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这个导演要谢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传来他闷闷的声音。
“咔!复位,补妆,十五分钟之后再来一条。”
片场略一停顿之后再次流动起来,只不过声音压低了很多,似乎头顶不是雾气而是铅云。
不管是跑前跑后的王威,还是领着张子风去房车的制片助理,全都轻手轻脚的,大气都不敢多喘一口。 只有张子风,大步流星地特别豪气。
十五分钟之后,王威打板,“《木兰》第二场第四镜,第二十六次。”
“开始1
胡杨树后,张子风歪着头探出大半张脸。
草圈、鬓发、汗巾把她的脸遮蔽大半,只露出两只亮晶晶的眼睛。
监视器内,她的眼神传递出强烈的情绪,先是玩味的笑意,接着流露出少许愕然。
张子风抬手拉下汗巾,露出好看俏皮的鼻头,以及微微张开的嘴。
陈一鸣抄起对讲机大喊一声,“过1
“呼1片场里的所有人几乎不约而同地长出一口气,汇聚在一起让声音化为实质。
张子风从树后面走出,一步一顿地走向监视器。
小姑娘咬着嘴唇一脸的倔强,走到陈一鸣身侧之后站定不动。
陈一鸣笑眯眯地抬头,没事儿人一样对张子风说道,“给你破一次例,坐下看。”
张子风别着头不与陈一鸣的视线接触,从陈一鸣身后绕到另一侧,低头看向监视器。
陈一鸣把刚才喊过的那一条调出来慢速播放,张子风看过之后,脸上的表情不再是狠狠的,反倒变得迷迷糊糊。
陈一鸣在并列放置的右边一台监视器上,调出张子风昨天拍得最好的一条素材,同样慢速播放。
对比着放了好几遍之后,陈一鸣问道,“看出什么区别没有?”
张子风略微迟疑地指向左侧的监视器,“陈导,我能重拍一次吗,这一条我觉得情绪不对,你怎么就喊过了呢?”
此时张子风已经知道自己错怪了导演,左右两条素材一对比,左侧的这一条肉眼可见地鲜活,哪怕自己不拉下汗巾,只比较眼神戏也不在一个档次上。
见陈一鸣没有回话,张子风有些急了,“陈导,我不该拉下汗巾的,真的,让我再拍一次吧。”
陈一鸣笑着指了指身边的椅子,张子风萌萌地坐下。
“子风,你演过很多戏,不是盲目地本色演出,而是有自己的逻辑与想法,这很好,说明你虽然年纪小,但一样认真、敬业、专注。
我相信进组之后,你肯定对小木兰做过大量的准备工作,镜头构建,人物动机,并且提前做过很多练习。
你昨天演的不是不好,只是不对。
不对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你想得太多,想得完全没有必要。”
陈一鸣的话,当然出乎张子风的意料之外。
她是一个很有理想的小演员,早早就在以一个专业演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她的表演老师一直这样教导她,她也以之为座右铭。
难道这是错的吗?
陈一鸣继续解释,“子风,你是一个有信念的演员,这一点超过了很多表演系的本科生。
可惜的是,小木兰这个角色,不需要你的信念,只需要你的本色。
但是这又不同于让你单纯地进行本色演出,因为你受过专业训练,已经初窥门径。
偏偏你的表演境界又尚未大成,角色的松弛感做不到一以贯之。
这就很麻烦了,我不能提醒你,因为有意识地本色演出,不是本色,而是套路。
我很高兴你超越了自我,跳出了以往的表演框架,做到了真正的本色演出。
再仔细看一看通过的这条,我能感受到天然的倔强感,这才是你作为演员独一无二的特质。
刚才你心里肯定在骂我,不排除也在骂你自己,特别是冲我喊能拍的时候。”
陈一鸣让张子风自己看,他则站起身走向齐郁。
“齐老师,我觉得子风下意识拉下汗巾的动作很不错,味道很好。
这样一来,后续分镜就要相应调整,你有什么看法?”
齐郁自己也在反复回放刚才那个镜头,短短的只有3秒,但是每看一次都有新的感悟。
就像陈一鸣说的,越看越有味道。
“我也很喜欢,简直是扑面而来的灵气。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不规矩,骨子里的不规矩。这气质确实难得,很少在女演员身上见到,上一个类似的款,应该是国际张吧。”
陈一鸣点头叹道,“不容易啊,磨了将近三十条,才把小张同学练出来的套路磨掉,这么小的年纪穿这么多层马甲,她可真是一个用功的孩子。”
齐郁听得忍俊不禁,“别的导演遇到小张这样的,要什么给什么,直接乐疯了好不好。也就是你,坐拥宝山而不自知,哦不对,是不屑一顾。”
陈一鸣道,“她现在的状态刚刚好,现在是上午9点,趁着光线还好,争取今天多拍几条。”
说是这么说,拍起来却不是很顺利。
问题不在张子风身上,而是出在陶奕西身上。
事实证明陈一鸣确实不善于调教演员,特别是小演员。
他利用“自闭+挫折”疗法调教张子风,只能算是歪打正着,虽然让张子风找对了状态,却把陶奕西给彻底带歪了。
陈一鸣低估了扒子风牌马褂的难度,拍摄次数与时间远超预估,浪费时间和经费倒是不算事,问题在于候场的陶奕西全程旁观来着。
10岁的张子风有信念感,7岁的陶奕西就没有了吗?
对比二人的履历,前者说是入行5年,其实8岁以前大多拍的是没营养的广告。
而后者4岁学艺,5岁进入央视少儿艺术团,实打实地接受了两年演技训练,还出演了三部大戏的一番。
于是敏感的陶小妹全程目击陈一鸣“磨炼”张子风之后,不免钻了牛角尖。
导演是不是不看重小武这个角色呢,还是说我不堪造就呢,我的独特气质是什么呢,跟小武的契合度在哪里呢……
演戏是一件直觉优先的技术,问题问得太多,只会陷入自我怀疑。
于是陈一鸣好不容易磨出了张子风的状态,陶奕西又出了幺蛾子。
之前第一个镜头那种“端庄自持小大人”的感觉,在跟张子风对戏的时候荡然无存,两人的气场完全失衡了。
而且说到本真,陶奕西比张子风要脆弱得多,偏偏她作为优等生艺术敏感度又很高,陈一鸣每次喊咔,她都能第一时间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
自知又难自控,还是一个7岁的女娃,可想而知结果会如何了。
拍到10点收工,小陶同学也成了哭包,步了昨天张子风的后尘。
陈一鸣都愁死了,难怪说拍电影最怕的就三件事,小孩,动物还有天气。
天气不好可以等,动物不合适可以换,只有小演员最为难,越是戏份重的小演员就越为难。
继续二合一
(本章完)
传来他闷闷的声音。
“咔!复位,补妆,十五分钟之后再来一条。”
片场略一停顿之后再次流动起来,只不过声音压低了很多,似乎头顶不是雾气而是铅云。
不管是跑前跑后的王威,还是领着张子风去房车的制片助理,全都轻手轻脚的,大气都不敢多喘一口。 只有张子风,大步流星地特别豪气。
十五分钟之后,王威打板,“《木兰》第二场第四镜,第二十六次。”
“开始1
胡杨树后,张子风歪着头探出大半张脸。
草圈、鬓发、汗巾把她的脸遮蔽大半,只露出两只亮晶晶的眼睛。
监视器内,她的眼神传递出强烈的情绪,先是玩味的笑意,接着流露出少许愕然。
张子风抬手拉下汗巾,露出好看俏皮的鼻头,以及微微张开的嘴。
陈一鸣抄起对讲机大喊一声,“过1
“呼1片场里的所有人几乎不约而同地长出一口气,汇聚在一起让声音化为实质。
张子风从树后面走出,一步一顿地走向监视器。
小姑娘咬着嘴唇一脸的倔强,走到陈一鸣身侧之后站定不动。
陈一鸣笑眯眯地抬头,没事儿人一样对张子风说道,“给你破一次例,坐下看。”
张子风别着头不与陈一鸣的视线接触,从陈一鸣身后绕到另一侧,低头看向监视器。
陈一鸣把刚才喊过的那一条调出来慢速播放,张子风看过之后,脸上的表情不再是狠狠的,反倒变得迷迷糊糊。
陈一鸣在并列放置的右边一台监视器上,调出张子风昨天拍得最好的一条素材,同样慢速播放。
对比着放了好几遍之后,陈一鸣问道,“看出什么区别没有?”
张子风略微迟疑地指向左侧的监视器,“陈导,我能重拍一次吗,这一条我觉得情绪不对,你怎么就喊过了呢?”
此时张子风已经知道自己错怪了导演,左右两条素材一对比,左侧的这一条肉眼可见地鲜活,哪怕自己不拉下汗巾,只比较眼神戏也不在一个档次上。
见陈一鸣没有回话,张子风有些急了,“陈导,我不该拉下汗巾的,真的,让我再拍一次吧。”
陈一鸣笑着指了指身边的椅子,张子风萌萌地坐下。
“子风,你演过很多戏,不是盲目地本色演出,而是有自己的逻辑与想法,这很好,说明你虽然年纪小,但一样认真、敬业、专注。
我相信进组之后,你肯定对小木兰做过大量的准备工作,镜头构建,人物动机,并且提前做过很多练习。
你昨天演的不是不好,只是不对。
不对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你想得太多,想得完全没有必要。”
陈一鸣的话,当然出乎张子风的意料之外。
她是一个很有理想的小演员,早早就在以一个专业演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她的表演老师一直这样教导她,她也以之为座右铭。
难道这是错的吗?
陈一鸣继续解释,“子风,你是一个有信念的演员,这一点超过了很多表演系的本科生。
可惜的是,小木兰这个角色,不需要你的信念,只需要你的本色。
但是这又不同于让你单纯地进行本色演出,因为你受过专业训练,已经初窥门径。
偏偏你的表演境界又尚未大成,角色的松弛感做不到一以贯之。
这就很麻烦了,我不能提醒你,因为有意识地本色演出,不是本色,而是套路。
我很高兴你超越了自我,跳出了以往的表演框架,做到了真正的本色演出。
再仔细看一看通过的这条,我能感受到天然的倔强感,这才是你作为演员独一无二的特质。
刚才你心里肯定在骂我,不排除也在骂你自己,特别是冲我喊能拍的时候。”
陈一鸣让张子风自己看,他则站起身走向齐郁。
“齐老师,我觉得子风下意识拉下汗巾的动作很不错,味道很好。
这样一来,后续分镜就要相应调整,你有什么看法?”
齐郁自己也在反复回放刚才那个镜头,短短的只有3秒,但是每看一次都有新的感悟。
就像陈一鸣说的,越看越有味道。
“我也很喜欢,简直是扑面而来的灵气。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不规矩,骨子里的不规矩。这气质确实难得,很少在女演员身上见到,上一个类似的款,应该是国际张吧。”
陈一鸣点头叹道,“不容易啊,磨了将近三十条,才把小张同学练出来的套路磨掉,这么小的年纪穿这么多层马甲,她可真是一个用功的孩子。”
齐郁听得忍俊不禁,“别的导演遇到小张这样的,要什么给什么,直接乐疯了好不好。也就是你,坐拥宝山而不自知,哦不对,是不屑一顾。”
陈一鸣道,“她现在的状态刚刚好,现在是上午9点,趁着光线还好,争取今天多拍几条。”
说是这么说,拍起来却不是很顺利。
问题不在张子风身上,而是出在陶奕西身上。
事实证明陈一鸣确实不善于调教演员,特别是小演员。
他利用“自闭+挫折”疗法调教张子风,只能算是歪打正着,虽然让张子风找对了状态,却把陶奕西给彻底带歪了。
陈一鸣低估了扒子风牌马褂的难度,拍摄次数与时间远超预估,浪费时间和经费倒是不算事,问题在于候场的陶奕西全程旁观来着。
10岁的张子风有信念感,7岁的陶奕西就没有了吗?
对比二人的履历,前者说是入行5年,其实8岁以前大多拍的是没营养的广告。
而后者4岁学艺,5岁进入央视少儿艺术团,实打实地接受了两年演技训练,还出演了三部大戏的一番。
于是敏感的陶小妹全程目击陈一鸣“磨炼”张子风之后,不免钻了牛角尖。
导演是不是不看重小武这个角色呢,还是说我不堪造就呢,我的独特气质是什么呢,跟小武的契合度在哪里呢……
演戏是一件直觉优先的技术,问题问得太多,只会陷入自我怀疑。
于是陈一鸣好不容易磨出了张子风的状态,陶奕西又出了幺蛾子。
之前第一个镜头那种“端庄自持小大人”的感觉,在跟张子风对戏的时候荡然无存,两人的气场完全失衡了。
而且说到本真,陶奕西比张子风要脆弱得多,偏偏她作为优等生艺术敏感度又很高,陈一鸣每次喊咔,她都能第一时间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
自知又难自控,还是一个7岁的女娃,可想而知结果会如何了。
拍到10点收工,小陶同学也成了哭包,步了昨天张子风的后尘。
陈一鸣都愁死了,难怪说拍电影最怕的就三件事,小孩,动物还有天气。
天气不好可以等,动物不合适可以换,只有小演员最为难,越是戏份重的小演员就越为难。
继续二合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