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抱朴阿素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很有名,逛完了溶洞,就到路边小吃摊上一人要了一碗。一吃,味道果然不错。饸饹多用荞麦面做成,颜色深紫色。但这蓝田饸饹尽管也用荞麦做成,颜色却呈黄色。一般荞麦饸饹苦味都挺重,而蓝田饸饹几乎尝不出苦味,而且特别筋道,吃起来酸辣香筋。也许,这就是蓝田饸饹之所以有名的原因吧。
仙人草
在溶洞吃饸饹时,看到一种凉粉,颜色挺黑,以为是红薯凉粉,未加理会。回到亲戚家,说起这凉粉的颜色。亲戚解释说:“那不是红薯凉粉,是仙人草凉粉,吃了清热解毒呢。”
这仙人草是什么样子,竟能做成凉粉?一时就后悔当时没尝一尝。问亲戚这仙人草山上好找不好找。亲戚说:“村后山里就有,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山里人没吃的,就把这仙人草做的凉粉当饭吃。在别的地方,这东西可是难见到的”
好奇心驱使我决定亲自到山里去采这神奇的仙人草。在亲戚家小孩的带领下,我拿着一个筐子、一把镰刀就出发了。
时值下午,我们沿辋河边顺流而行。河边的巨石山遮住了斜阳,有河道风徐徐吹来,爽爽的感觉。河边沙滩上铺满了大小不一、光滑圆润的石头,只要留意,还会捡到玉石。清浅的河水挽起裤腿就可以淌过。河边有不少人,女人们在洗衣服,小孩子们有的站在水里钓鱼,有的在捉小螃蟹、小蝌蚪,还有的在扔石子玩,有一学生模样的男孩坐河里的大石头上专心地读书。有一山民把三轮车“咚咚咚”地开到河中央,拿起铁锹从河里给车上淘沙子。有条狗,兴奋地一会儿扑到水里,一会儿又在岸边叼块石头疯跑。
来到山脚下,我们进了一条狭长的山沟。这沟出奇地静,沟底有溪水潺潺流过,沟的两边皆是松树、杂木及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花草。我们一边左跨右跳地逆着溪流向沟里走,一边用眼光在山坡上搜寻。走了十多分钟,亲戚小孩停下来,指着右边山坡上一丛草说:“看,那就是仙人草”
我们用手攀住山坡上的松树,爬到了那丛草跟前。细细来看,这仙人草枝杆又细又短,叶子挺厚,边缘呈锯齿状;草正开着花,花萼钟形,花冠呈淡红色或白色。我们连枝带叶全割了下来。越往高处爬,仙人草越多。我们很快就割了一筐,满载而归。
到了家里,亲戚将仙人草的叶子、花连着一些嫩枝都折了下来,放入一个大盆内,然后将滚烫的开水倒入盆内,就开始用手不停地揉搓,直到将花叶揉搓成浓浓的胶汁,然后将汁液过滤到一个瓷盆内冷凝。第二天一早,我们到盆边一看,哇,盆内的胶汁已经冷凝成凉粉了。将凉粉取出,切成细条状,调上醋、蒜泥、盐、辣椒等拌成的佐料,吃起来清凉可口,确实是难得的美食。
这仙人草倒底是什么东西?回家后又查了些资料,才有了进一步了解。原来,这仙人草又叫仙草、凉粉草,属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北方地区不多见,但在福建、台湾等南方山区却常见。中国医学大词典称仙人草“茎叶秀丽,香犹藿檀,夏日取汁,凝坚成冰”具有“泽颜、疗饥”之功用。还有一份资料称仙人草经由采收、晒干、洗净、熬煮、萃取等加工程序制成夏季清凉消暑凉品,可预防中暑、解热毒,有助于改善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等,可见这仙人草不仅能做成凉粉吃,而且还确有药用之功效。
王维与辋川别墅
王维40岁以后,购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并苦心经营,使30里地的辋川川道变成了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王维在此经常与友人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写了大量田园诗。他自编的诗集辋川集,收录了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在诗集的序里,王维写道:“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泮、宫槐陌、临湖亭、南(土宅)、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土宅)、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诗集中的20首诗,就是围绕序中提到的二十个“景点”来写的。王维还曾在清源寺壁上画了张辋川图,从中可以直观地欣赏到当年辋川迷人的山光水色,可惜已经失传,现仅存摹本。从摹本上看,画面群山环抱,绿树掩映,亭台楼榭,古朴端庄。别墅外,辋河水面宽阔,时有舟楫过往。
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的辋川川道已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辋河的水已比王维诗画中所描绘的小多了,想乘船来往于30里川道已无可能,唯留宽大的河道让人怀想起昔日辋河的波澜壮阔。辋川集中所提到的二十个“景点”除可以按图索骥地找到当年的位置外“景点”的楼宇遗迹已难觅踪影。令人痛心的是,王维庙及庙里两壁王维的亲笔画,历经千年保存到六十年代,竟在一场运动中被拆毁了,王维在辋川留下的唯一遗迹就是手植银杏树了。
王维手植银杏树在川道内的白家坪村。一个人来到树下,禁不住浮想联翩。这树有合抱之粗,历经千年风雨,已显得老态龙钟,但其顶部依然枝叶扶疏,郁郁苍苍。作为附近一棵绝无仅有的另类,它在千年的孤独寂寞中见证了辋川的沧海桑田。银杏树附近是一条又宽又长的深山凹,这山凹原是河道,辋河水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后来当地人凿石取直河道,辋河水就不再流经这里,河道遂成了石块遍地的大山凹。从古人临摹的辋川图来看,这大山凹处当时是一个大湖,湖水可行大船。附近还有王维诗中提到的漆园、椒园。据说王维当年常在这湖边垂钓。千年的风雨沧桑,人非物也非!
饱览了辋川的山山水水,品尝了辋川的小吃野味,返程的路上,我就想,等老了,住到这山里来,每日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亦快哉!
很有名,逛完了溶洞,就到路边小吃摊上一人要了一碗。一吃,味道果然不错。饸饹多用荞麦面做成,颜色深紫色。但这蓝田饸饹尽管也用荞麦做成,颜色却呈黄色。一般荞麦饸饹苦味都挺重,而蓝田饸饹几乎尝不出苦味,而且特别筋道,吃起来酸辣香筋。也许,这就是蓝田饸饹之所以有名的原因吧。
仙人草
在溶洞吃饸饹时,看到一种凉粉,颜色挺黑,以为是红薯凉粉,未加理会。回到亲戚家,说起这凉粉的颜色。亲戚解释说:“那不是红薯凉粉,是仙人草凉粉,吃了清热解毒呢。”
这仙人草是什么样子,竟能做成凉粉?一时就后悔当时没尝一尝。问亲戚这仙人草山上好找不好找。亲戚说:“村后山里就有,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山里人没吃的,就把这仙人草做的凉粉当饭吃。在别的地方,这东西可是难见到的”
好奇心驱使我决定亲自到山里去采这神奇的仙人草。在亲戚家小孩的带领下,我拿着一个筐子、一把镰刀就出发了。
时值下午,我们沿辋河边顺流而行。河边的巨石山遮住了斜阳,有河道风徐徐吹来,爽爽的感觉。河边沙滩上铺满了大小不一、光滑圆润的石头,只要留意,还会捡到玉石。清浅的河水挽起裤腿就可以淌过。河边有不少人,女人们在洗衣服,小孩子们有的站在水里钓鱼,有的在捉小螃蟹、小蝌蚪,还有的在扔石子玩,有一学生模样的男孩坐河里的大石头上专心地读书。有一山民把三轮车“咚咚咚”地开到河中央,拿起铁锹从河里给车上淘沙子。有条狗,兴奋地一会儿扑到水里,一会儿又在岸边叼块石头疯跑。
来到山脚下,我们进了一条狭长的山沟。这沟出奇地静,沟底有溪水潺潺流过,沟的两边皆是松树、杂木及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花草。我们一边左跨右跳地逆着溪流向沟里走,一边用眼光在山坡上搜寻。走了十多分钟,亲戚小孩停下来,指着右边山坡上一丛草说:“看,那就是仙人草”
我们用手攀住山坡上的松树,爬到了那丛草跟前。细细来看,这仙人草枝杆又细又短,叶子挺厚,边缘呈锯齿状;草正开着花,花萼钟形,花冠呈淡红色或白色。我们连枝带叶全割了下来。越往高处爬,仙人草越多。我们很快就割了一筐,满载而归。
到了家里,亲戚将仙人草的叶子、花连着一些嫩枝都折了下来,放入一个大盆内,然后将滚烫的开水倒入盆内,就开始用手不停地揉搓,直到将花叶揉搓成浓浓的胶汁,然后将汁液过滤到一个瓷盆内冷凝。第二天一早,我们到盆边一看,哇,盆内的胶汁已经冷凝成凉粉了。将凉粉取出,切成细条状,调上醋、蒜泥、盐、辣椒等拌成的佐料,吃起来清凉可口,确实是难得的美食。
这仙人草倒底是什么东西?回家后又查了些资料,才有了进一步了解。原来,这仙人草又叫仙草、凉粉草,属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北方地区不多见,但在福建、台湾等南方山区却常见。中国医学大词典称仙人草“茎叶秀丽,香犹藿檀,夏日取汁,凝坚成冰”具有“泽颜、疗饥”之功用。还有一份资料称仙人草经由采收、晒干、洗净、熬煮、萃取等加工程序制成夏季清凉消暑凉品,可预防中暑、解热毒,有助于改善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等,可见这仙人草不仅能做成凉粉吃,而且还确有药用之功效。
王维与辋川别墅
王维40岁以后,购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并苦心经营,使30里地的辋川川道变成了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王维在此经常与友人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写了大量田园诗。他自编的诗集辋川集,收录了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在诗集的序里,王维写道:“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泮、宫槐陌、临湖亭、南(土宅)、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土宅)、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诗集中的20首诗,就是围绕序中提到的二十个“景点”来写的。王维还曾在清源寺壁上画了张辋川图,从中可以直观地欣赏到当年辋川迷人的山光水色,可惜已经失传,现仅存摹本。从摹本上看,画面群山环抱,绿树掩映,亭台楼榭,古朴端庄。别墅外,辋河水面宽阔,时有舟楫过往。
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的辋川川道已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辋河的水已比王维诗画中所描绘的小多了,想乘船来往于30里川道已无可能,唯留宽大的河道让人怀想起昔日辋河的波澜壮阔。辋川集中所提到的二十个“景点”除可以按图索骥地找到当年的位置外“景点”的楼宇遗迹已难觅踪影。令人痛心的是,王维庙及庙里两壁王维的亲笔画,历经千年保存到六十年代,竟在一场运动中被拆毁了,王维在辋川留下的唯一遗迹就是手植银杏树了。
王维手植银杏树在川道内的白家坪村。一个人来到树下,禁不住浮想联翩。这树有合抱之粗,历经千年风雨,已显得老态龙钟,但其顶部依然枝叶扶疏,郁郁苍苍。作为附近一棵绝无仅有的另类,它在千年的孤独寂寞中见证了辋川的沧海桑田。银杏树附近是一条又宽又长的深山凹,这山凹原是河道,辋河水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后来当地人凿石取直河道,辋河水就不再流经这里,河道遂成了石块遍地的大山凹。从古人临摹的辋川图来看,这大山凹处当时是一个大湖,湖水可行大船。附近还有王维诗中提到的漆园、椒园。据说王维当年常在这湖边垂钓。千年的风雨沧桑,人非物也非!
饱览了辋川的山山水水,品尝了辋川的小吃野味,返程的路上,我就想,等老了,住到这山里来,每日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