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清代官场盛行拜门(也叫拜门生),李伯元《文明小史》谓此云:“拜门原是官场的陋习。”清末人所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评语》云:“夤缘大老之门者,讳为拜门。”“夤缘”,即攀附权要,以求仕途通达。“大老”,即所攀附的权势人物。所以称为“拜门”,不只是因登门攀附(一说因拜谒权要至公署或私邸时,必先到门房等候,故曰拜门),更因其实际含义是指投拜师门做门生,亦即以拜有权势者为师的方式攀附。清人《拜老师》诗云:“可笑捐输登仕版,也求大老认门生。”此所谓拜师亦即拜门。拜门时所拜的“老师”,并不是教学意义上的真正的老师,而只是建立师生的名义,时人谓之“厕于受知之列”。拜门之前,双方可以并不相识;对于被拜为老师者的辈份、年龄、品行、学识,自认门生者也并不计较,虽比自己年轻或浅薄无知也没关系,只要有权有势,“足以奥援”即可。拜门有一定手续,即先请人代为介绍,然后向所拜者呈上“门生帖子”,并交纳“贽敬”,再行拜师礼。所请的介绍人都是与权势人物接近或受权势人物宠爱者,如僚属、长随、受宠的优伶等。同治年间,道员和祥欲拜上司乐斌为师,介绍人就是乐斌的长随陈二。光绪年间,吏部有一靠行贿得官者,因怕案发受惩而欲拜本部尚书为师,于是请该尚书所昵的优伶代为牵线,从而达到了目的。“门生帖子”要写明双方姓名、自愿建立师生关系等。“贽敬”是拜师时送的钱财礼物,很是丰厚。行拜师礼时要跪地磕头,口呼“老师”,自称弟子、门生。《歧路灯》里有一段关于拜门的详细描写,写谭绍闻欲拜县令董公为师,介绍人是其表叔、董公的下属邓三变,所送的礼物甚厚,有各种绸缎、猪羊鹅鸭、山珍海味等,礼单上写着“沐恩门生谭绍闻谨禀”。拜门以后,门生就可以向人炫耀自己是某某权贵要人的弟子,就可以靠着老师的权势活跃在官场上。如果发生老师失势或死亡的变故,门生便惶惶然大有无依无靠之感,于是就要改换门庭,重新拜门。
官场上一方面有人通过拜门攀附权势人物,另一方面,权势人物也多欢迎、巴望有人前来拜门。其原因,一是想通过网罗门生扩大自己的势力,二是有些官僚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因而特别好“师”名,想通过收门生过过“为人师表”的瘾。如某侍郎家资甚饶,但入仕非以科第,所以极喜人拜自己为师,至于所献贽敬多少倒无所谓,所以拜其门下者甚众,竟达百余人。三是有些官僚希望通过收门生捞钱(包括投拜时的贽敬和以后的孝敬),尤其是穷京官,最巴望着有钱的“财主门生”前来投拜。《官场现形记》对此有较详的描写,云:“这些当穷京官的人,好容易熬到三年放了一趟差,原指望多收几个财主门生,好把旧欠还清,再拖新账。”又写到有个姓周的中堂,“一直做京官,没有放过外任,一年四季,甚么炭敬、冰敬、贽见、别仪,全靠这班门生故吏接济他些,以资浇裹(指日常生活开支)”。有的想通过收门生捞钱的官僚,为了建立师生关系,竟不惜“倒拜门”,即登门到所认门生的家中强行令其行拜师礼。光绪年间,某侍郎居汉口,很多人前来拜门。有个姓周的人也想让儿子拜该侍郎为师,并准备送银币百元为贽敬。该侍郎闻知后非常高兴。但后来周某见该侍郎居处俭朴,怀疑他是个假冒诈财者,便有些犹豫不决。该侍郎当时正为嫖赌花销太大而犯愁,所以极望尽快收此门生,以得到百元银币,于是请介绍人催促周某。周某只好答应下来,并定好了去侍郎宅投拜的日期。但届时竟爽约未到。该侍郎便由介绍人领着亲登周宅,介绍人以危辞相威胁,周某只好让儿子行了拜师礼,于是该侍郎携钱而归。
拜门以后,如果当门生的发迹升官,位居老师之上,师生关系就不再维持,门生就要持红名帖拜于老师之门,名曰“拜断”,即此次拜望标志中断师生关系。老师就要将当初收的门生帖子交还门生,即缴帖。缴帖以后,师生名义不复存在。在拜门者当中,有不少门生与老师原来是把兄弟,也就是说,是缴了盟帖后再交门生帖子的。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写叶伯芬与赵啸存本为把兄弟,赵啸存升了官,叶伯芬便“一面写了禀帖去贺任,顺便缴还宪帖,另外备了一分门生帖子,夹在里面寄去,算是拜门”。在寓言《狗懂官场》里,也是狗缴了盟帖后改送门生帖子的。由拜把子到拜门,反映了双方关系的变化,即由互助变为依附。
(未完待续)
清代官场盛行拜门(也叫拜门生),李伯元《文明小史》谓此云:“拜门原是官场的陋习。”清末人所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评语》云:“夤缘大老之门者,讳为拜门。”“夤缘”,即攀附权要,以求仕途通达。“大老”,即所攀附的权势人物。所以称为“拜门”,不只是因登门攀附(一说因拜谒权要至公署或私邸时,必先到门房等候,故曰拜门),更因其实际含义是指投拜师门做门生,亦即以拜有权势者为师的方式攀附。清人《拜老师》诗云:“可笑捐输登仕版,也求大老认门生。”此所谓拜师亦即拜门。拜门时所拜的“老师”,并不是教学意义上的真正的老师,而只是建立师生的名义,时人谓之“厕于受知之列”。拜门之前,双方可以并不相识;对于被拜为老师者的辈份、年龄、品行、学识,自认门生者也并不计较,虽比自己年轻或浅薄无知也没关系,只要有权有势,“足以奥援”即可。拜门有一定手续,即先请人代为介绍,然后向所拜者呈上“门生帖子”,并交纳“贽敬”,再行拜师礼。所请的介绍人都是与权势人物接近或受权势人物宠爱者,如僚属、长随、受宠的优伶等。同治年间,道员和祥欲拜上司乐斌为师,介绍人就是乐斌的长随陈二。光绪年间,吏部有一靠行贿得官者,因怕案发受惩而欲拜本部尚书为师,于是请该尚书所昵的优伶代为牵线,从而达到了目的。“门生帖子”要写明双方姓名、自愿建立师生关系等。“贽敬”是拜师时送的钱财礼物,很是丰厚。行拜师礼时要跪地磕头,口呼“老师”,自称弟子、门生。《歧路灯》里有一段关于拜门的详细描写,写谭绍闻欲拜县令董公为师,介绍人是其表叔、董公的下属邓三变,所送的礼物甚厚,有各种绸缎、猪羊鹅鸭、山珍海味等,礼单上写着“沐恩门生谭绍闻谨禀”。拜门以后,门生就可以向人炫耀自己是某某权贵要人的弟子,就可以靠着老师的权势活跃在官场上。如果发生老师失势或死亡的变故,门生便惶惶然大有无依无靠之感,于是就要改换门庭,重新拜门。
官场上一方面有人通过拜门攀附权势人物,另一方面,权势人物也多欢迎、巴望有人前来拜门。其原因,一是想通过网罗门生扩大自己的势力,二是有些官僚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因而特别好“师”名,想通过收门生过过“为人师表”的瘾。如某侍郎家资甚饶,但入仕非以科第,所以极喜人拜自己为师,至于所献贽敬多少倒无所谓,所以拜其门下者甚众,竟达百余人。三是有些官僚希望通过收门生捞钱(包括投拜时的贽敬和以后的孝敬),尤其是穷京官,最巴望着有钱的“财主门生”前来投拜。《官场现形记》对此有较详的描写,云:“这些当穷京官的人,好容易熬到三年放了一趟差,原指望多收几个财主门生,好把旧欠还清,再拖新账。”又写到有个姓周的中堂,“一直做京官,没有放过外任,一年四季,甚么炭敬、冰敬、贽见、别仪,全靠这班门生故吏接济他些,以资浇裹(指日常生活开支)”。有的想通过收门生捞钱的官僚,为了建立师生关系,竟不惜“倒拜门”,即登门到所认门生的家中强行令其行拜师礼。光绪年间,某侍郎居汉口,很多人前来拜门。有个姓周的人也想让儿子拜该侍郎为师,并准备送银币百元为贽敬。该侍郎闻知后非常高兴。但后来周某见该侍郎居处俭朴,怀疑他是个假冒诈财者,便有些犹豫不决。该侍郎当时正为嫖赌花销太大而犯愁,所以极望尽快收此门生,以得到百元银币,于是请介绍人催促周某。周某只好答应下来,并定好了去侍郎宅投拜的日期。但届时竟爽约未到。该侍郎便由介绍人领着亲登周宅,介绍人以危辞相威胁,周某只好让儿子行了拜师礼,于是该侍郎携钱而归。
拜门以后,如果当门生的发迹升官,位居老师之上,师生关系就不再维持,门生就要持红名帖拜于老师之门,名曰“拜断”,即此次拜望标志中断师生关系。老师就要将当初收的门生帖子交还门生,即缴帖。缴帖以后,师生名义不复存在。在拜门者当中,有不少门生与老师原来是把兄弟,也就是说,是缴了盟帖后再交门生帖子的。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写叶伯芬与赵啸存本为把兄弟,赵啸存升了官,叶伯芬便“一面写了禀帖去贺任,顺便缴还宪帖,另外备了一分门生帖子,夹在里面寄去,算是拜门”。在寓言《狗懂官场》里,也是狗缴了盟帖后改送门生帖子的。由拜把子到拜门,反映了双方关系的变化,即由互助变为依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