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缘故 (1/2)
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盛世芳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叔公闻乐喜回到了京里,当天下午就派人来请闻氏和陆落。
闻乐喜离京之前,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位高权重,帮皇帝批红,连内阁都敬畏他三分。
大太监都有自己的府邸,闻乐喜也不例外。他在皇城附近的街上,有一栋不小的院子。虽然他离京多年,那个院子一直没人敢占,荒芜了很久。
朝廷招他回来,工部就着手帮他修缮,如今已焕然一新。
“娘,叔公他为什么要去做太监?”去见叔公的路上,陆落第一次问出这个问题。她之前心中也有疑惑,却觉得问题难堪,怕母亲难以启齿,从未询问过闻氏。
做太监是件很丢人现眼的事,古语云“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做太监比让祖宗蒙羞还要丑陋。
世人都瞧不起太监,朝臣更是以结交官宦为耻。
哪怕宦官再位高权重,亦不能赢得尊重。
陆落心中没有世俗这种等级的偏见,她只是很好奇,为什么闻乐喜要去做太监。
一般人家都是活不下去了,才让孩子去做太监,可是闻家并非那等贫寒之户。
陆落的外公是西北军中的小将领,闻家还有些世代积累的稀薄祖业,比平头百姓略强几分,至少能吃穿不愁,能供孩子们读书。
“这句话,你外祖父问了好些年,也没问出什么结果。”闻氏微微叹了口气,她也不知道。
闻乐喜从来没提过,不管家人怎么逼问,他就是闭口不谈。
对于闻乐喜的身份,闻氏并不感到耻辱,她无时无刻不站在自己家人的身后,支持他们,哪怕是做了太监。
她尊重闻乐喜。在闻氏眼里,闻乐喜始终都是她的长辈,最疼爱她的小叔叔。
闻乐喜并非叔公的真名。闻乐喜原名叫闻钺,字景泠,是陆落外祖父闻钎最小的兄弟。
这个年代,医学不发达,孩子的夭折率非常高。
外祖父有七个兄弟姊妹,夭折了六个,只保存下了最小的闻乐喜。
闻乐喜比闻钎小八岁。
“......你外祖父是把你叔公当儿子养大的,知道他去做了太监,你外祖父气得昏死了几回,亲自跑到京里,想救他出去。
可是,你外祖父地位低下,在京里毫无人脉,也只能眼睁睁任由你叔公在宫里。等你叔公得势了,就把我们都接到了京里。你外祖父问他当年可有隐情,他从未回答过。”闻氏道。
闻钎的确是把闻乐喜当儿子。长兄如父,在父母去世之后,闻钎养活着六岁的闻乐喜,兄弟俩相依为命。
父母留下了几十亩薄田,闻钎兄弟生活也算过得去。闻钎自己省吃俭用,先供闻乐喜吃好喝好,然后给他请先生,教导他念书,希望他将来有出息,功成名就。
闻乐喜念书很用心。他十三岁的时候,聪明机灵,能写会算,连将军都知道闻钎有个机灵的小兄弟。
闻钎的战友们都说:“将来景泠是要考状元的!”
闻钎自己也是那样期望的,故而重金给闻乐喜聘请名师。
闻乐喜也跟将军身边的随从关系很好。他从未离开边疆,总是很向往京城,多次跟闻钎提到想去京里看看。
所以,他十四岁那年,正逢将军回京述职,闻乐喜要跟着前往,想一睹京师的繁华,闻钎一咬牙,答应了。
将军倒也不介意。闻乐喜是军中长大的孩子,却又不是将士,故而非下属,将军对他多一分宽容。
哪里知道,闻乐喜从此就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他进京之后,没有再跟着将军回去,而是进宫做了太监。
闻钎当时都疯了,仔细询问将军到底是怎么回事,将军自己也是一头雾水。
随从们也是糊里糊涂。
闻乐喜就这样,莫名其妙进宫做了太监。他和其他太监不同,他读过七八年书,学问赶得上秀才,故而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器重,将他送到了东宫,陪伴太子。
闻乐喜不仅仅有学问,而且擅长模仿笔迹。他到了东... -->>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叔公闻乐喜回到了京里,当天下午就派人来请闻氏和陆落。
闻乐喜离京之前,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位高权重,帮皇帝批红,连内阁都敬畏他三分。
大太监都有自己的府邸,闻乐喜也不例外。他在皇城附近的街上,有一栋不小的院子。虽然他离京多年,那个院子一直没人敢占,荒芜了很久。
朝廷招他回来,工部就着手帮他修缮,如今已焕然一新。
“娘,叔公他为什么要去做太监?”去见叔公的路上,陆落第一次问出这个问题。她之前心中也有疑惑,却觉得问题难堪,怕母亲难以启齿,从未询问过闻氏。
做太监是件很丢人现眼的事,古语云“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做太监比让祖宗蒙羞还要丑陋。
世人都瞧不起太监,朝臣更是以结交官宦为耻。
哪怕宦官再位高权重,亦不能赢得尊重。
陆落心中没有世俗这种等级的偏见,她只是很好奇,为什么闻乐喜要去做太监。
一般人家都是活不下去了,才让孩子去做太监,可是闻家并非那等贫寒之户。
陆落的外公是西北军中的小将领,闻家还有些世代积累的稀薄祖业,比平头百姓略强几分,至少能吃穿不愁,能供孩子们读书。
“这句话,你外祖父问了好些年,也没问出什么结果。”闻氏微微叹了口气,她也不知道。
闻乐喜从来没提过,不管家人怎么逼问,他就是闭口不谈。
对于闻乐喜的身份,闻氏并不感到耻辱,她无时无刻不站在自己家人的身后,支持他们,哪怕是做了太监。
她尊重闻乐喜。在闻氏眼里,闻乐喜始终都是她的长辈,最疼爱她的小叔叔。
闻乐喜并非叔公的真名。闻乐喜原名叫闻钺,字景泠,是陆落外祖父闻钎最小的兄弟。
这个年代,医学不发达,孩子的夭折率非常高。
外祖父有七个兄弟姊妹,夭折了六个,只保存下了最小的闻乐喜。
闻乐喜比闻钎小八岁。
“......你外祖父是把你叔公当儿子养大的,知道他去做了太监,你外祖父气得昏死了几回,亲自跑到京里,想救他出去。
可是,你外祖父地位低下,在京里毫无人脉,也只能眼睁睁任由你叔公在宫里。等你叔公得势了,就把我们都接到了京里。你外祖父问他当年可有隐情,他从未回答过。”闻氏道。
闻钎的确是把闻乐喜当儿子。长兄如父,在父母去世之后,闻钎养活着六岁的闻乐喜,兄弟俩相依为命。
父母留下了几十亩薄田,闻钎兄弟生活也算过得去。闻钎自己省吃俭用,先供闻乐喜吃好喝好,然后给他请先生,教导他念书,希望他将来有出息,功成名就。
闻乐喜念书很用心。他十三岁的时候,聪明机灵,能写会算,连将军都知道闻钎有个机灵的小兄弟。
闻钎的战友们都说:“将来景泠是要考状元的!”
闻钎自己也是那样期望的,故而重金给闻乐喜聘请名师。
闻乐喜也跟将军身边的随从关系很好。他从未离开边疆,总是很向往京城,多次跟闻钎提到想去京里看看。
所以,他十四岁那年,正逢将军回京述职,闻乐喜要跟着前往,想一睹京师的繁华,闻钎一咬牙,答应了。
将军倒也不介意。闻乐喜是军中长大的孩子,却又不是将士,故而非下属,将军对他多一分宽容。
哪里知道,闻乐喜从此就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他进京之后,没有再跟着将军回去,而是进宫做了太监。
闻钎当时都疯了,仔细询问将军到底是怎么回事,将军自己也是一头雾水。
随从们也是糊里糊涂。
闻乐喜就这样,莫名其妙进宫做了太监。他和其他太监不同,他读过七八年书,学问赶得上秀才,故而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器重,将他送到了东宫,陪伴太子。
闻乐喜不仅仅有学问,而且擅长模仿笔迹。他到了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