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过完国庆,陈晓娜就进了剧组,这是她出演的第二部电影,和第一部不同,不再是音乐剧,而是一部文艺片,整个班底都是赖雨晴从香港请来的,导演是香港电影界炙手可热的人物。临近回归,香港电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艺片在商业片的包围下显得清新脱俗,观众们似乎已经腻烦了商业片的雷同构建模式,也或者是在越来越躁动的社会现实中渴望看到纯真的情感回归,不管是出于哪种情况,文艺片兴起也成了不争的事实。
原本那些做文艺片的电影人日子过得相当惨淡,在《新不了情》之后,情况有了转机,谁也没有想到,没了床戏和打戏,电影照样可以做到高朋满座,甚至一票难求,不仅票房叫好,连平时没机会走上颁奖台的各大电影盛会也频见文艺片的身影。
对于赖雨晴这种投资人来说,只要剧本好,选对了演员,文艺片的投资就一定会稳赚不赔,这种投资小收益大的事情几乎成了所有投资人看好的市场,赖雨晴和钟瑞安是如何也不会错过的。
赖雨晴的野心很大,虽然这是她投拍的第一部文艺片,却意指各大国际电影节,在这一方面,她想得很透,不仅要利,更加要名,名利双收才有利于她在香港电影业站稳脚跟。
《月满珠江》虽然不能算是一部纯文艺片,但也算是她跨进文艺片领域的第一部。对于陈晓娜在这一部戏中的表现,觉得十分惊艳,没想到这个女孩子有如此的能量,不仅歌唱的好,表演天赋更像是一座被她发现的宝藏,一旦激发,不可收拾,这也让她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
电影虽然还没有上映,但是赖雨晴已经对未来的票房充满了信心,而且这部电影也很受南海影业大陆资方的重视,他们已决定拿这部电影参加金鸡奖的角逐。赖雨晴突然觉得陈晓娜就是一座宝藏,自己必须牢牢抓住她,只有这样,未来的电影事业才能有所保障。当然,她也意识到,想抓住陈晓娜,就必须抓牢蒋少卿,并从内心里佩服蒋少卿,不仅年轻英俊,而且还有眼光、远见。
赖雨晴曾试图从蒋少卿手中转会陈晓娜,但是还没跟蒋少卿开口,就被蒋少卿的一份商业合作计划书驳了回去。说实话,那份计划书很详尽,也很实在,蒋少卿所开出的合作条件也十分公平,这更让赖雨晴心生敬佩。她在投资圈里也混迹多年,更是阅人无数,像蒋少卿这样的人以前也遇到过,只是最终项目不合适,大家终是无缘走到一起。她也知道,以蒋少卿的实力,根本不用自己的资本进入,也同样能在电影业玩得风生水起,之所以向自己抛来橄榄枝,无非是大家觉得都是同类人,惺惺相惜罢了,深谙此道之后,赖雨晴自是接受了这份计划。
按照蒋少卿的计划,以赖雨晴的“香港南海资本”为主体,与“大成娱乐”在香港共同组建“大成影业”,南海出资49%,大成出资51%,利润对半,蒋少卿的条件只有一个,不管与谁合作,大成一定要成为控股方。
作为投资人,赖雨晴十分理解蒋少卿的想法,如果换成是她,也一定会是这个结果。她没有在这方面与蒋少卿纠结,不过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大成在香港电影业的合作,只能是南海,具有唯一性。这个条件并不过分,蒋少卿理解并欣然接受,就这样,“大成影业”在香港回归前夕成立了。
这部电影叫《如烟》,是一段人鬼情未了的故事。全剧的拍摄地都在香港,所以这部电影就交给了新成立的“大成影业”完成,出于内地市场的考虑,南海影业作为合作方,完成未来电影在内地市场的发行。
《如烟》的班底全是赖雨晴从香港找来的,蒋少卿提议由钟瑞安和聂青风作为联合制片人进入剧组,这一提议被赖雨晴接受,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赖雨晴更加佩服蒋少卿,凡事都想得十分周到,担心自己对聂青风的加入有异议,主动提出让自己的丈夫也成为制片人加入,不得不说蒋少卿的情商极高,十分懂得自己的心思,这样的商业伙伴可是千载难逢,自当珍惜。
在去香港前,陈晓娜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何志彬打来的,令她颇感意外。
她想起与何志彬最后一次见面,大家都还在各自的学校里求学,青涩未褪,这个电话之所以颇感意外,不是因为这些年大家联络疏离,而是从声音中感觉到了何志彬的变化,具体是什么样的变化,陈晓娜又说不出,就是觉得那个曾经挚爱自己朋友如此陌生,如同素未蒙面的歌迷,这种陌生感令陈晓娜觉得有些害怕,她觉得自己像是脱离了过往,难道这就是自己未来的生活,与过往无关,前途却又未知?
两个人可聊的话题并不多,甚至气氛有些尴尬,好在陈晓娜是经历过各种场面的明星,很快也能改变这个状况,再加上何志彬是个新闻人,自然也不会长时间被这种气氛桎梏。很快,两人就进入了欢快的气氛,当陈晓娜碰触到叶琳瑶话题时,气氛再次陷入到尴尬之中。陈晓娜凭直觉,感觉到何志彬的情感生活已经发生了变化,陷入沉默只能说明,那段曾经令她曾经羡慕的爱情已经结束了,至少目前她的感受是这样的,而且从这种沉默中,陈晓娜还能感受到何志彬对爱情不能言表之痛,或许这是他们各自的人生,所谓的一帆风顺不过是种寄愿罢了,在现实面前,任何人都只能学着承受。
何志彬并非突发奇想给陈晓娜打这个电话,他答应过郑雨,要打电话拜托陈晓娜关照一下郑晨。这个电话郑雨也可以打,不过郑雨觉得自己在陈晓娜面前的力度还是不如何志彬,何志彬也觉得只有自己打才更合适。
郑晨几乎是和何志彬一起动身的,也算是避开了邻里的议论。他不是一个人动身,而是与事先约好的同学,一共五位,其中有一位名叫曲小强,他有个堂哥叫曲玉强,曲玉强出去的早,四年前就进入深圳宝安一家电子厂工作,这人踏实、能吃苦,很快就做到了管理岗位,在厂里也算是个老人,人际关系、职务和收入早就今非昔比。这次,正好厂里有空缺,曲玉强想起堂弟高考失利,就赶紧打电话让弟弟过来,没想到一下子过来了五位,所幸老板们很欣赏曲玉强,就把五个人都收下了。
高中生,如果放在福田和罗湖这样的市区,可能会面临就业难的困局,在电子厂却是香饽饽,尽管这样,老板们的意思,还是想先放在普通岗位上磨练一下,优胜劣汰,看看最终能剩下谁,最终剩下的才可以委以重任。
到了工厂,他们五个都被安排在流水线上,每天差不多要工作12个小时,说不上累,但是重复的工作总会令人生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五个人里就剩下了郑晨和曲小强,其他三位同学觉得这样的日子过于枯燥,他们不想就此来耗费自己的青春,三个人都去了市区谋事。
曲小强的性格和堂哥一样,也可能是家族遗传,都属于求稳型的那一类人。
来的五个人里,曲小强和郑晨在学校时的成绩都不错,两个人也都是复读生,都是属于高考失利,与另外三个人也就有了疏远。
另外三个,不是复读生,他们高考失利全是因为平时成绩一般,考后再无复读之心,正好听曲小强说有机会到深圳工作,他们这才跟了过来。三个人也是有共性的,都会耍些小聪明,总觉得电子厂里的那些活不过是些低廉的劳动力工作,既无乐趣,亦无挑战。三个人早就通过一些影视剧或是邻居的哥哥姐姐们描述这深圳的花花世界,心思早不在电子厂,之所以呆在这里,不过是想等熟悉了这个地方之后再去谋求其他机会。
也可能是复读高考失利的缘故,曲小强和郑晨都开始学会了思索人生。在他们看来,来深圳电子厂工作就像是去武汉或是别的城市上大学一样,只要肯沉下心,哪里都是学堂,而且这电子厂能所学到的知识并不一定比学校里差。
两个人在其他同学离开后便相互鼓励,彼此支撑着电子厂的生活,他们约定,至少要在这里干满四年,就当是在一所社会大学里走了一番,四年之后,再看各自的成长寻求发展。
因为有这样的目标支撑,两个人的表现变得比之前更加突出,这样的表现早就被老板们看到,再加上知识的涵养令两人在工友群中有些鹤立鸡群,其中有个老板是位香港人,是最早一批来深圳投资的港商,这人叫张君,除了电子厂之外,他还有在罗湖有一家贸易公司。
这两年,临近香港回归,作为对外窗口,深圳的对外贸易不断增长,张君的贸易公司也是颇获受益,正因为这样,人手上就明显短缺。
深圳虽然人才济济,但是还是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尤其是懂外语的人才,这可是对外贸易的关键,张君虽然英语很好,但是一个人终是精力有限,这也限制了公司的发展。他也一直在物色人选,华强路的人才市场已经跑了不知道多少趟,但终究还是空手而归,要么就是,找到了人,但待不了几天,那个人就耐不住其他诱惑离他而去。
张君从一开始就看中了曲小强和郑晨,不仅是两个人的形象好、做事认真,最关键的是他听另一个合作人讲到一件事。
前段时间张君接了一单海外订单,秘书发到工厂时忘了加注中文,那天正好厂里的翻译被他调到罗湖办公室来做事,办公室里没有一位可以读懂英文的。负责接收订单的工作人员以为负责生产安排的人能看懂,就没有打电话找张君,这下可难为了这位负责人,他也就初中水平,别说英文,中文的理解能力都有限,以往的订单都是翻译好的,订单里的内容都是格式化,再加上配有中文,不用认真理解也能明白。可是这一次不同,这个订单明显在格式上有了变化,负责人有些吃不准,他也担心出现错误,但是这个人又很好面子,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看不懂英文,以前订单上虽然附有中文,但毕竟中文还在,所以底下的人都觉得他很厉害,再加上这人平时也有些小聪明,跟着几位老板也学了一些零星的单词,虽然不知道如何拼写,不知道具体的本意是什么,但是老板们讲这些单词的时候是夹掺在中文中的,他能凭借着小聪明猜出几分意思。现在好了,这种情况下这位负责人有些慌乱。
慌乱归慌乱,这位负责人毕竟也是电子厂的老人,再加上生产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这也锻炼了他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他想到了曲玉强曾经跟他说过堂弟英文很好的事情,就找人把曲小强叫到了办公室。
曲小强看那订单,也只能理解个五、六成,他不敢肯定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就跟负责人建议,把郑晨找来。在学校的时候,郑晨的英语一直是班上最好的,他的成绩在整个年级的排名也是靠前的,这种好,多少显得有些偏科,这大概也是郑晨高考失利的原因之一吧。
果然,整个订单被郑晨完整的翻译出来,后来大家才知道,内容都是格式化的,虽然订单格式有所改变,但常规内容都是一样的,只是这张订单多了个备注,里面有相当多的专业术语,而这些术语如果单凭高中的词汇量是没有办法理解的。这还得感谢何志彬留给郑雨的那台收录机,郑雨高考之后本来是想还给何志彬的,被何志彬拒绝了,郑雨就把它给了郑晨。何志彬知道郑晨对英语感兴趣之后,又特意从上海给他买了许多英语磁带和原版书,以增强他的听写能力,没想到,这些在这个时候居然全部派上了用场。
张君知道这个消息后,就决定把郑晨调... -->>
过完国庆,陈晓娜就进了剧组,这是她出演的第二部电影,和第一部不同,不再是音乐剧,而是一部文艺片,整个班底都是赖雨晴从香港请来的,导演是香港电影界炙手可热的人物。临近回归,香港电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艺片在商业片的包围下显得清新脱俗,观众们似乎已经腻烦了商业片的雷同构建模式,也或者是在越来越躁动的社会现实中渴望看到纯真的情感回归,不管是出于哪种情况,文艺片兴起也成了不争的事实。
原本那些做文艺片的电影人日子过得相当惨淡,在《新不了情》之后,情况有了转机,谁也没有想到,没了床戏和打戏,电影照样可以做到高朋满座,甚至一票难求,不仅票房叫好,连平时没机会走上颁奖台的各大电影盛会也频见文艺片的身影。
对于赖雨晴这种投资人来说,只要剧本好,选对了演员,文艺片的投资就一定会稳赚不赔,这种投资小收益大的事情几乎成了所有投资人看好的市场,赖雨晴和钟瑞安是如何也不会错过的。
赖雨晴的野心很大,虽然这是她投拍的第一部文艺片,却意指各大国际电影节,在这一方面,她想得很透,不仅要利,更加要名,名利双收才有利于她在香港电影业站稳脚跟。
《月满珠江》虽然不能算是一部纯文艺片,但也算是她跨进文艺片领域的第一部。对于陈晓娜在这一部戏中的表现,觉得十分惊艳,没想到这个女孩子有如此的能量,不仅歌唱的好,表演天赋更像是一座被她发现的宝藏,一旦激发,不可收拾,这也让她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
电影虽然还没有上映,但是赖雨晴已经对未来的票房充满了信心,而且这部电影也很受南海影业大陆资方的重视,他们已决定拿这部电影参加金鸡奖的角逐。赖雨晴突然觉得陈晓娜就是一座宝藏,自己必须牢牢抓住她,只有这样,未来的电影事业才能有所保障。当然,她也意识到,想抓住陈晓娜,就必须抓牢蒋少卿,并从内心里佩服蒋少卿,不仅年轻英俊,而且还有眼光、远见。
赖雨晴曾试图从蒋少卿手中转会陈晓娜,但是还没跟蒋少卿开口,就被蒋少卿的一份商业合作计划书驳了回去。说实话,那份计划书很详尽,也很实在,蒋少卿所开出的合作条件也十分公平,这更让赖雨晴心生敬佩。她在投资圈里也混迹多年,更是阅人无数,像蒋少卿这样的人以前也遇到过,只是最终项目不合适,大家终是无缘走到一起。她也知道,以蒋少卿的实力,根本不用自己的资本进入,也同样能在电影业玩得风生水起,之所以向自己抛来橄榄枝,无非是大家觉得都是同类人,惺惺相惜罢了,深谙此道之后,赖雨晴自是接受了这份计划。
按照蒋少卿的计划,以赖雨晴的“香港南海资本”为主体,与“大成娱乐”在香港共同组建“大成影业”,南海出资49%,大成出资51%,利润对半,蒋少卿的条件只有一个,不管与谁合作,大成一定要成为控股方。
作为投资人,赖雨晴十分理解蒋少卿的想法,如果换成是她,也一定会是这个结果。她没有在这方面与蒋少卿纠结,不过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大成在香港电影业的合作,只能是南海,具有唯一性。这个条件并不过分,蒋少卿理解并欣然接受,就这样,“大成影业”在香港回归前夕成立了。
这部电影叫《如烟》,是一段人鬼情未了的故事。全剧的拍摄地都在香港,所以这部电影就交给了新成立的“大成影业”完成,出于内地市场的考虑,南海影业作为合作方,完成未来电影在内地市场的发行。
《如烟》的班底全是赖雨晴从香港找来的,蒋少卿提议由钟瑞安和聂青风作为联合制片人进入剧组,这一提议被赖雨晴接受,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赖雨晴更加佩服蒋少卿,凡事都想得十分周到,担心自己对聂青风的加入有异议,主动提出让自己的丈夫也成为制片人加入,不得不说蒋少卿的情商极高,十分懂得自己的心思,这样的商业伙伴可是千载难逢,自当珍惜。
在去香港前,陈晓娜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何志彬打来的,令她颇感意外。
她想起与何志彬最后一次见面,大家都还在各自的学校里求学,青涩未褪,这个电话之所以颇感意外,不是因为这些年大家联络疏离,而是从声音中感觉到了何志彬的变化,具体是什么样的变化,陈晓娜又说不出,就是觉得那个曾经挚爱自己朋友如此陌生,如同素未蒙面的歌迷,这种陌生感令陈晓娜觉得有些害怕,她觉得自己像是脱离了过往,难道这就是自己未来的生活,与过往无关,前途却又未知?
两个人可聊的话题并不多,甚至气氛有些尴尬,好在陈晓娜是经历过各种场面的明星,很快也能改变这个状况,再加上何志彬是个新闻人,自然也不会长时间被这种气氛桎梏。很快,两人就进入了欢快的气氛,当陈晓娜碰触到叶琳瑶话题时,气氛再次陷入到尴尬之中。陈晓娜凭直觉,感觉到何志彬的情感生活已经发生了变化,陷入沉默只能说明,那段曾经令她曾经羡慕的爱情已经结束了,至少目前她的感受是这样的,而且从这种沉默中,陈晓娜还能感受到何志彬对爱情不能言表之痛,或许这是他们各自的人生,所谓的一帆风顺不过是种寄愿罢了,在现实面前,任何人都只能学着承受。
何志彬并非突发奇想给陈晓娜打这个电话,他答应过郑雨,要打电话拜托陈晓娜关照一下郑晨。这个电话郑雨也可以打,不过郑雨觉得自己在陈晓娜面前的力度还是不如何志彬,何志彬也觉得只有自己打才更合适。
郑晨几乎是和何志彬一起动身的,也算是避开了邻里的议论。他不是一个人动身,而是与事先约好的同学,一共五位,其中有一位名叫曲小强,他有个堂哥叫曲玉强,曲玉强出去的早,四年前就进入深圳宝安一家电子厂工作,这人踏实、能吃苦,很快就做到了管理岗位,在厂里也算是个老人,人际关系、职务和收入早就今非昔比。这次,正好厂里有空缺,曲玉强想起堂弟高考失利,就赶紧打电话让弟弟过来,没想到一下子过来了五位,所幸老板们很欣赏曲玉强,就把五个人都收下了。
高中生,如果放在福田和罗湖这样的市区,可能会面临就业难的困局,在电子厂却是香饽饽,尽管这样,老板们的意思,还是想先放在普通岗位上磨练一下,优胜劣汰,看看最终能剩下谁,最终剩下的才可以委以重任。
到了工厂,他们五个都被安排在流水线上,每天差不多要工作12个小时,说不上累,但是重复的工作总会令人生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五个人里就剩下了郑晨和曲小强,其他三位同学觉得这样的日子过于枯燥,他们不想就此来耗费自己的青春,三个人都去了市区谋事。
曲小强的性格和堂哥一样,也可能是家族遗传,都属于求稳型的那一类人。
来的五个人里,曲小强和郑晨在学校时的成绩都不错,两个人也都是复读生,都是属于高考失利,与另外三个人也就有了疏远。
另外三个,不是复读生,他们高考失利全是因为平时成绩一般,考后再无复读之心,正好听曲小强说有机会到深圳工作,他们这才跟了过来。三个人也是有共性的,都会耍些小聪明,总觉得电子厂里的那些活不过是些低廉的劳动力工作,既无乐趣,亦无挑战。三个人早就通过一些影视剧或是邻居的哥哥姐姐们描述这深圳的花花世界,心思早不在电子厂,之所以呆在这里,不过是想等熟悉了这个地方之后再去谋求其他机会。
也可能是复读高考失利的缘故,曲小强和郑晨都开始学会了思索人生。在他们看来,来深圳电子厂工作就像是去武汉或是别的城市上大学一样,只要肯沉下心,哪里都是学堂,而且这电子厂能所学到的知识并不一定比学校里差。
两个人在其他同学离开后便相互鼓励,彼此支撑着电子厂的生活,他们约定,至少要在这里干满四年,就当是在一所社会大学里走了一番,四年之后,再看各自的成长寻求发展。
因为有这样的目标支撑,两个人的表现变得比之前更加突出,这样的表现早就被老板们看到,再加上知识的涵养令两人在工友群中有些鹤立鸡群,其中有个老板是位香港人,是最早一批来深圳投资的港商,这人叫张君,除了电子厂之外,他还有在罗湖有一家贸易公司。
这两年,临近香港回归,作为对外窗口,深圳的对外贸易不断增长,张君的贸易公司也是颇获受益,正因为这样,人手上就明显短缺。
深圳虽然人才济济,但是还是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尤其是懂外语的人才,这可是对外贸易的关键,张君虽然英语很好,但是一个人终是精力有限,这也限制了公司的发展。他也一直在物色人选,华强路的人才市场已经跑了不知道多少趟,但终究还是空手而归,要么就是,找到了人,但待不了几天,那个人就耐不住其他诱惑离他而去。
张君从一开始就看中了曲小强和郑晨,不仅是两个人的形象好、做事认真,最关键的是他听另一个合作人讲到一件事。
前段时间张君接了一单海外订单,秘书发到工厂时忘了加注中文,那天正好厂里的翻译被他调到罗湖办公室来做事,办公室里没有一位可以读懂英文的。负责接收订单的工作人员以为负责生产安排的人能看懂,就没有打电话找张君,这下可难为了这位负责人,他也就初中水平,别说英文,中文的理解能力都有限,以往的订单都是翻译好的,订单里的内容都是格式化,再加上配有中文,不用认真理解也能明白。可是这一次不同,这个订单明显在格式上有了变化,负责人有些吃不准,他也担心出现错误,但是这个人又很好面子,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看不懂英文,以前订单上虽然附有中文,但毕竟中文还在,所以底下的人都觉得他很厉害,再加上这人平时也有些小聪明,跟着几位老板也学了一些零星的单词,虽然不知道如何拼写,不知道具体的本意是什么,但是老板们讲这些单词的时候是夹掺在中文中的,他能凭借着小聪明猜出几分意思。现在好了,这种情况下这位负责人有些慌乱。
慌乱归慌乱,这位负责人毕竟也是电子厂的老人,再加上生产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这也锻炼了他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他想到了曲玉强曾经跟他说过堂弟英文很好的事情,就找人把曲小强叫到了办公室。
曲小强看那订单,也只能理解个五、六成,他不敢肯定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就跟负责人建议,把郑晨找来。在学校的时候,郑晨的英语一直是班上最好的,他的成绩在整个年级的排名也是靠前的,这种好,多少显得有些偏科,这大概也是郑晨高考失利的原因之一吧。
果然,整个订单被郑晨完整的翻译出来,后来大家才知道,内容都是格式化的,虽然订单格式有所改变,但常规内容都是一样的,只是这张订单多了个备注,里面有相当多的专业术语,而这些术语如果单凭高中的词汇量是没有办法理解的。这还得感谢何志彬留给郑雨的那台收录机,郑雨高考之后本来是想还给何志彬的,被何志彬拒绝了,郑雨就把它给了郑晨。何志彬知道郑晨对英语感兴趣之后,又特意从上海给他买了许多英语磁带和原版书,以增强他的听写能力,没想到,这些在这个时候居然全部派上了用场。
张君知道这个消息后,就决定把郑晨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