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大明: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孙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换言之,在朱元璋一脉中,能与吴王二字挂上钩者,除了他本人,唯有他长子朱标曾身为吴王世子。
如今朱元璋竟将这等荣誉封给了朱允熥,足见他对朱允熥寄予的期望之深。
正常情况下,圣君昔日所受封的王位,后续不会授予他人。
毕竟此举需顾及避讳之事。
然而朱元璋却不循常规,他曾为吴王,却将此封号转赐给朱允熥。
由此观之,他确实有意让朱允熥继承他的圣君之位。
让他成为过去的自己,亦是在暗示众人,也将让他成为未来的自己。
朱允炆手中握笔微微颤抖。
他深知这吴王封号背后的份量。
然而心中纵有万千不甘,此刻也不敢有半句异议出口。
满朝文武,无人敢出列反驳。
尤其那些文官,先前为朱允炆说话时,已然误读了朱允熥在修真道路上的定位。
先前面对朱允熥那狂猛的灵力反击,众修士皆哑口无言,此刻自然不敢再度站出来公开异议。加之朱允熥此次化解灾厄,确有重大功绩,若在此刻站出来反对,无疑是自寻苦果。
至于朱允熥对于朱元璋的这项决策,并未流露出太多的异样情绪,只恭敬地躬身说道:
“多谢祖师爷……”
在他修炼者的眼里,封他为何种尊王并不关键,真正重要的是得以离开皇宫,自行建立王府,远离中枢,自由拓展自身修为与势力。若能被派遣至边远之地设立藩属,那里环境越是荒僻,便更能让他专心致志地壮大自身的势力版图。然而即便现状已足以令他满意,毕竟身处皇宫之外,他能做的修行之事实在太多——暗中培养亲信弟子、秘密会晤朝廷官员、悄然扩张自家势力等等,对他而言都不过是举手之劳。
朱元璋面上浮现出满意的微笑,接着道:“你们两位姑奶奶,宜伦仙子和江都仙子,也随你一同搬往你的王府居住吧。”
朱允熥满心欢喜地回应:
“多谢祖师爷。”
朱元璋稍作补充:“只不过在你的王府尚未彻底建成之前,你仍需暂时居住于太微宫。”
对此安排,朱允熥并无异议。
原本朱元璋本欲对朱允熥在这次救灾行动中的卓越表现予以重赏,然而既然已经册封他为吴王,再额外赐予赏赐似乎不太适宜。接下来,朱元璋询问文武百官是否还有其他事务。
原本文臣们打算为朱允炆争取公正对待,然而在眼前的局面下,谁都不敢再提及此事。于是几位官员相继站出来报告了几件不大不小的政务,就这样,早朝告一段落。
散朝之后,朱允炆神情黯淡地回到了东宫,甚至羞愧得不愿与文官们寒暄交谈。而朱允熥则截然不同,他逐一与武官们拱手道别,同时又亲切地向文官们致意,似乎朝堂上的一切争执此时已然烟消云散。
文官们固然无法对朱允熥的行为怀恨在心,纷纷上前恭贺他成为吴王,场面呈现出一片和谐景象。这一幕也让许多文官心中产生了一个念头:相较于朱允炆,朱允熥似乎更为豁达,胸怀更加宽广。
然而,这样的想法仅仅在他们脑海中一闪即逝,终究被理智所压制。从总体利益考量,他们依然无法全力支持朱允熥,因为一旦朱允熥登基为帝,文官的地位势必将会逊色于武官。
朱允熥走出大殿之际,开国公常升走来赞许道:“三皇侄殿下,真是今非昔比,令人刮目相看呐!”
朱允熥望着眼前的开国公常升,从记忆深处忆起此人乃是他的二舅。遂立刻拱手回应:“二舅谬赞了,我哪里有何变化呢?”
常升连忙道:“皇侄殿下,此处乃皇宫重地,您怎能直呼我为二舅呢?”
朱允熥淡然一笑,朗声道:“此非朝堂,早已退朝矣。尔我之间,依旧为舅甥之情,称呼一声舅舅,乃理所当然。”
此时,武德侯常森缓步走近,朱允熥遂主动开口道:“三舅!”
他抱拳行礼,此举令常森倍感意外,连连摆手道:“哎呀,这如何使得?”
朱允熥微微一笑,道:“两位舅舅无需过于拘泥,为甥儿呼您二位舅舅,何错之有?”
朱允熥此举言辞举止,无疑令两位舅舅心生喜悦。只听得开国公常升感慨道:“舅公蓝玉先前曾与我二人谈及,言你变化巨大,实乃佳事。允熥,你既视我二人仍为舅舅,此后,我二人必将毫无保留地支持于你。唉,可怜吾妹早逝,留下你们三位孤儿寡母,如今更是失去了父亲,生活实属不易。常言道,娘舅即半娘,既是你们的舅舅,便是你们的依靠。无论何时,如有他人欺辱你们兄妹三人,但告知舅舅,定会为你等主持公道。”
朱允熥连忙拱手致谢:“多谢两位舅舅关爱,我想母亲在天之灵,定会因两位舅舅如此庇护我们兄妹三人而深感欣慰。”
闻此言,两位舅舅眼中皆泛起泪光,毕竟血脉相连,舅甥亲情难以割舍。
常升抹去眼角泪水,言道:“罢了,不提那些令人感伤之事。你既认我为舅舅,作为长辈,我自当全力助你一臂之力。今日若无要务,不如随舅舅回府,让你舅母精心烹制几道佳肴,也可算是这些年舅舅对你的一点弥补。”
朱允熥点头应允:“不错,自父皇仙逝之后,我才深知世间亲友寥寥无几。祖父皇帝尚在,再有便是两位舅舅与舅公您了。”
朱允熥一番深情的话语触动了常家兄弟的心弦,他们深情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并邀他一同前往常家府邸。朱允熥对这份尘世中的亲情格外珍视,加之能借此机会笼络常家两兄弟,自然欣然接受邀请,未加推辞。途中,他还打趣道:“舅母厨艺想必高超,但我这外甥的烹饪手艺也颇有一手。待会儿不妨由我下厨,准备两道拿手好菜,请两位舅舅舅母品尝。”
常升与常森听罢,不禁嗔笑:“小家伙,君子远离庖厨之地,身为皇家子孙,岂可涉足其中?”
朱允熥朗声笑道:“为舅舅舅母烹制佳肴又有何妨?倘若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还谈何君子呢?”
众人欢声笑语间,感情更加深厚。而这一切都被身处阁楼之上的太祖朱元璋尽收眼底,他脸上不禁流露出欣慰的笑容,自语道:“好孩子,果真是长大了。”
;换言之,在朱元璋一脉中,能与吴王二字挂上钩者,除了他本人,唯有他长子朱标曾身为吴王世子。
如今朱元璋竟将这等荣誉封给了朱允熥,足见他对朱允熥寄予的期望之深。
正常情况下,圣君昔日所受封的王位,后续不会授予他人。
毕竟此举需顾及避讳之事。
然而朱元璋却不循常规,他曾为吴王,却将此封号转赐给朱允熥。
由此观之,他确实有意让朱允熥继承他的圣君之位。
让他成为过去的自己,亦是在暗示众人,也将让他成为未来的自己。
朱允炆手中握笔微微颤抖。
他深知这吴王封号背后的份量。
然而心中纵有万千不甘,此刻也不敢有半句异议出口。
满朝文武,无人敢出列反驳。
尤其那些文官,先前为朱允炆说话时,已然误读了朱允熥在修真道路上的定位。
先前面对朱允熥那狂猛的灵力反击,众修士皆哑口无言,此刻自然不敢再度站出来公开异议。加之朱允熥此次化解灾厄,确有重大功绩,若在此刻站出来反对,无疑是自寻苦果。
至于朱允熥对于朱元璋的这项决策,并未流露出太多的异样情绪,只恭敬地躬身说道:
“多谢祖师爷……”
在他修炼者的眼里,封他为何种尊王并不关键,真正重要的是得以离开皇宫,自行建立王府,远离中枢,自由拓展自身修为与势力。若能被派遣至边远之地设立藩属,那里环境越是荒僻,便更能让他专心致志地壮大自身的势力版图。然而即便现状已足以令他满意,毕竟身处皇宫之外,他能做的修行之事实在太多——暗中培养亲信弟子、秘密会晤朝廷官员、悄然扩张自家势力等等,对他而言都不过是举手之劳。
朱元璋面上浮现出满意的微笑,接着道:“你们两位姑奶奶,宜伦仙子和江都仙子,也随你一同搬往你的王府居住吧。”
朱允熥满心欢喜地回应:
“多谢祖师爷。”
朱元璋稍作补充:“只不过在你的王府尚未彻底建成之前,你仍需暂时居住于太微宫。”
对此安排,朱允熥并无异议。
原本朱元璋本欲对朱允熥在这次救灾行动中的卓越表现予以重赏,然而既然已经册封他为吴王,再额外赐予赏赐似乎不太适宜。接下来,朱元璋询问文武百官是否还有其他事务。
原本文臣们打算为朱允炆争取公正对待,然而在眼前的局面下,谁都不敢再提及此事。于是几位官员相继站出来报告了几件不大不小的政务,就这样,早朝告一段落。
散朝之后,朱允炆神情黯淡地回到了东宫,甚至羞愧得不愿与文官们寒暄交谈。而朱允熥则截然不同,他逐一与武官们拱手道别,同时又亲切地向文官们致意,似乎朝堂上的一切争执此时已然烟消云散。
文官们固然无法对朱允熥的行为怀恨在心,纷纷上前恭贺他成为吴王,场面呈现出一片和谐景象。这一幕也让许多文官心中产生了一个念头:相较于朱允炆,朱允熥似乎更为豁达,胸怀更加宽广。
然而,这样的想法仅仅在他们脑海中一闪即逝,终究被理智所压制。从总体利益考量,他们依然无法全力支持朱允熥,因为一旦朱允熥登基为帝,文官的地位势必将会逊色于武官。
朱允熥走出大殿之际,开国公常升走来赞许道:“三皇侄殿下,真是今非昔比,令人刮目相看呐!”
朱允熥望着眼前的开国公常升,从记忆深处忆起此人乃是他的二舅。遂立刻拱手回应:“二舅谬赞了,我哪里有何变化呢?”
常升连忙道:“皇侄殿下,此处乃皇宫重地,您怎能直呼我为二舅呢?”
朱允熥淡然一笑,朗声道:“此非朝堂,早已退朝矣。尔我之间,依旧为舅甥之情,称呼一声舅舅,乃理所当然。”
此时,武德侯常森缓步走近,朱允熥遂主动开口道:“三舅!”
他抱拳行礼,此举令常森倍感意外,连连摆手道:“哎呀,这如何使得?”
朱允熥微微一笑,道:“两位舅舅无需过于拘泥,为甥儿呼您二位舅舅,何错之有?”
朱允熥此举言辞举止,无疑令两位舅舅心生喜悦。只听得开国公常升感慨道:“舅公蓝玉先前曾与我二人谈及,言你变化巨大,实乃佳事。允熥,你既视我二人仍为舅舅,此后,我二人必将毫无保留地支持于你。唉,可怜吾妹早逝,留下你们三位孤儿寡母,如今更是失去了父亲,生活实属不易。常言道,娘舅即半娘,既是你们的舅舅,便是你们的依靠。无论何时,如有他人欺辱你们兄妹三人,但告知舅舅,定会为你等主持公道。”
朱允熥连忙拱手致谢:“多谢两位舅舅关爱,我想母亲在天之灵,定会因两位舅舅如此庇护我们兄妹三人而深感欣慰。”
闻此言,两位舅舅眼中皆泛起泪光,毕竟血脉相连,舅甥亲情难以割舍。
常升抹去眼角泪水,言道:“罢了,不提那些令人感伤之事。你既认我为舅舅,作为长辈,我自当全力助你一臂之力。今日若无要务,不如随舅舅回府,让你舅母精心烹制几道佳肴,也可算是这些年舅舅对你的一点弥补。”
朱允熥点头应允:“不错,自父皇仙逝之后,我才深知世间亲友寥寥无几。祖父皇帝尚在,再有便是两位舅舅与舅公您了。”
朱允熥一番深情的话语触动了常家兄弟的心弦,他们深情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并邀他一同前往常家府邸。朱允熥对这份尘世中的亲情格外珍视,加之能借此机会笼络常家两兄弟,自然欣然接受邀请,未加推辞。途中,他还打趣道:“舅母厨艺想必高超,但我这外甥的烹饪手艺也颇有一手。待会儿不妨由我下厨,准备两道拿手好菜,请两位舅舅舅母品尝。”
常升与常森听罢,不禁嗔笑:“小家伙,君子远离庖厨之地,身为皇家子孙,岂可涉足其中?”
朱允熥朗声笑道:“为舅舅舅母烹制佳肴又有何妨?倘若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还谈何君子呢?”
众人欢声笑语间,感情更加深厚。而这一切都被身处阁楼之上的太祖朱元璋尽收眼底,他脸上不禁流露出欣慰的笑容,自语道:“好孩子,果真是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