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从永乐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立,那个拉架的百户刘丰宁是随永乐大帝扫北的近卫,负伤后安排到天津卫的,很有军人作派,而新来的指挥使徐德勇更是他的老上级,这两人可怜孩子们,对他们的狠勇也是暗自赞赏,只不过叮嘱地方官对几个大的小小训戒了一番,打了几板子,以防将来走岔路出了大乱子。倒是孩子们得了不少好处,自此有了遮风避雨的所在,还和驻地军队搞出个“军民共建”的佳话来。三岔河口从此有了一道新风景---“小小小吃”。
令刘百户和中卫指挥使吃惊的是,没过几天,伤势刚好的高乐和几个大点的男孩儿拜访了卧床不起的几个混混,不久孩子们的摊位周边出现了几个经营其他种类吃食的摊子,一下子三岔河口的大排挡火爆了起来。10来岁的孩子们就有如此手段,高乐他们真的引起了卫所头领们的注意。
房间里的说话声打断了高乐的回忆,夜里睡不着觉的人还很多。
军粮城,当年的刘百户已是千户,去年年初还娶了这帮孩子的大姐刘巧儿,他今夜也在思量,孩子们盘出的两所酒楼正是他牵的线,说实在的他何尝希望夺了孩子们的基业,只是磨不开老领导的面子,不得以前去传个话儿,连媳妇都没敢告诉。没想到高乐就应了,而且除了安排几个人,连价都没划。
事儿都过去好几天了,自己都没敢告诉媳妇,明儿儿子百岁,孩子们一定会过来,自己到时候怎么和媳妇交待。如果没有媳妇算得一笔好帐,没有他们给的压缩干粮的制法,自己如何可以在不到2年里从管军粮的残废百户升到副千户。只怪自己,如今夺了孩子们的饭碗,媳妇知道还不疯了。刘丰宁此时百般悔恨,又是满心期盼,高乐这个小舅子明个儿真能说服他们的大姐。
偷眼看着坐卧不宁的夫君,刘巧儿在那偷乐,不过心中也是确实有点气,只是低头给孩子喂奶不说话。
这刘巧儿原是乐亭的一个书官的独女,赶上乡里大灾,母亲没了,父亲随着众乡亲出来,本惦着来京城投奔弟子,没成想身子骨不行,半路也没了,不得已随着乡里人来到了天津卫。
这巧儿本来长得周正,又能写会算的,饭还没吃饱呢,就有人开始打她的注意,刘巧儿看不得这些乡亲的嘴脸,正好高乐他们忙活儿,就掺和进来,帮忙干活,同时照看小的,没承想真的就在天津卫站住了脚,机缘巧合成了刘千户的媳妇,虽然丈夫腿有点问题,可人品不错,两人也算恩爱,儿子也有了。
当时那帮灾民多数回了原籍,或者安排到了别处,少有留在这天津卫的,倒是他们这些孤儿在这天津卫入了籍,回想这几年,刘巧儿不由感叹。这次虽然体谅丈夫的难处,可也埋怨丈夫,不该不告诉自己就去找了弟弟,虽然及时收手是自家姐弟早已商量好的,不过逗一下这个家伙,也挺有意思。女人坐在炕上一会儿咬牙一会儿偷笑的,哎,这女人的心思呀,那勇猛的刘千户如何想得明白。
此时的明白人正是原先的中卫指挥使,如今已是徐督司,这徐德勇大人可是文武全才,多年来跟着朱棣南征北战,年岁大了退到地方。天津卫是什么地方,北京的东方及海上门户,同时是漕运的转运枢纽,军户四分练兵,三分屯垦,三分漕运,要知道边军才三分练兵,七份都要种地的。可想天津卫在朱棣心中的地位,驻守此地自然是皇上信得过的人。
徐德勇此时心中想的也是那帮小子,尤其是那个高乐高景宇,只有16岁的孩子,这心路眼光让人佩服,此次卖酒楼玩儿的真是漂亮,发现大势力盯上他们的生意时,没有蛮干也没有委曲求全,而是翻新重建,扩大规模,同时大肆造势,并把麻烦引向自己,转手卖了自己一个人情,得了钱财从容脱身,还安排好了孩子们的前程。不知明天会送给自己和进儿一份儿什么样的礼物。
这几年虽然自己对他们非常照顾,孩子们倒是从未给自己添过什么麻烦,也没送过什么钱财,不过他们的礼物确实有意思,开始还是年节时孩子们送上的一些自己做的小物件,这两年的先是压缩干粮,后来又有罐头食品,都是对皇上的北征大业大有用的东西,明天的礼物会给儿子和自己带来什么呢?徐大人也是有些期盼。
那帮孩子们在那个大院子里天天鼓捣,不仅能出好东西,还请了教书先生,保不准将来还真能出个举人,自己的老儿子跟他们年岁差不多,原先不好好读书,最近一年没事就往那儿跑,这些日子看来功课和眼光还真有不少长进。不过他们想要到努尔干女真地商屯,甚至组织海运到高丽和倭国行商,倒是让自己很是担心,明天还是跟高乐他们谈谈吧。
此时睡不着的还有徐大人的二儿子徐进,前些日子小弟他们那些人借用自己杂造局工匠打造了一些东西,晚饭后小弟告诉自己搞的东西出来了,算在自己名下,徐进不激动是假的,想想他们以前搞出来的东西给父亲和刘叔带来的好处就知道了。任凭自己如何追问,这臭小子就是不告诉自己是什么东西,非要自己明天一早去他们的大院亲自体验。本想去找工匠们问问,看看天色已晚,犹豫半天,还是算了。
立,那个拉架的百户刘丰宁是随永乐大帝扫北的近卫,负伤后安排到天津卫的,很有军人作派,而新来的指挥使徐德勇更是他的老上级,这两人可怜孩子们,对他们的狠勇也是暗自赞赏,只不过叮嘱地方官对几个大的小小训戒了一番,打了几板子,以防将来走岔路出了大乱子。倒是孩子们得了不少好处,自此有了遮风避雨的所在,还和驻地军队搞出个“军民共建”的佳话来。三岔河口从此有了一道新风景---“小小小吃”。
令刘百户和中卫指挥使吃惊的是,没过几天,伤势刚好的高乐和几个大点的男孩儿拜访了卧床不起的几个混混,不久孩子们的摊位周边出现了几个经营其他种类吃食的摊子,一下子三岔河口的大排挡火爆了起来。10来岁的孩子们就有如此手段,高乐他们真的引起了卫所头领们的注意。
房间里的说话声打断了高乐的回忆,夜里睡不着觉的人还很多。
军粮城,当年的刘百户已是千户,去年年初还娶了这帮孩子的大姐刘巧儿,他今夜也在思量,孩子们盘出的两所酒楼正是他牵的线,说实在的他何尝希望夺了孩子们的基业,只是磨不开老领导的面子,不得以前去传个话儿,连媳妇都没敢告诉。没想到高乐就应了,而且除了安排几个人,连价都没划。
事儿都过去好几天了,自己都没敢告诉媳妇,明儿儿子百岁,孩子们一定会过来,自己到时候怎么和媳妇交待。如果没有媳妇算得一笔好帐,没有他们给的压缩干粮的制法,自己如何可以在不到2年里从管军粮的残废百户升到副千户。只怪自己,如今夺了孩子们的饭碗,媳妇知道还不疯了。刘丰宁此时百般悔恨,又是满心期盼,高乐这个小舅子明个儿真能说服他们的大姐。
偷眼看着坐卧不宁的夫君,刘巧儿在那偷乐,不过心中也是确实有点气,只是低头给孩子喂奶不说话。
这刘巧儿原是乐亭的一个书官的独女,赶上乡里大灾,母亲没了,父亲随着众乡亲出来,本惦着来京城投奔弟子,没成想身子骨不行,半路也没了,不得已随着乡里人来到了天津卫。
这巧儿本来长得周正,又能写会算的,饭还没吃饱呢,就有人开始打她的注意,刘巧儿看不得这些乡亲的嘴脸,正好高乐他们忙活儿,就掺和进来,帮忙干活,同时照看小的,没承想真的就在天津卫站住了脚,机缘巧合成了刘千户的媳妇,虽然丈夫腿有点问题,可人品不错,两人也算恩爱,儿子也有了。
当时那帮灾民多数回了原籍,或者安排到了别处,少有留在这天津卫的,倒是他们这些孤儿在这天津卫入了籍,回想这几年,刘巧儿不由感叹。这次虽然体谅丈夫的难处,可也埋怨丈夫,不该不告诉自己就去找了弟弟,虽然及时收手是自家姐弟早已商量好的,不过逗一下这个家伙,也挺有意思。女人坐在炕上一会儿咬牙一会儿偷笑的,哎,这女人的心思呀,那勇猛的刘千户如何想得明白。
此时的明白人正是原先的中卫指挥使,如今已是徐督司,这徐德勇大人可是文武全才,多年来跟着朱棣南征北战,年岁大了退到地方。天津卫是什么地方,北京的东方及海上门户,同时是漕运的转运枢纽,军户四分练兵,三分屯垦,三分漕运,要知道边军才三分练兵,七份都要种地的。可想天津卫在朱棣心中的地位,驻守此地自然是皇上信得过的人。
徐德勇此时心中想的也是那帮小子,尤其是那个高乐高景宇,只有16岁的孩子,这心路眼光让人佩服,此次卖酒楼玩儿的真是漂亮,发现大势力盯上他们的生意时,没有蛮干也没有委曲求全,而是翻新重建,扩大规模,同时大肆造势,并把麻烦引向自己,转手卖了自己一个人情,得了钱财从容脱身,还安排好了孩子们的前程。不知明天会送给自己和进儿一份儿什么样的礼物。
这几年虽然自己对他们非常照顾,孩子们倒是从未给自己添过什么麻烦,也没送过什么钱财,不过他们的礼物确实有意思,开始还是年节时孩子们送上的一些自己做的小物件,这两年的先是压缩干粮,后来又有罐头食品,都是对皇上的北征大业大有用的东西,明天的礼物会给儿子和自己带来什么呢?徐大人也是有些期盼。
那帮孩子们在那个大院子里天天鼓捣,不仅能出好东西,还请了教书先生,保不准将来还真能出个举人,自己的老儿子跟他们年岁差不多,原先不好好读书,最近一年没事就往那儿跑,这些日子看来功课和眼光还真有不少长进。不过他们想要到努尔干女真地商屯,甚至组织海运到高丽和倭国行商,倒是让自己很是担心,明天还是跟高乐他们谈谈吧。
此时睡不着的还有徐大人的二儿子徐进,前些日子小弟他们那些人借用自己杂造局工匠打造了一些东西,晚饭后小弟告诉自己搞的东西出来了,算在自己名下,徐进不激动是假的,想想他们以前搞出来的东西给父亲和刘叔带来的好处就知道了。任凭自己如何追问,这臭小子就是不告诉自己是什么东西,非要自己明天一早去他们的大院亲自体验。本想去找工匠们问问,看看天色已晚,犹豫半天,还是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