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龙腾1856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曾老太爷去世,回乡的曾纪泽深深意识到,在古代死生都是人生头等大事。而且,湖南当地还有“重死轻生,厚葬薄养”的习俗。曾老太爷“寿终正寝”,曾氏家族已经是乡里的名门望族,所以他的丧事,办得极为隆重。
湖南古代有套棺之俗,曾国藩为父亲准备了内外两棺,内棺为陶质,外棺檀木制成,用漆油封多次,内红外黑,才进行殓葬。
曾老太爷的祭奠,也整整持续了半个月时间。入硷后,曾家还立扎孝堂,罗孝帷,点长明灯。曾国藩和兄弟几个带着媳妇头戴孝帽,身着麻衣,腰系草绳,脚穿草鞋,手柱孝棍迎前来吊唁的宾客。
曾纪泽等孙辈及其他家人均穿白衣,鞋面缝白布。亲友来吊唁,不论年长年幼,孝子均下跪相迎。女眷每日早晚到孝帷内嚎哭一场,俗名“闹丧”。
初时,曾家行儒教礼节,请礼生喊礼开祭,有朝奠、午奠、夕奠、家祭、客祭之分,读祭文时抑扬顿挫,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后来曾家还请了十来个道士做了十天道场,开坛、念咒、诵经、请水、告庙、开方、破狱、解结、安神等。当时的人迷信这些活动可超渡亡魂,使之免受地狱之苦,降福子孙。
治丧活动在出殡前一天来的人最多,吊唁宾客络绎不绝,丧酒办了三百余席,“黄金堂”里都坐不下了,分了三次才办完。
曾国藩和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等兄弟商量后,嘱咐在家里的曾国潢说:“咱们曾家虽然历来讲究勤俭,但宅子太小不体面,容易怠慢宾客,也该好好修一修府邸了。”
曾国潢点点头,说:“大哥说得极是,等忙完这一阵子,我找人选一个良辰吉日。”
曾老太爷安葬后,每逢七日,曾国藩和曾纪泽等丧属备香烛至坟前哭奠。四十九日后为“满七”,在坟前烧化冥镪及纸扎冥具,才算告一段落。
入夏以来,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近半个月,湘中一带的风像一座巨大的火炉中喷出似的,吹在人的身上,直如火燎炭烤般地难受。午后,天气更加燥热,一向最能吃苦的荷叶塘农夫,这时也忍受不了烈日,在茅屋里不敢出来干农活,只有很多鸣蝉在树上聒噪不停。
曾国藩在堂屋的太师椅上午睡。最近吊唁曾老太爷的宾客也不上门了,他闲了下来,想起湘军的过往,还有左宗棠等一帮湖南官员对自己的态度,心神不宁,午睡到一半,怪梦连翩,反而醒了,在一旁打着竹蒲扇的家仆荆七问道:“老爷,这些日子你心血暗耗,神不守舍,食纳减少,睡眠也不好,可要注意身体。”
曾国藩点点头,说:“这些日子确实气不活,血不足,心神摇动,精力亏欠。”
“父亲这可是心病。”这时,曾纪泽走了进来,接过荆七手中的竹蒲扇,让他退下了,这阵子,曾纪泽也想好了下一步的打算,想跟曾国藩促膝长谈。
曾纪泽一边给曾国藩打蒲扇,一边说:“最近孩儿读了一些黄老之书,《素问经》上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这既是立身之本,亦是处世之方。’天文地理,自有专著论及。这人事之学说,黄老一家道中要害。故太史公论六家之要旨,历数其他五家之长短,独对道家褒而不贬。此非太史公一人之私好,实为天下之公论也。《道德经》虽只五千言,却揭出人事中极奥极秘之要点,一句'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便揭橥世上竞争者取胜的诀窍。”
曾国藩点点头,说:“世人读《道德经》者多,懂《道德经》者少,以《道德经》处世立身者更少。为父读时,也是年轻不更世事,不甚了了。难得你还有些感悟。”
曾纪泽说:“孩儿最近细读十... -->>
曾老太爷去世,回乡的曾纪泽深深意识到,在古代死生都是人生头等大事。而且,湖南当地还有“重死轻生,厚葬薄养”的习俗。曾老太爷“寿终正寝”,曾氏家族已经是乡里的名门望族,所以他的丧事,办得极为隆重。
湖南古代有套棺之俗,曾国藩为父亲准备了内外两棺,内棺为陶质,外棺檀木制成,用漆油封多次,内红外黑,才进行殓葬。
曾老太爷的祭奠,也整整持续了半个月时间。入硷后,曾家还立扎孝堂,罗孝帷,点长明灯。曾国藩和兄弟几个带着媳妇头戴孝帽,身着麻衣,腰系草绳,脚穿草鞋,手柱孝棍迎前来吊唁的宾客。
曾纪泽等孙辈及其他家人均穿白衣,鞋面缝白布。亲友来吊唁,不论年长年幼,孝子均下跪相迎。女眷每日早晚到孝帷内嚎哭一场,俗名“闹丧”。
初时,曾家行儒教礼节,请礼生喊礼开祭,有朝奠、午奠、夕奠、家祭、客祭之分,读祭文时抑扬顿挫,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后来曾家还请了十来个道士做了十天道场,开坛、念咒、诵经、请水、告庙、开方、破狱、解结、安神等。当时的人迷信这些活动可超渡亡魂,使之免受地狱之苦,降福子孙。
治丧活动在出殡前一天来的人最多,吊唁宾客络绎不绝,丧酒办了三百余席,“黄金堂”里都坐不下了,分了三次才办完。
曾国藩和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等兄弟商量后,嘱咐在家里的曾国潢说:“咱们曾家虽然历来讲究勤俭,但宅子太小不体面,容易怠慢宾客,也该好好修一修府邸了。”
曾国潢点点头,说:“大哥说得极是,等忙完这一阵子,我找人选一个良辰吉日。”
曾老太爷安葬后,每逢七日,曾国藩和曾纪泽等丧属备香烛至坟前哭奠。四十九日后为“满七”,在坟前烧化冥镪及纸扎冥具,才算告一段落。
入夏以来,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近半个月,湘中一带的风像一座巨大的火炉中喷出似的,吹在人的身上,直如火燎炭烤般地难受。午后,天气更加燥热,一向最能吃苦的荷叶塘农夫,这时也忍受不了烈日,在茅屋里不敢出来干农活,只有很多鸣蝉在树上聒噪不停。
曾国藩在堂屋的太师椅上午睡。最近吊唁曾老太爷的宾客也不上门了,他闲了下来,想起湘军的过往,还有左宗棠等一帮湖南官员对自己的态度,心神不宁,午睡到一半,怪梦连翩,反而醒了,在一旁打着竹蒲扇的家仆荆七问道:“老爷,这些日子你心血暗耗,神不守舍,食纳减少,睡眠也不好,可要注意身体。”
曾国藩点点头,说:“这些日子确实气不活,血不足,心神摇动,精力亏欠。”
“父亲这可是心病。”这时,曾纪泽走了进来,接过荆七手中的竹蒲扇,让他退下了,这阵子,曾纪泽也想好了下一步的打算,想跟曾国藩促膝长谈。
曾纪泽一边给曾国藩打蒲扇,一边说:“最近孩儿读了一些黄老之书,《素问经》上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这既是立身之本,亦是处世之方。’天文地理,自有专著论及。这人事之学说,黄老一家道中要害。故太史公论六家之要旨,历数其他五家之长短,独对道家褒而不贬。此非太史公一人之私好,实为天下之公论也。《道德经》虽只五千言,却揭出人事中极奥极秘之要点,一句'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便揭橥世上竞争者取胜的诀窍。”
曾国藩点点头,说:“世人读《道德经》者多,懂《道德经》者少,以《道德经》处世立身者更少。为父读时,也是年轻不更世事,不甚了了。难得你还有些感悟。”
曾纪泽说:“孩儿最近细读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