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大宋有毒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事实上没有官府提供白叠子花籽、没有必要的培训指导和收购指标,自己种植白叠子花还是很不靠谱的。
棉花种子需要用硫酸脱绒,还得拿热水浸泡催芽。前者是洪涛根据后世农业技术发明的绝招,后者则是回鹘农民世代总结出来的窍门,两者合用效果应该更佳。
进入五月份之后,好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让洪涛都有点目不暇接了。先是肃州城建造完成,质量如何没亲眼看到,但周一日和王大的信里都不约而同的用上了一个词儿,坚不可摧!
想来有王七这个融汇中外的建筑天才在,新肃州城必然不会成为豆腐渣工程。
接着是王二的统计数字出台,凉州城附近的拓荒田播种白叠子花宣告初步成功,出苗率很高,甚至比回鹘人的还高。
这让几位回鹘农民百思不得其解,只能把原因推给土地,说这里的土地太肥沃。其实这和硫酸脱绒的效果密不可分,原理嘛,洪涛也不清楚,反正后世棉农就是这么做的,肯定有原因。
然后是化学实验室的王四和王五携手,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断试验,终于把无水乙醚给弄了出来。王十四好奇心太大,非要试试官人所说的迷醉效果,结果被连夜送到了凉州城,见到洪涛时还处于半昏迷状态中。
这么做的后果就是被免除实验室试验员身份一个月,专门负责打扫实验室和院子。敢于挑战规则的人,不管后果如何,都要受罚。
还没等洪涛的笑容完全绽放出来,黄怀安又来献宝了。土铣床和车床没什么突破,但他把纺车给改造了改造,提高的不算太大,四倍而已!
纺车,就是把丝、麻之类的纤维捻成线的工具。最初人们是用手捻线,太慢了,后来才发明了手摇纺车,由锭子给线加捻,速度快了很多。
凉州毛纺厂就是采用的此种生产方式,先把处理过的羊毛变成毛线,再用织机织成布匹,才能制作毛料布匹。毛纺厂的毛线产量并不取决于织机的多少和先进与否,而是看纺车工人能纺出多少毛线。
和丝绸、麻布比起来,毛线多了一个用途,它可以不通过织机编织,用手工织造毛衣毛裤,但在纺线的环节上没任何差别。
可是棉布就没这个优势了,谁也不会自己拿棉线编织衣服穿,必须织成布才有用。这么一来,纺线就成了限制织机产量的环节,太慢了。
北宋有一种大纺车,可以上几十个锭子加捻,由水力驱动,一昼夜能纺百十斤丝麻。不过这种纺车纺出来的线太细,用于丝绸和麻线这样的超长纤维可以,羊毛和棉花的纤维相对较短,再这么纺线就不成了,强度不够,很难用于织机。
黄怀安改造过的纺车上有四个加捻锭,虽然速度上没有大纺车快,但纺线的粗细可调。配上变速箱之后依旧能用水车驱动,这样就暂时解决了纺线环节的产能不足问题。不能说直接提高了四倍产量,但两三倍还是有的。
为啥说是暂时呢,因为事物总是在发展的,纺车升级了,很快就会有人去琢磨织机。只要有足够的利益驱使,织机早晚也会升级,然后黄氏纺车就又落后了,还得继续升级。人类的科技就是这么你进一步、我追一步交错着发展起来的。
“官人,属下偷偷试过了,此物确实犀利,一寸厚的松木板被穿了这么大个洞,渭桥镇的钢甲也防不住。就是距离太差,十五步外无法把控准头。”
做为科技带头人的王大头肯定不甘落后,他也提着一个皮袋子来献宝了,还是偷偷摸摸的,说话声极小。
袋子里是把一尺来长的前装手枪,模样像... -->>
事实上没有官府提供白叠子花籽、没有必要的培训指导和收购指标,自己种植白叠子花还是很不靠谱的。
棉花种子需要用硫酸脱绒,还得拿热水浸泡催芽。前者是洪涛根据后世农业技术发明的绝招,后者则是回鹘农民世代总结出来的窍门,两者合用效果应该更佳。
进入五月份之后,好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让洪涛都有点目不暇接了。先是肃州城建造完成,质量如何没亲眼看到,但周一日和王大的信里都不约而同的用上了一个词儿,坚不可摧!
想来有王七这个融汇中外的建筑天才在,新肃州城必然不会成为豆腐渣工程。
接着是王二的统计数字出台,凉州城附近的拓荒田播种白叠子花宣告初步成功,出苗率很高,甚至比回鹘人的还高。
这让几位回鹘农民百思不得其解,只能把原因推给土地,说这里的土地太肥沃。其实这和硫酸脱绒的效果密不可分,原理嘛,洪涛也不清楚,反正后世棉农就是这么做的,肯定有原因。
然后是化学实验室的王四和王五携手,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断试验,终于把无水乙醚给弄了出来。王十四好奇心太大,非要试试官人所说的迷醉效果,结果被连夜送到了凉州城,见到洪涛时还处于半昏迷状态中。
这么做的后果就是被免除实验室试验员身份一个月,专门负责打扫实验室和院子。敢于挑战规则的人,不管后果如何,都要受罚。
还没等洪涛的笑容完全绽放出来,黄怀安又来献宝了。土铣床和车床没什么突破,但他把纺车给改造了改造,提高的不算太大,四倍而已!
纺车,就是把丝、麻之类的纤维捻成线的工具。最初人们是用手捻线,太慢了,后来才发明了手摇纺车,由锭子给线加捻,速度快了很多。
凉州毛纺厂就是采用的此种生产方式,先把处理过的羊毛变成毛线,再用织机织成布匹,才能制作毛料布匹。毛纺厂的毛线产量并不取决于织机的多少和先进与否,而是看纺车工人能纺出多少毛线。
和丝绸、麻布比起来,毛线多了一个用途,它可以不通过织机编织,用手工织造毛衣毛裤,但在纺线的环节上没任何差别。
可是棉布就没这个优势了,谁也不会自己拿棉线编织衣服穿,必须织成布才有用。这么一来,纺线就成了限制织机产量的环节,太慢了。
北宋有一种大纺车,可以上几十个锭子加捻,由水力驱动,一昼夜能纺百十斤丝麻。不过这种纺车纺出来的线太细,用于丝绸和麻线这样的超长纤维可以,羊毛和棉花的纤维相对较短,再这么纺线就不成了,强度不够,很难用于织机。
黄怀安改造过的纺车上有四个加捻锭,虽然速度上没有大纺车快,但纺线的粗细可调。配上变速箱之后依旧能用水车驱动,这样就暂时解决了纺线环节的产能不足问题。不能说直接提高了四倍产量,但两三倍还是有的。
为啥说是暂时呢,因为事物总是在发展的,纺车升级了,很快就会有人去琢磨织机。只要有足够的利益驱使,织机早晚也会升级,然后黄氏纺车就又落后了,还得继续升级。人类的科技就是这么你进一步、我追一步交错着发展起来的。
“官人,属下偷偷试过了,此物确实犀利,一寸厚的松木板被穿了这么大个洞,渭桥镇的钢甲也防不住。就是距离太差,十五步外无法把控准头。”
做为科技带头人的王大头肯定不甘落后,他也提着一个皮袋子来献宝了,还是偷偷摸摸的,说话声极小。
袋子里是把一尺来长的前装手枪,模样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