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李逵的逆袭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说起帝王术。
一般会分为两个流派:法家和儒家。
为什么没有道家的黄老之术呢?
毕竟三代无为之治,却成了后世无数帝王向往的天国。可降三代以后,无为之治的本质其实是仁政。朝廷不胡乱颁布法令,使百姓不会因为法令变动而遭殃。
再说,黄老之术管理王朝实施起来非常困难,朝堂上无欲无求,对外没有扩张的需求和胆量,对内矛盾没有激发出来。这样的王朝环境不是说没有,但很少见。
而法家和儒家就不一样了。
法家的出现,直接结束了春秋战国中原分封的一片散沙状态。战果之后,各诸侯国都开始变法,魏国、秦国、楚国、赵国、齐国,都没能避免。但最终,法律最为严苛的秦国脱颖而出,建立了华夏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大秦帝国。
而且法家的思想不仅仅从战国兴盛,其实一直延续到汉朝都有法家治国的思想。尤其是在西汉,法家和儒家争斗不休的局面下,大汉王朝在治理国家的时候,还是偏向了法家一点。甚至在隋唐时期,法家还是有很多的拥趸。
毕竟,酷吏这种任何官员都痛恨的坏种,在唐朝还非常兴盛。而酷吏,其实就是法家的一个旁枝。
从武帝时期,公孙弘推荐了同门董仲舒,而董仲舒提出了‘君权天授’这个概念之后,汉武帝才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这仅仅是确定了儒家的学术地位,并没有将其他诸子百家的东西都扔掉。
帝王术。
或许也就是从那个时期才传下来的传说。
可对于皇帝来说,这种邪说,肯定是不能容忍的存在。
赵煦在看到《帝王术》这三个字封皮的书之后,目光中就流露出冷冽的寒光,站在边上的郝随忍不住了打了个寒战,他发现了皇帝的异样,转而心头幸灾乐祸起来:“老贼,死到临头了,咱家看你怎么活下来。”
赵家的皇帝平日里算是架子最小的皇帝,赵煦也是如此。
可是当他看到《帝王术》这本书,而且这本书流落在民间的那一刻,心头的怒火是难以平息得了的。
赵煦凝视着封面,突然抬起头对三叔公道:“我能看看吗?”
“拿去看吧?也不值钱。”
三叔公很大方的将他的心肝宝贝往赵煦面前一推,随意的说到。这话在理,他老人家也舍不得花大价钱去买一本根本就看不懂的书。
原因嘛?
三叔公这辈子都不会给人说,他原来以为这本是皇历来着。几年前,他还不怎么识字,认识的字也有限,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他正好在赶集。对方要价很便宜,就当皇历卖给他了。回去之后,就偷偷摸摸的拿给李逵看过,然后被李逵一通嘲讽,说:“三爷爷,您老又被骗了。”
三叔公心里头那个生气啊!
什么叫‘又’,他多精明的一个人,就因为认识的字少,就活该被骗吗?
后来不信邪的三叔公决定废物利用,那时候李氏开始发达了,搬到了县城边上的庄子里。再后来,颜夫子来族里的族学当先生,颜松过了一段时间也来了。
有了颜松给他读书,讲解,他才明白了这本书的所写的内容,浩瀚如同星河,无边无际。
说到钱,真不值钱,就卖一吊。
算起来,也就是六七十文。大宋的书籍以精美著称,京城知名的书局出的书籍,动辄几贯一本。还有一种就是文人自己找刻书匠人,印制之后送人。早年苏轼就很热衷这种事,他经常没钱,也和他过段时间就要自费出本小集子诗词,亲戚朋友都送一遍有关。后来,实在太穷了,苏轼也没有了这个爱好。
赵煦虽然和好奇,但没有开口问,这书的价值。在他看来,书的价格并不重要,内容才是他最为关心的地方。但是郝随这个宦官不一样,宫里头的宦官都是从穷苦人家出来的,对钱特别敏感。尖尖的喉咙阴阳怪气的对三叔公问道:“这不值钱的书,多少钱买来的?”
“一吊钱。”
三叔公坦然道。三叔公这个人坦荡的时候,啥话都不避讳。
“一吊钱?哈哈,这等货色,您老也能当宝贝?”郝随嘲讽道。
三叔公不为所动,郝随碎嘴子和他过不去,有的是他的主人去管教他。郝随的主子还在边上呢?就看赵煦的心思。赵煦出宫之后,化名黄佣,但都一样。可赵煦的心思都在书上头,根本就没有发现宦官郝随竟然和三叔公有争宠的心思。反倒是三叔公不咸不淡道:“书的好坏并不在其价格,而在书中的韬略,你可懂?”
问宦官,韬略,郝随能说什么?
要说治水,郝随还能说说。大宋的官员也好,宦官也罢,做官之前都或多或少的学习过治水的办法。说是上过治水补习班也不为过,这是办法千奇百怪,无所不有。
他只能暗暗咬牙,把心头的不甘放在肚子里。
此时的赵煦,心思都被这本《帝王术》吸引住了,他小心翼翼的翻开之后,一股子劣质纸张的腐臭味,扑面而来。赵煦忍着心头的不适,打起精神看起来。细看之下,大失所望。
乱七八糟的内容,似乎什么都有一些。
《鬼谷子》中的内容《持枢》、《中经》,《荀子》中的内容,《君道》、《臣道》……但看着看着,赵煦仿佛看到了一点门道,这书大部分讲的是人心。
如何揣摩,如何控制,最后就是驾驭权术。
虽然篇幅打乱了,文字也杂乱无序... -->>
说起帝王术。
一般会分为两个流派:法家和儒家。
为什么没有道家的黄老之术呢?
毕竟三代无为之治,却成了后世无数帝王向往的天国。可降三代以后,无为之治的本质其实是仁政。朝廷不胡乱颁布法令,使百姓不会因为法令变动而遭殃。
再说,黄老之术管理王朝实施起来非常困难,朝堂上无欲无求,对外没有扩张的需求和胆量,对内矛盾没有激发出来。这样的王朝环境不是说没有,但很少见。
而法家和儒家就不一样了。
法家的出现,直接结束了春秋战国中原分封的一片散沙状态。战果之后,各诸侯国都开始变法,魏国、秦国、楚国、赵国、齐国,都没能避免。但最终,法律最为严苛的秦国脱颖而出,建立了华夏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大秦帝国。
而且法家的思想不仅仅从战国兴盛,其实一直延续到汉朝都有法家治国的思想。尤其是在西汉,法家和儒家争斗不休的局面下,大汉王朝在治理国家的时候,还是偏向了法家一点。甚至在隋唐时期,法家还是有很多的拥趸。
毕竟,酷吏这种任何官员都痛恨的坏种,在唐朝还非常兴盛。而酷吏,其实就是法家的一个旁枝。
从武帝时期,公孙弘推荐了同门董仲舒,而董仲舒提出了‘君权天授’这个概念之后,汉武帝才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这仅仅是确定了儒家的学术地位,并没有将其他诸子百家的东西都扔掉。
帝王术。
或许也就是从那个时期才传下来的传说。
可对于皇帝来说,这种邪说,肯定是不能容忍的存在。
赵煦在看到《帝王术》这三个字封皮的书之后,目光中就流露出冷冽的寒光,站在边上的郝随忍不住了打了个寒战,他发现了皇帝的异样,转而心头幸灾乐祸起来:“老贼,死到临头了,咱家看你怎么活下来。”
赵家的皇帝平日里算是架子最小的皇帝,赵煦也是如此。
可是当他看到《帝王术》这本书,而且这本书流落在民间的那一刻,心头的怒火是难以平息得了的。
赵煦凝视着封面,突然抬起头对三叔公道:“我能看看吗?”
“拿去看吧?也不值钱。”
三叔公很大方的将他的心肝宝贝往赵煦面前一推,随意的说到。这话在理,他老人家也舍不得花大价钱去买一本根本就看不懂的书。
原因嘛?
三叔公这辈子都不会给人说,他原来以为这本是皇历来着。几年前,他还不怎么识字,认识的字也有限,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他正好在赶集。对方要价很便宜,就当皇历卖给他了。回去之后,就偷偷摸摸的拿给李逵看过,然后被李逵一通嘲讽,说:“三爷爷,您老又被骗了。”
三叔公心里头那个生气啊!
什么叫‘又’,他多精明的一个人,就因为认识的字少,就活该被骗吗?
后来不信邪的三叔公决定废物利用,那时候李氏开始发达了,搬到了县城边上的庄子里。再后来,颜夫子来族里的族学当先生,颜松过了一段时间也来了。
有了颜松给他读书,讲解,他才明白了这本书的所写的内容,浩瀚如同星河,无边无际。
说到钱,真不值钱,就卖一吊。
算起来,也就是六七十文。大宋的书籍以精美著称,京城知名的书局出的书籍,动辄几贯一本。还有一种就是文人自己找刻书匠人,印制之后送人。早年苏轼就很热衷这种事,他经常没钱,也和他过段时间就要自费出本小集子诗词,亲戚朋友都送一遍有关。后来,实在太穷了,苏轼也没有了这个爱好。
赵煦虽然和好奇,但没有开口问,这书的价值。在他看来,书的价格并不重要,内容才是他最为关心的地方。但是郝随这个宦官不一样,宫里头的宦官都是从穷苦人家出来的,对钱特别敏感。尖尖的喉咙阴阳怪气的对三叔公问道:“这不值钱的书,多少钱买来的?”
“一吊钱。”
三叔公坦然道。三叔公这个人坦荡的时候,啥话都不避讳。
“一吊钱?哈哈,这等货色,您老也能当宝贝?”郝随嘲讽道。
三叔公不为所动,郝随碎嘴子和他过不去,有的是他的主人去管教他。郝随的主子还在边上呢?就看赵煦的心思。赵煦出宫之后,化名黄佣,但都一样。可赵煦的心思都在书上头,根本就没有发现宦官郝随竟然和三叔公有争宠的心思。反倒是三叔公不咸不淡道:“书的好坏并不在其价格,而在书中的韬略,你可懂?”
问宦官,韬略,郝随能说什么?
要说治水,郝随还能说说。大宋的官员也好,宦官也罢,做官之前都或多或少的学习过治水的办法。说是上过治水补习班也不为过,这是办法千奇百怪,无所不有。
他只能暗暗咬牙,把心头的不甘放在肚子里。
此时的赵煦,心思都被这本《帝王术》吸引住了,他小心翼翼的翻开之后,一股子劣质纸张的腐臭味,扑面而来。赵煦忍着心头的不适,打起精神看起来。细看之下,大失所望。
乱七八糟的内容,似乎什么都有一些。
《鬼谷子》中的内容《持枢》、《中经》,《荀子》中的内容,《君道》、《臣道》……但看着看着,赵煦仿佛看到了一点门道,这书大部分讲的是人心。
如何揣摩,如何控制,最后就是驾驭权术。
虽然篇幅打乱了,文字也杂乱无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