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倾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但是归根结底泉州有三百年两宋通商南洋的底蕴在这里,大多数的商贾在短期内还是会选择泉州。而大明连接江南和岭南的直道,也是先通到泉州,再修建从泉州到广州这一段。
所以泉州依然是和南洋来往关系最密的一座州府,在商贸联运上和南洋行省多有打交道,尤其是清扫海寇这一次,实际上就是福建行省、广南行省和南洋行省的联合行动,李骥、钱羽杰等人之前就和李芾、白怒涛等多有会面,此时相见也能开门见山,少了很多寒暄废话。
“李将军,别来无恙!事态紧急,咱们也不多寒暄了,”李骥一拱手,沉声说道,“车队都已经准备好了,可以直接转运,而只要李将军愿意,随时都可以开拔,工部修建的直道现在已经初具规模,如果急行军的话,用不了二十天就可以抵达,朝廷在南京准备了重型器械,宣武军可以到南京进行换装。”
“事不宜迟,趁着天还早,三个时辰之后出发。”李芾当即回头吩咐一句,接着看向李骥说道,“这船上运送的是整个南洋一年三季之中两季的粮食,足够维持三支主力战军作战两个月,是大明北伐的最大依凭,现在某全权托付给巡抚了,万万不能有丝毫差池。”
李骥露出一抹笑容:“这个李将军放心便是,朝廷的旨意刚刚下来,沿线的州府就已经全都打起了精神,尤其是现在朝廷还在全力推行纸钞,吏部、户部都有专员下来,明里面禁卫军、暗中还有六扇门双重保护,谁敢不听令直接就摘了官帽走人。正好趁着这个机会转运粮草、招呼大军,一切必然万无一失。”
“这就好。”文官体系中的事情李芾并不关心,而且他知道自己不应该关心的绝对不能去关心。只要听到李骥最后这一句保证,他也就放心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箭在弦上的大明来说,这些从南洋收上来的粮食甚至要比北上支援的宣武军来得重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粮草,天武军、镇海军这些赫赫威名的大明主力战军、虎狼之旅,也只能乖乖地趴着。而且李芾也知道,如果不是因为这一批粮草的抵达,叶应武可能也没有办法下定决心北伐。
这一批粮草说来也巧,南洋地域广阔、天气炎热,在这里种植水稻甚至可以做到奇迹般的一年三熟,最是符合大明现在所需。更何况在南洋,华夏汉人的移民占据少数,主要耕作的人口还是南洋土著奴隶,对于这些奴隶自然就没有什么好优待的了,只要满足其吃饱的基本要求就可以,所以这也使得南洋的粮食在收获之后有大量的存余。
南洋天气潮湿炎热,不利于粮食的存放,也根本不可能像当初隋炀帝那样修建众多的粮仓,粮仓中的粮食甚至可以储藏十多年二十年。所以在两季粮食收获之后,南洋行省就直接组织收购粮食,因为粮食数量极多,所以收购的价钱几乎连中原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而且南洋民间对于这种收购行为也很是支持,毕竟如果不收走的话,自己赚不到钱不说,这些粮食恐怕也要烂在那里了。
南洋行省在收购到充足粮食之后租赁大量商船运输北上,再加上调遣北上的宣武军,正好组成了这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而为了以防万一,南洋舰队也不敢怠慢,特意抽掉了一支精锐船队护送。
事关大明北伐大计,稍微一个疏忽就是掉脑袋的责任,无论是李芾、白怒涛还是李骥,都承担不起。
虽然南洋一年三熟的大米在口感上却是不怎么样,又不适合远距离征战携带和烹饪,而且对于长久驻扎在北方,已经渐渐习惯北地水土的军队来说,也不是可口的食物,但是至少可以解决大明北伐缺少粮草,甚至有可能不得不就地取粮的窘迫情况。
有,终归要比没有来得好。
毕竟大明兵锋所指的山西、河北和幽燕等地还是以汉人为主,大明北伐打的旗号就是收复失地、解救汉家百姓,所以如果向这些沉沦胡尘百年甚至三百年的北地汉人征收粮食,简直就是在打自己的脸。
更何况北地雪灾,百姓家的存粮几乎都被蒙古鞑子抢掠一空,就算这样蒙古人依然不足以维持驻军口粮,现在又是春耕开始,夏收尚未来,属于青黄不接最艰难的时候,抢人的粮食和杀人已经没有什么二致,并且按照大明兵部、户部的估计以及前面锦衣卫和哨探送来的消息,北地民间已经是十室九空,能逃难的都尽量向南逃难,进入大明在山东等处的领地了,不能逃难的不是被抢粮的蒙古人杀干净,就是都被拉了壮丁。
所以北伐就地征粮和征集不到粮草似乎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杨霆以及后面陆续走上前的宣武军军长、师长们更关心的自然还是那些在南京等待着他们的新式火器。
大明火器的研发,素来是为了应对更加强大的对手和更加难以克服的地势情况。并不会因为某支主力战军是不是精锐,是不是属于皇帝陛下的戚家队伍而有所偏差。因为只有及时将新式火器运用到战场的第一线,才能而到了成都之战中,大明的这种列装火器的方式更是体现出其价值所在,及时到位的火炮粉碎了蒙古的回回炮阵地,使得川蜀军有最后反击的实力,并且成功守住了成都府,进一步引发了蒙古在各个战线的大崩溃。
大明这种一视同仁的列装火器方式,在保证可以解燃眉之急的同时,也使得明军内部更加团结,川蜀军、静江军等原来前宋军队直接改编的主力战军对于大明都是忠心耿耿。
够直观地反映出这一种火器的优势和缺点,甚至有的时候工部那些不要命的科研疯子还会直接跟着主力战军深入一线,只为能够拿到第一手资料。
比如当初为了支持宣武军在南洋征战,大明第一批进入量产的飞雷炮就全部装备了宣武军,使得宣武军成为继襄阳之战中天武军之后最先大批量列装飞雷炮的主力战军,而当时的宣武军才刚刚成立不久,从四厢指挥使到下面的指挥、都头,几乎都是火线提拔。
随着南洋战事落下帷幕,宣武军自然就从第一线主力战军变成了打酱油的。火炮的产量尚且难以供应北伐前线,更没有宣武军的份儿。而宣武军震慑南洋,自然也用不到火炮,飞雷炮就足够让那些蛮夷闻风丧胆。
所以除了北伐,宣武军上下更感兴趣的,还是火炮、火龙出水、百虎齐奔箭这些都没有见过的新式火器。
宣武军将士在忙碌搬运粮草,而将领们则是跃跃欲试想着北上。
李骥下意识的扭头看向北方。
大明连最南面的主力战军都调集过来了,据说广南的静江军也抽掉了几个旅北上。现在北伐大军云集,就等着南京城那位一声令下。
三百年的梦想,已经无限接近最后实现。
这北方的天,是要变了!
,但是归根结底泉州有三百年两宋通商南洋的底蕴在这里,大多数的商贾在短期内还是会选择泉州。而大明连接江南和岭南的直道,也是先通到泉州,再修建从泉州到广州这一段。
所以泉州依然是和南洋来往关系最密的一座州府,在商贸联运上和南洋行省多有打交道,尤其是清扫海寇这一次,实际上就是福建行省、广南行省和南洋行省的联合行动,李骥、钱羽杰等人之前就和李芾、白怒涛等多有会面,此时相见也能开门见山,少了很多寒暄废话。
“李将军,别来无恙!事态紧急,咱们也不多寒暄了,”李骥一拱手,沉声说道,“车队都已经准备好了,可以直接转运,而只要李将军愿意,随时都可以开拔,工部修建的直道现在已经初具规模,如果急行军的话,用不了二十天就可以抵达,朝廷在南京准备了重型器械,宣武军可以到南京进行换装。”
“事不宜迟,趁着天还早,三个时辰之后出发。”李芾当即回头吩咐一句,接着看向李骥说道,“这船上运送的是整个南洋一年三季之中两季的粮食,足够维持三支主力战军作战两个月,是大明北伐的最大依凭,现在某全权托付给巡抚了,万万不能有丝毫差池。”
李骥露出一抹笑容:“这个李将军放心便是,朝廷的旨意刚刚下来,沿线的州府就已经全都打起了精神,尤其是现在朝廷还在全力推行纸钞,吏部、户部都有专员下来,明里面禁卫军、暗中还有六扇门双重保护,谁敢不听令直接就摘了官帽走人。正好趁着这个机会转运粮草、招呼大军,一切必然万无一失。”
“这就好。”文官体系中的事情李芾并不关心,而且他知道自己不应该关心的绝对不能去关心。只要听到李骥最后这一句保证,他也就放心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箭在弦上的大明来说,这些从南洋收上来的粮食甚至要比北上支援的宣武军来得重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粮草,天武军、镇海军这些赫赫威名的大明主力战军、虎狼之旅,也只能乖乖地趴着。而且李芾也知道,如果不是因为这一批粮草的抵达,叶应武可能也没有办法下定决心北伐。
这一批粮草说来也巧,南洋地域广阔、天气炎热,在这里种植水稻甚至可以做到奇迹般的一年三熟,最是符合大明现在所需。更何况在南洋,华夏汉人的移民占据少数,主要耕作的人口还是南洋土著奴隶,对于这些奴隶自然就没有什么好优待的了,只要满足其吃饱的基本要求就可以,所以这也使得南洋的粮食在收获之后有大量的存余。
南洋天气潮湿炎热,不利于粮食的存放,也根本不可能像当初隋炀帝那样修建众多的粮仓,粮仓中的粮食甚至可以储藏十多年二十年。所以在两季粮食收获之后,南洋行省就直接组织收购粮食,因为粮食数量极多,所以收购的价钱几乎连中原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而且南洋民间对于这种收购行为也很是支持,毕竟如果不收走的话,自己赚不到钱不说,这些粮食恐怕也要烂在那里了。
南洋行省在收购到充足粮食之后租赁大量商船运输北上,再加上调遣北上的宣武军,正好组成了这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而为了以防万一,南洋舰队也不敢怠慢,特意抽掉了一支精锐船队护送。
事关大明北伐大计,稍微一个疏忽就是掉脑袋的责任,无论是李芾、白怒涛还是李骥,都承担不起。
虽然南洋一年三熟的大米在口感上却是不怎么样,又不适合远距离征战携带和烹饪,而且对于长久驻扎在北方,已经渐渐习惯北地水土的军队来说,也不是可口的食物,但是至少可以解决大明北伐缺少粮草,甚至有可能不得不就地取粮的窘迫情况。
有,终归要比没有来得好。
毕竟大明兵锋所指的山西、河北和幽燕等地还是以汉人为主,大明北伐打的旗号就是收复失地、解救汉家百姓,所以如果向这些沉沦胡尘百年甚至三百年的北地汉人征收粮食,简直就是在打自己的脸。
更何况北地雪灾,百姓家的存粮几乎都被蒙古鞑子抢掠一空,就算这样蒙古人依然不足以维持驻军口粮,现在又是春耕开始,夏收尚未来,属于青黄不接最艰难的时候,抢人的粮食和杀人已经没有什么二致,并且按照大明兵部、户部的估计以及前面锦衣卫和哨探送来的消息,北地民间已经是十室九空,能逃难的都尽量向南逃难,进入大明在山东等处的领地了,不能逃难的不是被抢粮的蒙古人杀干净,就是都被拉了壮丁。
所以北伐就地征粮和征集不到粮草似乎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杨霆以及后面陆续走上前的宣武军军长、师长们更关心的自然还是那些在南京等待着他们的新式火器。
大明火器的研发,素来是为了应对更加强大的对手和更加难以克服的地势情况。并不会因为某支主力战军是不是精锐,是不是属于皇帝陛下的戚家队伍而有所偏差。因为只有及时将新式火器运用到战场的第一线,才能而到了成都之战中,大明的这种列装火器的方式更是体现出其价值所在,及时到位的火炮粉碎了蒙古的回回炮阵地,使得川蜀军有最后反击的实力,并且成功守住了成都府,进一步引发了蒙古在各个战线的大崩溃。
大明这种一视同仁的列装火器方式,在保证可以解燃眉之急的同时,也使得明军内部更加团结,川蜀军、静江军等原来前宋军队直接改编的主力战军对于大明都是忠心耿耿。
够直观地反映出这一种火器的优势和缺点,甚至有的时候工部那些不要命的科研疯子还会直接跟着主力战军深入一线,只为能够拿到第一手资料。
比如当初为了支持宣武军在南洋征战,大明第一批进入量产的飞雷炮就全部装备了宣武军,使得宣武军成为继襄阳之战中天武军之后最先大批量列装飞雷炮的主力战军,而当时的宣武军才刚刚成立不久,从四厢指挥使到下面的指挥、都头,几乎都是火线提拔。
随着南洋战事落下帷幕,宣武军自然就从第一线主力战军变成了打酱油的。火炮的产量尚且难以供应北伐前线,更没有宣武军的份儿。而宣武军震慑南洋,自然也用不到火炮,飞雷炮就足够让那些蛮夷闻风丧胆。
所以除了北伐,宣武军上下更感兴趣的,还是火炮、火龙出水、百虎齐奔箭这些都没有见过的新式火器。
宣武军将士在忙碌搬运粮草,而将领们则是跃跃欲试想着北上。
李骥下意识的扭头看向北方。
大明连最南面的主力战军都调集过来了,据说广南的静江军也抽掉了几个旅北上。现在北伐大军云集,就等着南京城那位一声令下。
三百年的梦想,已经无限接近最后实现。
这北方的天,是要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