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1940年战争结束后, 阿萨姆邦和那加兰邦这两个地区有部分领土被划入了中国,而和这两个邦相连的是中国的藏南地区。而后解放军从这里进入藏南,将西藏少数还未解放的地区也一并解放。
而后解放军对西藏进行改革,首先做的就是废除农奴制,通过解放下层获得了广大藏(蟹)民的支持。只是在做民族认定时,受某个穿越者的影响,他们认为这里的居民,大部分人都是属于唐朝土番和唐人战争中被掳到土番的唐人的后代,此外还有许多人是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陪嫁技工的后人,双方历史渊源极深。于是,西藏被解放时,几乎所有被解放的藏奴的民族认证上,都被打上"唐人"的标记。
这是林汉这个穿越者制定出来的一劳永逸解决西藏问题的方法。这种"唐人"的民族认证,甚至也被用在中国西域省身上——这个在后世给中国带来许多麻烦的省份,并没有使用康熙时期的名字,而是用上了汉唐时的称呼。
当时英国人对中国搞的这一套大加指责,但是中国方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加废奴,轻易地稳定了被解放的地区。汉唐汉唐,二者一脉相承,汉人就是唐人,唐人就是汉人。
按某个穿越者对此事的解释,这叫化胡为中华。
在这过程中,印度东北五被解放的地区,尤其是阿萨姆邦和那加兰邦这两个地区,许多前印度人向往新中国"人人平等"的生活环境,叫嚷着"我们是唐朝后人"的口号偷越国境跑往中国。
印度东北七大城邦的人种本就属于汉藏体系,外形、肤色甚至文化都十分接近。中方对于这些不知真假的"唐人后代"也是睁一眼闭一眼接收,甚至一度引发了印共的抗议。
1944年一月的时候,甘地悄悄去过印北地区面见印共领导,事后还进入中国的藏南地区访问过。在被收复划归中国的藏南地区,甘地见到了当地的孩子在新建的学校里学习汉语的场景。
做为一个"大印度主义者",甘地在心里对当时看到的场景很是害怕,因为他明白,这一套流程下来,藏南这片地已经永远属于中国,哪怕将来印度真地能自主建国,也再没有机会夺回了。
而现在,同样危险的一幕,也正在印度南方上演。英国人正通过宗教和"荣誉不列塔尼亚人"制度,暗地里消除印度人对印度的认同感。
可恶的是,面对英国人玩的这种手段,"历史传统上"有重大的破绽的印度人毫无办法。
尼赫鲁看着外面的那个"荣誉不列塔尼亚"人身上的十字圣袍 ,皱着眉道:"不要被英国人嘴巴上的谎言骗了,其实现在在印度,最想保住种姓制度的,正是英国政府。"
干干瘦瘦的甘地愁容满面地道:"是的,只要种姓制度存在的一天,英国人的邪(蟹)教,就可以轻易地从我们中间发展出更多的信徒。这太危险了。"
尼赫鲁猛击窗棂道:"可是我毫无办法。我们族人中的那些短视的人,他们为了眼前的利益,反对我们。而英国人也借助他们,对我们的行动进行破坏......"
看着街道上那一群群为自己是"荣誉不列塔尼亚人"而骄傲自信的"印度人",尼赫鲁恨不得冲下去,揪住他们中的一个,然后在他们的耳朵边上大吼一声:"醒醒吧,你是印度人,不是什么狗屁不颠人。"
但是他不能这么做,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真这么做,收获的只会是对方的白眼。
"英国人的阴谋,我们必须告诉其他人,告诉全体的印度人,不光是信奉印度教的,依斯南教的,锡克教的,甚至是佛教徒,我觉得我们应当尽快地和这些教派的首脑见面,揭破他们的阴谋。"
尼赫鲁点点头,恨恨地道:
"说到底,主要原因还是我们没有得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意志的结晶。"
尼赫鲁说着又用力地猛击了窗棂一下。
身为印度人中的精英人物,他当然不会象那些凡夫俗子般,被所谓的"神使"所蒙骗,他对现在正在加尔各答传教的阿尔托利娅的看法,也是认为她就象中方宣传的所说的那般,是民族意志的结晶而不是什么神明派到人间的神使。
这二者间的区别是很大的。
但是在普通人的眼中,二间却是没有区别的,甚至他们更愿意相信她是后者。
在印独问题上,甘地和尼赫鲁领导的国大党,都是非暴力不合作派。也因为其"忍者神龟"的特性,英国人才能容忍他们在印度印坛上存在。
如果能够杀掉那个英国"邪神"阿尔托利娅,自然对粉碎英国人的阴谋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不过甘地和尼赫鲁都是非暴力派,反对使用这种手段。
而这一年来在,无论是在中东还是在印度,抱着"屠神证道"想法的阿拉伯人、印度人不在少数,许多信仰受到"神圣冲击"的各类宗教的狂信徒,在绝望中对阿尔托利娅发动了不下百起的刺杀事件,但是在付出了上千条人命的代价后,所有行动连阿尔托利娅一根毫毛都没有伤到,反而让阿尔托利娅借机在信徒面前展现"神威",收服了更多的信徒。
平安夜将至,甘地和尼赫鲁都在心中祈祷着:
"伟大的湿婆神啊,你何时才能降临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
去年这个时候,甘地和尼赫鲁还为西孟加拉邦获得的部分地区自治权而欢呼,但现在,他们俩人都笑不出来了。沿海地区的印度人急着想要变成"荣誉不列塔尼亚人",内陆地区则是印共游击队不断扩张,打得新组建的土邦军哭爹喊娘,后悔不迭。而这个时候,英国人却以这是当地人的"内政"为由,无论当地土邦领如何哭求,他们就是不肯发兵相救。(未完待续)
; 1940年战争结束后, 阿萨姆邦和那加兰邦这两个地区有部分领土被划入了中国,而和这两个邦相连的是中国的藏南地区。而后解放军从这里进入藏南,将西藏少数还未解放的地区也一并解放。
而后解放军对西藏进行改革,首先做的就是废除农奴制,通过解放下层获得了广大藏(蟹)民的支持。只是在做民族认定时,受某个穿越者的影响,他们认为这里的居民,大部分人都是属于唐朝土番和唐人战争中被掳到土番的唐人的后代,此外还有许多人是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陪嫁技工的后人,双方历史渊源极深。于是,西藏被解放时,几乎所有被解放的藏奴的民族认证上,都被打上"唐人"的标记。
这是林汉这个穿越者制定出来的一劳永逸解决西藏问题的方法。这种"唐人"的民族认证,甚至也被用在中国西域省身上——这个在后世给中国带来许多麻烦的省份,并没有使用康熙时期的名字,而是用上了汉唐时的称呼。
当时英国人对中国搞的这一套大加指责,但是中国方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加废奴,轻易地稳定了被解放的地区。汉唐汉唐,二者一脉相承,汉人就是唐人,唐人就是汉人。
按某个穿越者对此事的解释,这叫化胡为中华。
在这过程中,印度东北五被解放的地区,尤其是阿萨姆邦和那加兰邦这两个地区,许多前印度人向往新中国"人人平等"的生活环境,叫嚷着"我们是唐朝后人"的口号偷越国境跑往中国。
印度东北七大城邦的人种本就属于汉藏体系,外形、肤色甚至文化都十分接近。中方对于这些不知真假的"唐人后代"也是睁一眼闭一眼接收,甚至一度引发了印共的抗议。
1944年一月的时候,甘地悄悄去过印北地区面见印共领导,事后还进入中国的藏南地区访问过。在被收复划归中国的藏南地区,甘地见到了当地的孩子在新建的学校里学习汉语的场景。
做为一个"大印度主义者",甘地在心里对当时看到的场景很是害怕,因为他明白,这一套流程下来,藏南这片地已经永远属于中国,哪怕将来印度真地能自主建国,也再没有机会夺回了。
而现在,同样危险的一幕,也正在印度南方上演。英国人正通过宗教和"荣誉不列塔尼亚人"制度,暗地里消除印度人对印度的认同感。
可恶的是,面对英国人玩的这种手段,"历史传统上"有重大的破绽的印度人毫无办法。
尼赫鲁看着外面的那个"荣誉不列塔尼亚"人身上的十字圣袍 ,皱着眉道:"不要被英国人嘴巴上的谎言骗了,其实现在在印度,最想保住种姓制度的,正是英国政府。"
干干瘦瘦的甘地愁容满面地道:"是的,只要种姓制度存在的一天,英国人的邪(蟹)教,就可以轻易地从我们中间发展出更多的信徒。这太危险了。"
尼赫鲁猛击窗棂道:"可是我毫无办法。我们族人中的那些短视的人,他们为了眼前的利益,反对我们。而英国人也借助他们,对我们的行动进行破坏......"
看着街道上那一群群为自己是"荣誉不列塔尼亚人"而骄傲自信的"印度人",尼赫鲁恨不得冲下去,揪住他们中的一个,然后在他们的耳朵边上大吼一声:"醒醒吧,你是印度人,不是什么狗屁不颠人。"
但是他不能这么做,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真这么做,收获的只会是对方的白眼。
"英国人的阴谋,我们必须告诉其他人,告诉全体的印度人,不光是信奉印度教的,依斯南教的,锡克教的,甚至是佛教徒,我觉得我们应当尽快地和这些教派的首脑见面,揭破他们的阴谋。"
尼赫鲁点点头,恨恨地道:
"说到底,主要原因还是我们没有得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意志的结晶。"
尼赫鲁说着又用力地猛击了窗棂一下。
身为印度人中的精英人物,他当然不会象那些凡夫俗子般,被所谓的"神使"所蒙骗,他对现在正在加尔各答传教的阿尔托利娅的看法,也是认为她就象中方宣传的所说的那般,是民族意志的结晶而不是什么神明派到人间的神使。
这二者间的区别是很大的。
但是在普通人的眼中,二间却是没有区别的,甚至他们更愿意相信她是后者。
在印独问题上,甘地和尼赫鲁领导的国大党,都是非暴力不合作派。也因为其"忍者神龟"的特性,英国人才能容忍他们在印度印坛上存在。
如果能够杀掉那个英国"邪神"阿尔托利娅,自然对粉碎英国人的阴谋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不过甘地和尼赫鲁都是非暴力派,反对使用这种手段。
而这一年来在,无论是在中东还是在印度,抱着"屠神证道"想法的阿拉伯人、印度人不在少数,许多信仰受到"神圣冲击"的各类宗教的狂信徒,在绝望中对阿尔托利娅发动了不下百起的刺杀事件,但是在付出了上千条人命的代价后,所有行动连阿尔托利娅一根毫毛都没有伤到,反而让阿尔托利娅借机在信徒面前展现"神威",收服了更多的信徒。
平安夜将至,甘地和尼赫鲁都在心中祈祷着:
"伟大的湿婆神啊,你何时才能降临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
去年这个时候,甘地和尼赫鲁还为西孟加拉邦获得的部分地区自治权而欢呼,但现在,他们俩人都笑不出来了。沿海地区的印度人急着想要变成"荣誉不列塔尼亚人",内陆地区则是印共游击队不断扩张,打得新组建的土邦军哭爹喊娘,后悔不迭。而这个时候,英国人却以这是当地人的"内政"为由,无论当地土邦领如何哭求,他们就是不肯发兵相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