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这个导演要谢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07章 不当人 没得抄

    最困难的一段戏拍完,陈一鸣如释重负。

    一部电影的镜头,如果让导演自己来划分,那就只有两种。

    一种是听天由命的,一种是尽在掌握的。

    前者的极致案例,就是前世《大决战》第一部的黄河解冻镜头。

    外景纯天然的纪录式镜头,能不能抓到全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

    八一厂的一个摄影组驾车在黄河解冻期从上游拍到中游,第一年没成第二年继续,花了两年半的时间才把这个镜头完成。

    后者相对而言就要容易得多,只要时间、预算、演员档期允许,一遍遍地拍呗,拍个几十上百遍总能挑出合适的。

    导演干久了一般都有点反人类倾向,这么说不带贬义,是完全中性的描述。

    意思就是拍摄期间拿人不当人,权当是工具,不仅拿演员和幕后不当人,拿自己也不当人。

    当然,听天由命也好,尽在掌握也好,都属于极左极右的理论状态,实际拍摄时的镜头基本都处于偏左或偏右的中间态。

    按照这种拆分方法再来看《1951》的分镜,开场戏和飞机戏都是大幅偏左的,飞机戏相对而言还要更偏左一些。

    虽然特效的大量添加让单个镜头都不是很长,但是天上的飞机太不可控,水中戏同样存在很多困难。

    能够一天之内4次通场就搞定1/3的戏份,绝对是非常理想的进度。

    因此回到驻地之后,陈一鸣特意让小美通知全组,明早延后2个小时出发,让大家多睡个回笼觉。

    3至4月的晋北,云量适中,只要不是多到直接下雨,一天里总能抓到一些多云的时段。

    因此剧组的作息也就比较固定,一大早赶到外景地,做好一切准备然后抬头望天。

    云来了就实拍,云走了就排练。

    就算运气不好万里无云,早晨日出前和傍晚日落前的两个短暂时段,保底也能拍上两常

    随后的3天时间,云量都不算多,K-18总共飞了7次,剧组顺利拍完了剩余3场飞机出镜的戏份。

    喷气机下场,榴弹炮登常

    依旧是郜叔帮忙联系的军方炮兵单位,杨晓光与沙教授两人跟进改装。

    3月24日,陈一鸣带着一众剧组骨干,见识到了传说中的坚果M2式105MM榴弹炮。

    沿着470高地的东侧一直往北,登上一个小土丘,居高临下就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炮兵阵地,把土丘背后的凹地塞得满满当当。

    18门火炮整齐地停驻在阵地上,卸去炮衣展开大架,炮管斜指天马山的方向。

    每门炮都擦拭得一尘不染,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金属的光泽。

    特别是两个大轮,底漆纯黑外圈纯白,跟油挑子身上的白五星一样,散发出莫名的米帝气息。

    这么多门105榴弹炮,当然不可能是原装的,其实都是从北方兵工所拉过来的新炮。

    我军自从患上火力不足恐惧症之后,火炮历来坚持又粗又长的装备路线,105口径早就不够看,目前只少量装备西部高原的山地部队。

    单看火炮参数,现役的105MM山地轻型榴弹炮倒是可以勉强冒充一下老旧的坚果M2,大体上算是M2的轻微缩圈版本,放远了看大差不差。

    问题在于这款牵引火炮用途有限,我军装备数量并不多,从西部军区费时费力地调过来实在是不值当。

    于是郜叔就想到了这门炮的研发单位,北方兵工所。

    摇人一问倒是巧了,他们刚好生产了一批AH-4型105MM山地榴,其实就是这门炮的外贸猴版。中东狗大户预订的,还没正式交货。

    郜叔提了一嘴,兵工所无可无不可,这批外贸火炮的试射环节,就从兵工所的实验场挪到了晋北山区。

    帝都军区派出一个炮营,一次拉出来18门炮,本周一抵达天马山以北的驻训常

    之后又花了2天时间,在沙教授的指点下,按照半岛战争坚果炮兵的操典,构筑炮阵地,设置掩护阵地。

    炮阵地的选址,参考了坚果105炮的性能参数,以及坚果炮兵的作战习惯。选在这里,射程和射界都符合要求,而且周边地形也便于防守。

    众人下了土丘,迫不及待地想要近距离感受一下“粗筒子”的魅力。

    越过几个由沙袋堆叠构筑的机枪巢,大家走近凹地外围的第一门火炮。

    然而近身再看,肃杀狰狞的初印象大幅消退。

    毕竟是现代的模块化工艺,让火炮多少有些玩具积木的既视感,何况这批火炮刚下生产线,新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