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崇祯十五年二月初,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
立春后,各地便开始了春耕,朱慈烺再度走出南京,前往江北的扬州府一带巡视,彻底解决越收越少的盐税问题。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的制盐业已相当发达,两千多年以来,东南沿海一直是产盐中心之一。
大明最大的盐场,当属南直隶的两淮盐场,产区包括淮南、淮北各盐场,其中以淮南盐场开发历史最古老,淮北盐场生产规模最大。
大明延续元朝制度,在扬州府城设置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辖分司三、批验所二,盐场、盐课司各三十;洪武时,岁办灶课三十五万二千余引,弘治后,改办小引盐,引额倍之。
盐是人体维持生存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之一,和粮食的价值类似,在商品经济落后的社会是个硬通货,可以充当流通交换的物资。
朱慈烺早就把目光盯上了盐业,当初由于其中利害关系牵扯太大,他没敢动手。
如今南北二京的勋贵,江南的士绅官员、地主商人,被他杀了一轮又一轮,那些大盐商们的靠山早就被他清理的差不多了,现在想搞盐业,就像是壮汉欺负孤儿寡母一样简单。
自古以来,盐税就是各朝各代重要的收税之一,尤其是税率低的大明,盐税有时甚至占据了一半的税收。
朱慈烺处理完通商海贸的事情后,便立即北巡,视察两淮海盐的生产情况,还是微服出巡的,随机巡视地方。
弘治五年,朝廷改革盐税,用开中折色法替代开中法,招商纳粮改为纳银解部,然后直接到盐场支盐,就是交纳一定银两,就可以领到盐引。
“引”是产盐单位,一引拆合三百斤,按规矩是每一引折合米一石,先把盐折合成米,再按米价折合成银子。
万历四十五年,历经一百多年的折色法积引甚多,朝廷采用盐法道袁世振所奏,推行刚盐法,实行盐业专卖。
刚盐法是将将各商所领盐引编成纲册,分为十纲,每年以一纲行积引,九纲行现引,每年照册上额数派行新引,凡纲册有名者,据为窝本,纲上无名者不得加入,从此官不收盐,商人和盐户直接交易。
刚盐法使盐商取得了世袭的专断权,盐商们的巨额财富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积累,为此一些晋商还专门跑到两淮地区,与徽商争夺盐利。
商人和盐户直接交易,对盐丁们来说有一定的好处,盐业生产不再受官府的监督控制,只要按时缴纳了盐课,其地时间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既可以发展副业,也可以多产盐。
盐从来不愁销路,多出盐之后,自然会有商人上门要来购买,收购价格往往要比原本的官府折色还要高一点,如果赶上了好行情,盐丁们的日子过得应该很滋润,赚足了钱也可以经商或者买地当个小地主。
现在南直隶地区的一石米都在在二两白银以上,按理来说,一个盐丁一年下来以挣到二十多两白银,在当时的乡下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收入,至少可以达到小康的生活水平了。
然而微服出巡的朱慈烺却看到了一个制盐村所在的地方,房屋十分破旧,往来的盐丁们一个个依旧破旧,面带菜色,跟个难民一样。
朱慈烺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盐业的一条路产业... -->>
崇祯十五年二月初,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
立春后,各地便开始了春耕,朱慈烺再度走出南京,前往江北的扬州府一带巡视,彻底解决越收越少的盐税问题。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的制盐业已相当发达,两千多年以来,东南沿海一直是产盐中心之一。
大明最大的盐场,当属南直隶的两淮盐场,产区包括淮南、淮北各盐场,其中以淮南盐场开发历史最古老,淮北盐场生产规模最大。
大明延续元朝制度,在扬州府城设置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辖分司三、批验所二,盐场、盐课司各三十;洪武时,岁办灶课三十五万二千余引,弘治后,改办小引盐,引额倍之。
盐是人体维持生存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之一,和粮食的价值类似,在商品经济落后的社会是个硬通货,可以充当流通交换的物资。
朱慈烺早就把目光盯上了盐业,当初由于其中利害关系牵扯太大,他没敢动手。
如今南北二京的勋贵,江南的士绅官员、地主商人,被他杀了一轮又一轮,那些大盐商们的靠山早就被他清理的差不多了,现在想搞盐业,就像是壮汉欺负孤儿寡母一样简单。
自古以来,盐税就是各朝各代重要的收税之一,尤其是税率低的大明,盐税有时甚至占据了一半的税收。
朱慈烺处理完通商海贸的事情后,便立即北巡,视察两淮海盐的生产情况,还是微服出巡的,随机巡视地方。
弘治五年,朝廷改革盐税,用开中折色法替代开中法,招商纳粮改为纳银解部,然后直接到盐场支盐,就是交纳一定银两,就可以领到盐引。
“引”是产盐单位,一引拆合三百斤,按规矩是每一引折合米一石,先把盐折合成米,再按米价折合成银子。
万历四十五年,历经一百多年的折色法积引甚多,朝廷采用盐法道袁世振所奏,推行刚盐法,实行盐业专卖。
刚盐法是将将各商所领盐引编成纲册,分为十纲,每年以一纲行积引,九纲行现引,每年照册上额数派行新引,凡纲册有名者,据为窝本,纲上无名者不得加入,从此官不收盐,商人和盐户直接交易。
刚盐法使盐商取得了世袭的专断权,盐商们的巨额财富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积累,为此一些晋商还专门跑到两淮地区,与徽商争夺盐利。
商人和盐户直接交易,对盐丁们来说有一定的好处,盐业生产不再受官府的监督控制,只要按时缴纳了盐课,其地时间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既可以发展副业,也可以多产盐。
盐从来不愁销路,多出盐之后,自然会有商人上门要来购买,收购价格往往要比原本的官府折色还要高一点,如果赶上了好行情,盐丁们的日子过得应该很滋润,赚足了钱也可以经商或者买地当个小地主。
现在南直隶地区的一石米都在在二两白银以上,按理来说,一个盐丁一年下来以挣到二十多两白银,在当时的乡下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收入,至少可以达到小康的生活水平了。
然而微服出巡的朱慈烺却看到了一个制盐村所在的地方,房屋十分破旧,往来的盐丁们一个个依旧破旧,面带菜色,跟个难民一样。
朱慈烺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盐业的一条路产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