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book.com,天澜笔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事你这当皇帝的总要管吧?你会有与我合作的时候。后会有期。”
女帝微微皱眉,却没有接话。这片刻的功夫,格落裹着漆黑斗篷的身形已经消失在夜色中。她没有追赶,只是很快将这件事收归脑海,整好了衣装,便下山去。
他们离开的这段工夫,碧鸾已经带着几个影卫排查了全城,搜索到“煞”留下的黑气二百七十三处,都是他用来观察的“眼睛”。女帝查看过后,将黑气聚在一处用灵力碾碎了,回到百草堂,确认上方的无相结界仍旧牢固后,便带着碧鸾等人启程回京。
天澜历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日,齐国武成朝逢一逢六听政,逢三逢八大朝,逢五逢十休沐,余者各级官衙照常运转。
女帝回宫梳洗更衣过,天已大亮。小厨房进了十二样早膳,女帝一面吃着,便见夏攸宁捧着一叠整理过的奏折进来。女帝让她坐下一并用些,夏攸宁回说在家中已经用过,只侍立在一边。
女帝并不需人布膳,厅中便只留下她与夏攸宁二人,连碧鸾也被打发回去休息。夏攸宁这才回禀道:“除却问安的,这些是议皇太女婚事的,这些是参镇北侯的。余下的,这封是遂宁侯、益州按察使联名奏报王福山案及金溪别业案情、南郊山战况及邙山等据地调查结果;这封是户部抄录唐大人遇险之前所写之渝川奏报,其中统列民政举措十二条,并附清查西南二十年账目汇总,请陛下批复;另有都察院张公进奏,陛下此番对方大人等谏臣处置态度过于轻慢,望下不为例,以及对于秦家的处置,是否可再斟酌。”她顿了顿,从最底下抽出一本来,垂首恭谨道:“这是平云递的折子,臣私心留到最后,请陛下批阅。”
女帝放下筷子,擦净了手,径直从她手中接过折子,忍俊不禁:“又没旁人,你端着做什么?说说看,你家那个又有什么点子了?”
“陛下,其他事更重要。”夏攸宁仍旧垂首,微弯的唇角却昭示出她心底的欢喜,“那方榆着实是个好苗子,跟在平云身边时日不长,却比其他几个都开窍。陛下也知道,平云前段时日便已在筹备《新律》的编修,故而想同陛下讨个便宜,待临川事了,便召回方榆,让其一同主笔。”
“那可不巧。朕昨儿刚下旨,准备让方榆去保宁做知府。”女帝笑道,“不过《新律》也不能一拖再拖。这样,朕召平云和松桥进宫来,再叫上嘉懿——今日大理寺有桩案子,过午后再去叫她,三法司开个会,再往翰林院去挑人。到要紧的条目,再抄录了送往西南给方榆就是。”
“陛下思虑周全。”夏攸宁道,“那么其他的,您看如何处置?”
“你这滑头,晓得朕一时看不完,还要来问我的意思。”女帝道,“放那儿吧,朕看完了再传你。你先回家去,顺路去看望方谨言他们几个,礼品都备下了,叫翰林院的小子们跟着抬了去。估摸着你去了,方谨言的调令也该到了。”
昨夜女帝的敕令草拟就发回了上京,夏攸宁晨起便收到了消息。她捂嘴憋笑,一面绷着身子向女帝告退,自点了随从往翰林院叫人去了。
女帝这边用完了早膳,倒不急着看折子,先是去上书房问过皇太女的功课,又转到文华殿旁观太学生上课,更是亲自教授了射术,最后留下一篇文题,请诸位学子踊跃作文,承诺会一一过目,并赏赐三甲。她没说三甲的赏赐是什么,但人人雀跃,文思快的已在内心构思了大半。这不是女帝第一次给太学生留题,众人心知肚明,女帝最是看重青年才俊,文章若能被她看中,便是一朝鱼跃龙门,壮志得酬。
这一番折腾,已到了午时。女帝在太学与众师生同食,膳后与祭酒及众博士交谈,并透露出《新律》编修之事,请其在律学门中挑选学生备选。估摸着太傅午睡将起,便命人摆驾忠义坊崔府。
太傅崔知节,出自前朝钟鸣鼎食的崔氏清河郡望。在博陵崔氏因站错队而逐渐销声匿迹后,清河崔氏反倒愈发壮大,在魏末混战中始终明哲保身,后被高祖苏璎三拜清河打动,举族效忠,与曾经的叶家均为三代帝师的煊赫之家。叶家败落后,崔家多少也有兔死狐悲之感,是故近年来逐渐淡出官场,除了太傅,就只剩下几个无关紧要的小官。
侍女撩开门帘时,一股浓重的药味扑面而来。房间朝南,窗户开着,阳光晒得屋里暖融融的,但房中还是燃着炭盆,让女帝这个自认为极其畏寒的人都浑身冒汗,却又不能脱了外衣,只好在掌中凝了冰系灵力给自己降温。她暗道怪不得此处侍女侍儿皆着轻薄夏装,心却逐渐沉到了谷底,前些日子太傅称病,想来并非为了避嫌,而是身体确实出了很大的问题。
太傅午睡刚醒,披着外衫坐在床上,刚喝了参茶,看起来倒是面色红润,还要下地行礼。女帝连忙拦住,悄悄开了灵识看去,却见他浑身气脉已然枯竭,心中便十分难受。她关闭灵识,在侍女搬来的交椅上坐下,笑道:“您今日可感觉好些?”
“有劳陛下百忙之中挂心。老臣一切都好。”太傅身后有侍女贴心摆上的两个软枕,但他并没有倚靠,脊背始终颤巍巍地挺着,“孩子们想方设法瞒着,可老臣自己都清楚。”见女帝神色微微不自然,又笑说,“陛下也不必一日日地遣太医折腾,左右都是开些安神的方子。”
女帝沉默片刻,说:“朕希望太傅长命百岁。您曾说,要亲眼看见新政推行,眼下一切才刚刚开始。”
“那是当时老臣看陛下孤立无援,为了勉励陛下才说的话。”太傅有些无奈地看着她,“老臣忝活这些年岁,能看陛下一步步走到今日,已是求不来的运道。”他心下明了,套话过后,目光便微微沉了几分,“听闻张宗敬上奏谏陛下对秦家的处置过于严苛,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太傅慧眼。”女帝道,“按律,罢免秦家在朝为官之人,当年科举舞弊案主犯秦振海一支十五岁上流放,幼童充监学,抄没晋中秦氏祖宅田产,并无问题。张公心中也清楚,只是难在时间点上。秦家于望川楼案中实为受害者,再者秦绵川在临川与镇北侯起了冲突,如今镇北侯尚在风口浪尖上,吏治清查又惹众怒,所有人都在观望朕对秦家的态度。”
太傅点了点头:“陛下既然都清楚,下诏镇北侯巡狩西南的时候想必就已经做好了决定,老臣没什么可说的。张宗敬上奏,想来也只是提醒陛下。”他顿了顿,“老臣想为秦绵川讨个恩典。他是个脾气急的,陛下不好做的太绝,既去了官身,不若留下体面。朝中前朝旧臣尚有一席之地,不可教他们寒了心。”
太傅又说:“陛下心中自有成算,求稳多年,如今正到了开拓的时候。虽则已经筹谋多年,但步子仍不可迈得太大。陛下偏爱实干之人,哪怕出身微寒,合了眼缘便往上提拔,可罕有一二人能凭知遇之恩为陛下出生入死,多的是见过了富贵便耽于安逸甚或贪心不足的。人活一世,有人为了实绩,有人为了虚名。陛下不喜虚礼,不喜套话,嫌老臣们烦,可摒弃这些,许多人便没了奔头。”
“朕都记下了,多谢太傅提点。”女帝一一应下。
“太女殿下……”太傅微微顿了顿,“连淑和公主都南下巡视,独当一面,太女功课门门俱佳,陛下也该让她接触朝政了。什么成婚后方能上朝的规矩,只要陛下愿意,那便不是规矩。”他见女帝一时没有说话,眸中便带上了些许探究和执拗,“陛下,您是重诺之人。还是您真的打算……”
“朕一直记得。”女帝忽地出声打断了他的话,“太傅不必多言。朕于太女婚事上久久未决,也正是因此。”又说,“朕自晓得太女功课俱佳,可她毕竟生于太平,不曾像她兄姊那般见过风雨,纸上应对自如,遇事难免偏颇。朕是想让她再学得多一些,另则也是没有合适的机会。”女帝暗道,皇太女苏凌萱确是读书考试的奇才,但也许是有镇国公主苏凌曦珠玉在前,她于实务一道便略显愚钝,更有些放不开手脚。女帝自顾思索一番,道:“这样吧,正好王家丫头近日要去西南考察田制,也叫皇太女去那边见见世面。”
太傅皱了皱眉,忍不住埋怨:“陛下,这就为难太女殿下了。那边的事,连镇北侯都搞不定。”
“听听,还没开始呢,太傅就先护上了。朕当年可是什么准备都没有,直接就做了皇帝,都是边看边学。”女帝笑道,这次笑意却不达眼底,“等她日后做了皇帝,可没有太傅为她保驾护航。朝政无小事,要么不做,要么就从最难的开始。”
“陛下,太女不需要事事都会,皇帝也不需要。”太傅不赞成道,“她只需要了解大概,学会如何御下。”
“太傅说得对。所以比起上朝,太女更应该在三省六部各级轮转,外放各州府衙门考察。除非您只愿太女做个守成之君。”女帝淡淡道,“她没有这个时间。直接去最复杂的西南,朕给她放权,看看她十八年来究竟学了什么。”
,这事你这当皇帝的总要管吧?你会有与我合作的时候。后会有期。”
女帝微微皱眉,却没有接话。这片刻的功夫,格落裹着漆黑斗篷的身形已经消失在夜色中。她没有追赶,只是很快将这件事收归脑海,整好了衣装,便下山去。
他们离开的这段工夫,碧鸾已经带着几个影卫排查了全城,搜索到“煞”留下的黑气二百七十三处,都是他用来观察的“眼睛”。女帝查看过后,将黑气聚在一处用灵力碾碎了,回到百草堂,确认上方的无相结界仍旧牢固后,便带着碧鸾等人启程回京。
天澜历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日,齐国武成朝逢一逢六听政,逢三逢八大朝,逢五逢十休沐,余者各级官衙照常运转。
女帝回宫梳洗更衣过,天已大亮。小厨房进了十二样早膳,女帝一面吃着,便见夏攸宁捧着一叠整理过的奏折进来。女帝让她坐下一并用些,夏攸宁回说在家中已经用过,只侍立在一边。
女帝并不需人布膳,厅中便只留下她与夏攸宁二人,连碧鸾也被打发回去休息。夏攸宁这才回禀道:“除却问安的,这些是议皇太女婚事的,这些是参镇北侯的。余下的,这封是遂宁侯、益州按察使联名奏报王福山案及金溪别业案情、南郊山战况及邙山等据地调查结果;这封是户部抄录唐大人遇险之前所写之渝川奏报,其中统列民政举措十二条,并附清查西南二十年账目汇总,请陛下批复;另有都察院张公进奏,陛下此番对方大人等谏臣处置态度过于轻慢,望下不为例,以及对于秦家的处置,是否可再斟酌。”她顿了顿,从最底下抽出一本来,垂首恭谨道:“这是平云递的折子,臣私心留到最后,请陛下批阅。”
女帝放下筷子,擦净了手,径直从她手中接过折子,忍俊不禁:“又没旁人,你端着做什么?说说看,你家那个又有什么点子了?”
“陛下,其他事更重要。”夏攸宁仍旧垂首,微弯的唇角却昭示出她心底的欢喜,“那方榆着实是个好苗子,跟在平云身边时日不长,却比其他几个都开窍。陛下也知道,平云前段时日便已在筹备《新律》的编修,故而想同陛下讨个便宜,待临川事了,便召回方榆,让其一同主笔。”
“那可不巧。朕昨儿刚下旨,准备让方榆去保宁做知府。”女帝笑道,“不过《新律》也不能一拖再拖。这样,朕召平云和松桥进宫来,再叫上嘉懿——今日大理寺有桩案子,过午后再去叫她,三法司开个会,再往翰林院去挑人。到要紧的条目,再抄录了送往西南给方榆就是。”
“陛下思虑周全。”夏攸宁道,“那么其他的,您看如何处置?”
“你这滑头,晓得朕一时看不完,还要来问我的意思。”女帝道,“放那儿吧,朕看完了再传你。你先回家去,顺路去看望方谨言他们几个,礼品都备下了,叫翰林院的小子们跟着抬了去。估摸着你去了,方谨言的调令也该到了。”
昨夜女帝的敕令草拟就发回了上京,夏攸宁晨起便收到了消息。她捂嘴憋笑,一面绷着身子向女帝告退,自点了随从往翰林院叫人去了。
女帝这边用完了早膳,倒不急着看折子,先是去上书房问过皇太女的功课,又转到文华殿旁观太学生上课,更是亲自教授了射术,最后留下一篇文题,请诸位学子踊跃作文,承诺会一一过目,并赏赐三甲。她没说三甲的赏赐是什么,但人人雀跃,文思快的已在内心构思了大半。这不是女帝第一次给太学生留题,众人心知肚明,女帝最是看重青年才俊,文章若能被她看中,便是一朝鱼跃龙门,壮志得酬。
这一番折腾,已到了午时。女帝在太学与众师生同食,膳后与祭酒及众博士交谈,并透露出《新律》编修之事,请其在律学门中挑选学生备选。估摸着太傅午睡将起,便命人摆驾忠义坊崔府。
太傅崔知节,出自前朝钟鸣鼎食的崔氏清河郡望。在博陵崔氏因站错队而逐渐销声匿迹后,清河崔氏反倒愈发壮大,在魏末混战中始终明哲保身,后被高祖苏璎三拜清河打动,举族效忠,与曾经的叶家均为三代帝师的煊赫之家。叶家败落后,崔家多少也有兔死狐悲之感,是故近年来逐渐淡出官场,除了太傅,就只剩下几个无关紧要的小官。
侍女撩开门帘时,一股浓重的药味扑面而来。房间朝南,窗户开着,阳光晒得屋里暖融融的,但房中还是燃着炭盆,让女帝这个自认为极其畏寒的人都浑身冒汗,却又不能脱了外衣,只好在掌中凝了冰系灵力给自己降温。她暗道怪不得此处侍女侍儿皆着轻薄夏装,心却逐渐沉到了谷底,前些日子太傅称病,想来并非为了避嫌,而是身体确实出了很大的问题。
太傅午睡刚醒,披着外衫坐在床上,刚喝了参茶,看起来倒是面色红润,还要下地行礼。女帝连忙拦住,悄悄开了灵识看去,却见他浑身气脉已然枯竭,心中便十分难受。她关闭灵识,在侍女搬来的交椅上坐下,笑道:“您今日可感觉好些?”
“有劳陛下百忙之中挂心。老臣一切都好。”太傅身后有侍女贴心摆上的两个软枕,但他并没有倚靠,脊背始终颤巍巍地挺着,“孩子们想方设法瞒着,可老臣自己都清楚。”见女帝神色微微不自然,又笑说,“陛下也不必一日日地遣太医折腾,左右都是开些安神的方子。”
女帝沉默片刻,说:“朕希望太傅长命百岁。您曾说,要亲眼看见新政推行,眼下一切才刚刚开始。”
“那是当时老臣看陛下孤立无援,为了勉励陛下才说的话。”太傅有些无奈地看着她,“老臣忝活这些年岁,能看陛下一步步走到今日,已是求不来的运道。”他心下明了,套话过后,目光便微微沉了几分,“听闻张宗敬上奏谏陛下对秦家的处置过于严苛,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太傅慧眼。”女帝道,“按律,罢免秦家在朝为官之人,当年科举舞弊案主犯秦振海一支十五岁上流放,幼童充监学,抄没晋中秦氏祖宅田产,并无问题。张公心中也清楚,只是难在时间点上。秦家于望川楼案中实为受害者,再者秦绵川在临川与镇北侯起了冲突,如今镇北侯尚在风口浪尖上,吏治清查又惹众怒,所有人都在观望朕对秦家的态度。”
太傅点了点头:“陛下既然都清楚,下诏镇北侯巡狩西南的时候想必就已经做好了决定,老臣没什么可说的。张宗敬上奏,想来也只是提醒陛下。”他顿了顿,“老臣想为秦绵川讨个恩典。他是个脾气急的,陛下不好做的太绝,既去了官身,不若留下体面。朝中前朝旧臣尚有一席之地,不可教他们寒了心。”
太傅又说:“陛下心中自有成算,求稳多年,如今正到了开拓的时候。虽则已经筹谋多年,但步子仍不可迈得太大。陛下偏爱实干之人,哪怕出身微寒,合了眼缘便往上提拔,可罕有一二人能凭知遇之恩为陛下出生入死,多的是见过了富贵便耽于安逸甚或贪心不足的。人活一世,有人为了实绩,有人为了虚名。陛下不喜虚礼,不喜套话,嫌老臣们烦,可摒弃这些,许多人便没了奔头。”
“朕都记下了,多谢太傅提点。”女帝一一应下。
“太女殿下……”太傅微微顿了顿,“连淑和公主都南下巡视,独当一面,太女功课门门俱佳,陛下也该让她接触朝政了。什么成婚后方能上朝的规矩,只要陛下愿意,那便不是规矩。”他见女帝一时没有说话,眸中便带上了些许探究和执拗,“陛下,您是重诺之人。还是您真的打算……”
“朕一直记得。”女帝忽地出声打断了他的话,“太傅不必多言。朕于太女婚事上久久未决,也正是因此。”又说,“朕自晓得太女功课俱佳,可她毕竟生于太平,不曾像她兄姊那般见过风雨,纸上应对自如,遇事难免偏颇。朕是想让她再学得多一些,另则也是没有合适的机会。”女帝暗道,皇太女苏凌萱确是读书考试的奇才,但也许是有镇国公主苏凌曦珠玉在前,她于实务一道便略显愚钝,更有些放不开手脚。女帝自顾思索一番,道:“这样吧,正好王家丫头近日要去西南考察田制,也叫皇太女去那边见见世面。”
太傅皱了皱眉,忍不住埋怨:“陛下,这就为难太女殿下了。那边的事,连镇北侯都搞不定。”
“听听,还没开始呢,太傅就先护上了。朕当年可是什么准备都没有,直接就做了皇帝,都是边看边学。”女帝笑道,这次笑意却不达眼底,“等她日后做了皇帝,可没有太傅为她保驾护航。朝政无小事,要么不做,要么就从最难的开始。”
“陛下,太女不需要事事都会,皇帝也不需要。”太傅不赞成道,“她只需要了解大概,学会如何御下。”
“太傅说得对。所以比起上朝,太女更应该在三省六部各级轮转,外放各州府衙门考察。除非您只愿太女做个守成之君。”女帝淡淡道,“她没有这个时间。直接去最复杂的西南,朕给她放权,看看她十八年来究竟学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