净土,这样与心目中通灵万物的神佛更加的接近。
行走在大昭寺,就像在阴阳两界之间来回穿梭。每个小殿人满为患,虽然拥挤,但秩序却保持得非常好。在佛祖像前供人叩拜的台阶旁,看守的喇嘛呵斥并推搡着超时的叩拜者。而等待的人有的自顾自念着佛经,有的专注地望着酥油灯跳动的火苗,有的干脆坐在一旁,盘腿念经。
望着眼前的佛像,似乎领悟到什么是佛光普照。从释迦牟尼佛前离开那一刻,我的心空空的,说不清这其中的原由,说不清为谁而来,说不清何时还会再来在这里,接受着内心震撼的心灵的洗礼。睁开眼睛,站在空荡的佛殿中,面对释迦牟尼安详的面庞,内心宛如一片宁静的湖水。
在上二楼的楼梯口,有一个圆形的石柱,中间有孔,藏民们都在听着什么,我也好奇地把耳朵贴上去,听到了轰轰的声音,身旁的藏民告诉我,那是“卧塘错”泉眼的依然奔涌的声音。啊,这大昭寺果真是建在湖面上,它是从一千只山羊的脊背上筑起的啊。我感叹着它的神奇。大昭寺的壁画就描绘了大昭寺建寺的整个过程,当年文成公主为了降妖伏魔,让山羊搬石头填平了湖泊,建立了今天的举世闻名的大昭寺。
二楼的两个小殿,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看到这里你真的会发现,大昭寺的人情味不仅仅来自那熙来攘往的朝圣者的虔诚,还在于它的每一处几乎都显示了文成公主的伟绩,和她与松赞干布的深情及藏汉一家亲的浓意。
这里的节奏,是坚定而从容的。无论是观光的游人、还是转动经桶、捻着佛珠的藏民步伐都是缓慢的。我喜欢这种节拍,那么的宁静、单纯,单纯得让我感到这个世界除了城市和人之外,还有更大的力量存在,让人感受生活就像这铃声,响亮、悦耳,充满着憧憬和希望。正是信徒们这份执着与虔诚,赋予了拉萨浓重的神秘和高远的神圣。拉萨也因有了信徒,就不再是市民的城市,而是天堂与大地之间的一片圣洁的净土!
走出殿堂,那深蓝色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阳光使得所有的鎏金饰物熠熠闪光。而脚下,正是拉萨最为世俗的八角街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大昭寺。
这座建在翠湖之上,托起了所有佛教徒心中神圣的大昭寺,记载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为后人留下的不朽的丰功伟绩,它承续着一代代人对来世的向往与对佛、对神的敬畏和忠诚,体现着佛学的博大精深与不可思议。那经幡列列狂舞,佛音袅袅入耳,对我也是一次高贵而深刻的领悟
晨曦中的大昭寺显得神圣而肃穆,寺前两个大大的香炉里烟雾缭绕,清香的桑烟悠悠直上,飘向天空;一排排虔诚的朝圣者不停地行着五体投地的磕头礼——双手合十高举过头,再到额头,接着到心,最后磕长头,然后再重复前面同样的动作。磕长头时的两手合十,表达了已领会了佛的旨意与教诲,双手触额、触口、触胸更表达了身、口、意与佛相融,合为一体。这些门口匍匐叩拜的信徒们,扶老携幼、穷其数十年乃至毕生的积蓄,不辞辛劳,按自己的身长三步一匍匐叩拜而行,用了几年的时间来到了拉萨,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对于宗教我不敢妄加评论、单就信徒们对于宗教的信仰就令人折服。看见那些被信徒们磕长头而磨得光滑铮亮、磨出深沟的石板路时,看见两腮泛红皮肤紫铜的高原人把美好的心灵和希冀注入这条金光大道上,同时也在这条金光大道上通过对神灵的顶礼膜拜获得了心灵慰藉和神的福祉。我惊呆了,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心灵被震憾了,似乎忘却了疲劳和头痛,呆呆地看他们沉浸在自己的祈求中,这需要多少时间,多少毅力才能磨出来啊。而这其间的种种苦难,亦非我们这些常人所能感受得到的。
很早就知道大昭寺是藏传佛教的圣地,在藏民中,流传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但如果不亲眼目睹,是无法感受大昭寺在藏民心中的神圣地位。大昭寺的名声远比它的面积要大。寺院中的天井挤满了正在擦洗酥油灯碗的藏民,一个个灯盏在他们面前堆成了小山,有的在往盏里添加酥油,并逐一地用香点燃,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透着细致和耐心。
我随着手持酥油灯或提着装满酥油的塑料袋的藏民,加入了朝圣的人群里,进入了大殿。
据说这里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于641年带进藏的佛祖释迦牟尼12岁等身如意宝塑像,因他是由佛祖亲自主持开光加持的,因此无比的珍贵。所有的朝圣者无不以今生能够亲见、膜拜为最大的福报和解脱,这里是朝圣者最终的向往。
这里没有想象的那样宽敞与豪华,但却透着几分亲切,我惊奇地发现,所有的藏民几乎都在触摸——用手抚摩这里的一切,只要是手能够触摸到的地方,你看那殿内的方形柱子,如今已变成了圆形的,没了原来的棱角,变得光滑并挂着厚厚的油腻,黑亮亮的;用头膜拜每一尊佛像,那种虔诚至极的心灵对佛无限的敬仰,他们以今生作注,赐求来生,祈盼着佛力的加持;用身体去触摸,他们去亲近那充满慈悲的净土,这样与心目中通灵万物的神佛更加的接近。
行走在大昭寺,就像在阴阳两界之间来回穿梭。每个小殿人满为患,虽然拥挤,但秩序却保持得非常好。在佛祖像前供人叩拜的台阶旁,看守的喇嘛呵斥并推搡着超时的叩拜者。而等待的人有的自顾自念着佛经,有的专注地望着酥油灯跳动的火苗,有的干脆坐在一旁,盘腿念经。
望着眼前的佛像,似乎领悟到什么是佛光普照。从释迦牟尼佛前离开那一刻,我的心空空的,说不清这其中的原由,说不清为谁而来,说不清何时还会再来在这里,接受着内心震撼的心灵的洗礼。睁开眼睛,站在空荡的佛殿中,面对释迦牟尼安详的面庞,内心宛如一片宁静的湖水。
在上二楼的楼梯口,有一个圆形的石柱,中间有孔,藏民们都在听着什么,我也好奇地把耳朵贴上去,听到了轰轰的声音,身旁的藏民告诉我,那是“卧塘错”泉眼的依然奔涌的声音。啊,这大昭寺果真是建在湖面上,它是从一千只山羊的脊背上筑起的啊。我感叹着它的神奇。大昭寺的壁画就描绘了大昭寺建寺的整个过程,当年文成公主为了降妖伏魔,让山羊搬石头填平了湖泊,建立了今天的举世闻名的大昭寺。
二楼的两个小殿,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看到这里你真的会发现,大昭寺的人情味不仅仅来自那熙来攘往的朝圣者的虔诚,还在于它的每一处几乎都显示了文成公主的伟绩,和她与松赞干布的深情及藏汉一家亲的浓意。
这里的节奏,是坚定而从容的。无论是观光的游人、还是转动经桶、捻着佛珠的藏民步伐都是缓慢的。我喜欢这种节拍,那么的宁静、单纯,单纯得让我感到这个世界除了城市和人之外,还有更大的力量存在,让人感受生活就像这铃声,响亮、悦耳,充满着憧憬和希望。正是信徒们这份执着与虔诚,赋予了拉萨浓重的神秘和高远的神圣。拉萨也因有了信徒,就不再是市民的城市,而是天堂与大地之间的一片圣洁的净土!
走出殿堂,那深蓝色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阳光使得所有的鎏金饰物熠熠闪光。而脚下,正是拉萨最为世俗的八角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