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猜想此人一定是姜子牙。两人悄悄来到老翁身后,不敢惊动。的确,文王猜得不错,此人就是姜子牙。其实,姜子牙早已发现了他们。而且,前几天姜子牙也是故意躲开的,他想考察文王,看看他是否是真正的明君,是否真正求才若渴。
今天,姜子牙还想考察一番。姜子牙明知文王已站在身后,却假装没有看见,自言自语道:“世人垂钓以诱饵,老夫泪眼视空钩;王公卿士无人识,面对流水度春秋。”
文王听罢,更觉得姜子牙是个奇人,再定睛一看,又发现了奇怪的事:姜子牙的鱼钩不在水中,而是高出水面三尺多,钩是直的且无鱼饵。文王忍不住,低声问道:“先生可就是隐士姜子牙?”姜子牙假装不认识文王,慢慢扭过头来说道:“小民确为姜子牙,但不过是一村野匹夫,并非隐士。”文王想了一下,又问道:“别人垂钓均有诱饵,钩入水中。先生如此钓法,能钓得住鱼吗?”
姜子牙借题发挥:“休道钩离奇,自有负命者。世人皆知纣王无道,可是,伯邑考就甘愿上钩;纣王自认为才智高超,能识破一切谎言,可硬是让散宜生的奇钩钩住,放跑了有取而代之之心的文王。”文王听了,更加敬佩,诚恳地说:“不瞒先生,我就是您说的文王。祖父老太公生前就盼望我得到一个协助我兴邦立国的贤臣,现在我得到了,您就叫太公望吧。请先生收拾行装,随我进宫。”
姜太公见文王确实是谦虚待人、礼贤下士的君王,也就没有推辞。文王非常高兴,立即将他迎上马车,姜子牙于是永远离开了磻溪。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姜子牙终于钓到了“大鱼”,等到了赏识自己的明君。这一年,姜子牙年已80。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渭水垂钓”,其钓者之意不在鱼,而在乎人也。
姜子牙韬光养晦,默默积蓄力量,终获成功,这在世人看来,也是识得千里马的伯乐周文王的成功。古代政治就是这样,彼此为取相互所需,帝王臣子才能言谈投机。
二、刘备三顾茅庐
诸葛亮(公元181年~公元234年),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刘备恳切地请诸葛亮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被任命为蜀国丞相,主持朝政。刘禅继位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后率军出驻汉中,前后六次北伐中原,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的父亲诸葛圭,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叔叔诸葛玄病逝后,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阳县之西20里,一说南阳),隐居乡间耕种。
诸葛亮自幼聪慧好学,虽然生活清贫,但是他边耕种,边求学。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诸葛亮不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通晓兵法战术。虽然是隐居,但诸葛亮十分关注天下大事,常自比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管仲和战国时期的燕国名将乐毅。
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结识了一批饱学有志的青年,如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汝南孟建、襄阳庞统等。他们经常聚会,纵论天下大事,畅谈个人抱负。此外,诸葛亮还结交了两位长者,即襄阳庞德公、颍川司马徽,此二人对诸葛亮的才华十分赞赏。一次,庞德公对司马徽说:“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对此比喻深表赞同,由此可见诸葛亮的声名之一斑。
诸葛亮在隆中隐居了十年,直到27岁时,终于遇到了合意的君主,这就是刘备。
公元200年,当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作战时,刘备被袁绍派往汝南一带扰乱曹操的后方。曹操打败袁绍后,亲自率军进击刘备,刘备仓皇率部逃往荆州。当时荆州是刘备同宗刘表的地盘,刘表于是令刘备屯驻新野,守护荆州的北方门户,以防曹操。从这时起,刘备在荆州居住了达十年之久。
荆州靠近中原,但因刘表一直坚持中立政策,因此局势一向较为安定,北方的士大大到这里来避难的很多。然而刘表势力虽强,却是一个徒有虚名而缺乏实际才干的人,既不利用曹操同袁氏交兵的机会袭取许都,又不能收用荆州土著及侨居的许多人才。刘备来到荆州后,深切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屡遭挫败,主要是由于没有优秀的参谋人员,所以对访求人才十分注意。
当时,襄阳有一个名士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刘备找他访问天下大计,司马徽便向他推荐了“卧龙”和“凤雏”两个年轻俊杰。
不久后,诸葛亮的朋友徐庶归附刘备,极为刘备器重。刘备认为徐庶已是个难得的人才了,想不到徐庶常常夸奖“卧龙”诸葛亮,于是刘备郑重而谦逊地前往隆中求见诸葛亮。
公元207年的冬天,刘备冒着严寒,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吃了闭门羹,直到第三次才见到了诸葛亮。这段故事,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
初次相见,刘备十分诚恳地向诸葛亮求教安定天下的大计,诸葛亮便答以著名的“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首先明确了天下的五大势力集团,即曹操、孙权、刘表、刘璋、张鲁。然后又对五支力量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目前曹操不仅兵力逾百万,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最大的军阀,切忌与曹操争锋;孙权占有江东,已经三代,且江东地势险要,可以同仇敌忾,联合孙权作为自己的外援;刘表虽占据荆州,但他懦弱无能,可夺取荆州作为自己的起家之地;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其统治者刘璋昏庸,因此,在夺取荆州后即取益州;之后,与西南少数民族修好,再和孙权结成联盟,内修明政,“外连横而斗诸侯”,等待时机北伐,兴复汉室。
刘备听了诸葛亮透彻的剖析后极为敬佩,极力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大业。诸葛亮见刘备礼贤下士,抱负远大,正是自己想要辅佐的人,就答应了刘备的请求。自此以后,诸葛亮成了刘备最得力的助手,终于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未完待续)
猜想此人一定是姜子牙。两人悄悄来到老翁身后,不敢惊动。的确,文王猜得不错,此人就是姜子牙。其实,姜子牙早已发现了他们。而且,前几天姜子牙也是故意躲开的,他想考察文王,看看他是否是真正的明君,是否真正求才若渴。
今天,姜子牙还想考察一番。姜子牙明知文王已站在身后,却假装没有看见,自言自语道:“世人垂钓以诱饵,老夫泪眼视空钩;王公卿士无人识,面对流水度春秋。”
文王听罢,更觉得姜子牙是个奇人,再定睛一看,又发现了奇怪的事:姜子牙的鱼钩不在水中,而是高出水面三尺多,钩是直的且无鱼饵。文王忍不住,低声问道:“先生可就是隐士姜子牙?”姜子牙假装不认识文王,慢慢扭过头来说道:“小民确为姜子牙,但不过是一村野匹夫,并非隐士。”文王想了一下,又问道:“别人垂钓均有诱饵,钩入水中。先生如此钓法,能钓得住鱼吗?”
姜子牙借题发挥:“休道钩离奇,自有负命者。世人皆知纣王无道,可是,伯邑考就甘愿上钩;纣王自认为才智高超,能识破一切谎言,可硬是让散宜生的奇钩钩住,放跑了有取而代之之心的文王。”文王听了,更加敬佩,诚恳地说:“不瞒先生,我就是您说的文王。祖父老太公生前就盼望我得到一个协助我兴邦立国的贤臣,现在我得到了,您就叫太公望吧。请先生收拾行装,随我进宫。”
姜太公见文王确实是谦虚待人、礼贤下士的君王,也就没有推辞。文王非常高兴,立即将他迎上马车,姜子牙于是永远离开了磻溪。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姜子牙终于钓到了“大鱼”,等到了赏识自己的明君。这一年,姜子牙年已80。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渭水垂钓”,其钓者之意不在鱼,而在乎人也。
姜子牙韬光养晦,默默积蓄力量,终获成功,这在世人看来,也是识得千里马的伯乐周文王的成功。古代政治就是这样,彼此为取相互所需,帝王臣子才能言谈投机。
二、刘备三顾茅庐
诸葛亮(公元181年~公元234年),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刘备恳切地请诸葛亮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被任命为蜀国丞相,主持朝政。刘禅继位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后率军出驻汉中,前后六次北伐中原,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的父亲诸葛圭,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叔叔诸葛玄病逝后,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阳县之西20里,一说南阳),隐居乡间耕种。
诸葛亮自幼聪慧好学,虽然生活清贫,但是他边耕种,边求学。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诸葛亮不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通晓兵法战术。虽然是隐居,但诸葛亮十分关注天下大事,常自比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管仲和战国时期的燕国名将乐毅。
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结识了一批饱学有志的青年,如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汝南孟建、襄阳庞统等。他们经常聚会,纵论天下大事,畅谈个人抱负。此外,诸葛亮还结交了两位长者,即襄阳庞德公、颍川司马徽,此二人对诸葛亮的才华十分赞赏。一次,庞德公对司马徽说:“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对此比喻深表赞同,由此可见诸葛亮的声名之一斑。
诸葛亮在隆中隐居了十年,直到27岁时,终于遇到了合意的君主,这就是刘备。
公元200年,当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作战时,刘备被袁绍派往汝南一带扰乱曹操的后方。曹操打败袁绍后,亲自率军进击刘备,刘备仓皇率部逃往荆州。当时荆州是刘备同宗刘表的地盘,刘表于是令刘备屯驻新野,守护荆州的北方门户,以防曹操。从这时起,刘备在荆州居住了达十年之久。
荆州靠近中原,但因刘表一直坚持中立政策,因此局势一向较为安定,北方的士大大到这里来避难的很多。然而刘表势力虽强,却是一个徒有虚名而缺乏实际才干的人,既不利用曹操同袁氏交兵的机会袭取许都,又不能收用荆州土著及侨居的许多人才。刘备来到荆州后,深切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屡遭挫败,主要是由于没有优秀的参谋人员,所以对访求人才十分注意。
当时,襄阳有一个名士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刘备找他访问天下大计,司马徽便向他推荐了“卧龙”和“凤雏”两个年轻俊杰。
不久后,诸葛亮的朋友徐庶归附刘备,极为刘备器重。刘备认为徐庶已是个难得的人才了,想不到徐庶常常夸奖“卧龙”诸葛亮,于是刘备郑重而谦逊地前往隆中求见诸葛亮。
公元207年的冬天,刘备冒着严寒,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吃了闭门羹,直到第三次才见到了诸葛亮。这段故事,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
初次相见,刘备十分诚恳地向诸葛亮求教安定天下的大计,诸葛亮便答以著名的“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首先明确了天下的五大势力集团,即曹操、孙权、刘表、刘璋、张鲁。然后又对五支力量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目前曹操不仅兵力逾百万,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最大的军阀,切忌与曹操争锋;孙权占有江东,已经三代,且江东地势险要,可以同仇敌忾,联合孙权作为自己的外援;刘表虽占据荆州,但他懦弱无能,可夺取荆州作为自己的起家之地;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其统治者刘璋昏庸,因此,在夺取荆州后即取益州;之后,与西南少数民族修好,再和孙权结成联盟,内修明政,“外连横而斗诸侯”,等待时机北伐,兴复汉室。
刘备听了诸葛亮透彻的剖析后极为敬佩,极力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大业。诸葛亮见刘备礼贤下士,抱负远大,正是自己想要辅佐的人,就答应了刘备的请求。自此以后,诸葛亮成了刘备最得力的助手,终于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