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book.com,在路上:生活和思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大多数时候,平等不是外在的施舍和给予,而只是内在的自觉和拥有。内在于根,才能外化于形。没有精神的富足,就只是一个残缺不全的物质躯壳;缺失信仰,就如没有生活的航向;不能自觉践行使命,你的人生将毫无价值和意义,你的生活也必无兴趣和幸福可言。
三、精神生活,不只是理性的生活,更多的还是感性的生活
究竟何为精神生活,很多学者都有详尽的解读和各具特色的描述,但均有复杂化的倾向。我则认为,精神、意识虽有思辨的特点,却更应大众化、通俗化。所以在我看来,精神生活简而言之就是心灵减压的生活。而物质生活基本都是精神加压的生活。一般而言,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是来自贫穷,而是来自盲目的攀比和过度的贪欲。在现实世界中,理性思维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感性思维却相对贫乏和稀缺;并由此导致物欲生活的泛滥以及精神生活的缺失和贫乏。
说我们缺乏理性,许多人或许还能认同,因为对理性的有限我们每一个人无不感同身受。但若说我们缺乏感性,大家肯定多有怀疑。因为经过了大半生的学习、奋斗和磨砺,人生的那些道理我们都已经十知八九。前面我讲的那些问题,随便换一个人来讲都可能比我讲得更好,特别是在座的那些成功人士,有谁不是满腹经纶。我不否认理性思维的重要性,理性思维往往与成功最近,因为理性思维体现的是科学的精神。自古以来,中国人最富有的就是理性思维,近年来,成功学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就是理性思维的过度泛滥。近三十年中国经济的腾飞都深刻佐证了国人理性思维的发达。但世间万物,均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定律。对理性思维的过度推崇必然挤压感性思维发展的空间。我们常说的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也有人怀疑,以前我们不是常说中国人缺乏科学精神吗?比如中医的模糊就不如西医的严谨。怎么你却说缺乏的是感性思维?此一时彼一时也,时代的发展都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回到三十年以前,我们谁又能想象到今天的中国。这三十年,又岂止是一个物质世界的沧桑巨变。生活的物质化,心灵的物欲化,人生的表面化,无不令人唏嘘不已、备受困惑。问题根本就在于,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却没有同步跟进,而且还备受物欲泛滥的摧残。我们之所以要讨论精神生活的重建,其立意也就在于此。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三十年前我们都读过多少书籍?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阅读量又下降了多少?011年有一个统计,在世界各国中,中国人均阅读量仅为4.5本,排名近乎末位,远不及日本40本、韩国11本、法国0本。还有两组数据更加触目惊心,一是相关国家年人均购书数量数据:俄罗斯55本,美国50本,而中国不足5本;二是世界500百强企业家读书数据:日本50本,中国0.5本。我不否认统计调查有其失真之处,也不否认电子阅读的快速普及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阅读方式,仅凭读书量已不能说明问题的全部。但这毕竟还是一个重要的参照指标。特别是对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大国、文明古国就更需引起应有的重视。中国人的勤劳已经令世界刮目相看,更无比恐慌。但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粗放耕作必疏于精进,偏重物质必忽略精神,急于成功必放松根基,急功近利必然损害长远。其中的道理大家都应该烂熟于心、更昭然若揭。
回到我们自身,这三十年,我们都在忙碌和关注些什么?除了物欲的无限上位,就是世人的媚俗称颂。很多人已经不知自己为何物?不是飘飘然,就是昏昏然。我们又在攀比和计较些什么?不是健康的生活情趣,也不是高品位的生活质量,而只是外在拥有的多寡;不是信仰是否正位,精神境界是否高位,道德水准是否高地,而只是非常浅薄地自以为是、自我感觉良好。难道大家都错了吗?不一定全错,肯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们最初的那些精神追求、理想、梦想又都哪里去了?不是踪迹全无、无处寻觅,就是所剩无几、淡而又淡。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几乎覆盖了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生命的绿洲就如苍凉的荒漠,除却荒原就是沙漠而难觅生机。人在旅途,时刻都需要审视自己。我无比困惑的是,为何只有遍尝人生所有的酸甜苦辣之后,我们才能明白,自己只是那个迷途的羔羊。
我们很多人都有着各色各样的崇拜情结:权力崇拜、金钱崇拜、关系崇拜,却唯独没有对崇高精神的崇拜;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追求,唯独缺乏对崇高精神的追求。
说到底,就如物质财富的堆积不能建设一个真正的强国,对精神文明的忽略却必然危及一个民族的根基和长远发展。个体更是如此,一个人的真正强大,不是外在的貌似强大,而只能是内在的真正强大。一个人的真正富有,不单单是物质的富有,更应是精神的富足。所有的外在强大如果不能转化为内在的强大,所有物质的富足如果不能转化为内在的精神富有,终有自我毁灭的那一天。创业易,守业难;富不过三代;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厚德载物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无须再多说什么。就如中央一直强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样,我们每一个人更应深刻反思这些年的所得所失。我们究竟都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多少?我们曾经抛却了多少黎明又收获了多少黄昏?我们曾失去了多少自由又套上了多少枷锁?我们曾遗失了多少真诚又堆积了多少虚伪?我们放下了多少轻松的简单又背上了多少沉重的包袱?我们究竟距离真知近了还是更远了?我们的心灵深处是真实的东西多还是虚无的东西更多呢?太多的疑问、太多的困惑时常在缠绕着我们,撕裂着我们。三十年一回首或许稍晚了些,但总比不回首要强。我深为痛惜的是,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人在江湖,虽然时常身不由己、迫不得已,但缺的终究都需补上,亏欠的终究都要还清。代价可能稍大,但别无他法。生活一再无情地鞭挞着我们,缺乏主见、随波逐流的机会主义永远都是人生的最大敌人,所有的机会主义最终都只能由自己埋单。中国有句著名的成语: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对此,我深为困惑的是,人为何总是非到了失去很多之后才会想起回头补救?为何不能从最初就打牢生活的根基呢?补牢何必等到亡羊后。所以,永远都不是社会残酷,而只是我们自身的无知和有限。
就如理性思维无比重要一样,感性思维同样不可或缺。若从个人的幸福感受而言,感... -->>
在大多数时候,平等不是外在的施舍和给予,而只是内在的自觉和拥有。内在于根,才能外化于形。没有精神的富足,就只是一个残缺不全的物质躯壳;缺失信仰,就如没有生活的航向;不能自觉践行使命,你的人生将毫无价值和意义,你的生活也必无兴趣和幸福可言。
三、精神生活,不只是理性的生活,更多的还是感性的生活
究竟何为精神生活,很多学者都有详尽的解读和各具特色的描述,但均有复杂化的倾向。我则认为,精神、意识虽有思辨的特点,却更应大众化、通俗化。所以在我看来,精神生活简而言之就是心灵减压的生活。而物质生活基本都是精神加压的生活。一般而言,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是来自贫穷,而是来自盲目的攀比和过度的贪欲。在现实世界中,理性思维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感性思维却相对贫乏和稀缺;并由此导致物欲生活的泛滥以及精神生活的缺失和贫乏。
说我们缺乏理性,许多人或许还能认同,因为对理性的有限我们每一个人无不感同身受。但若说我们缺乏感性,大家肯定多有怀疑。因为经过了大半生的学习、奋斗和磨砺,人生的那些道理我们都已经十知八九。前面我讲的那些问题,随便换一个人来讲都可能比我讲得更好,特别是在座的那些成功人士,有谁不是满腹经纶。我不否认理性思维的重要性,理性思维往往与成功最近,因为理性思维体现的是科学的精神。自古以来,中国人最富有的就是理性思维,近年来,成功学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就是理性思维的过度泛滥。近三十年中国经济的腾飞都深刻佐证了国人理性思维的发达。但世间万物,均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定律。对理性思维的过度推崇必然挤压感性思维发展的空间。我们常说的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也有人怀疑,以前我们不是常说中国人缺乏科学精神吗?比如中医的模糊就不如西医的严谨。怎么你却说缺乏的是感性思维?此一时彼一时也,时代的发展都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回到三十年以前,我们谁又能想象到今天的中国。这三十年,又岂止是一个物质世界的沧桑巨变。生活的物质化,心灵的物欲化,人生的表面化,无不令人唏嘘不已、备受困惑。问题根本就在于,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却没有同步跟进,而且还备受物欲泛滥的摧残。我们之所以要讨论精神生活的重建,其立意也就在于此。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三十年前我们都读过多少书籍?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阅读量又下降了多少?011年有一个统计,在世界各国中,中国人均阅读量仅为4.5本,排名近乎末位,远不及日本40本、韩国11本、法国0本。还有两组数据更加触目惊心,一是相关国家年人均购书数量数据:俄罗斯55本,美国50本,而中国不足5本;二是世界500百强企业家读书数据:日本50本,中国0.5本。我不否认统计调查有其失真之处,也不否认电子阅读的快速普及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阅读方式,仅凭读书量已不能说明问题的全部。但这毕竟还是一个重要的参照指标。特别是对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大国、文明古国就更需引起应有的重视。中国人的勤劳已经令世界刮目相看,更无比恐慌。但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粗放耕作必疏于精进,偏重物质必忽略精神,急于成功必放松根基,急功近利必然损害长远。其中的道理大家都应该烂熟于心、更昭然若揭。
回到我们自身,这三十年,我们都在忙碌和关注些什么?除了物欲的无限上位,就是世人的媚俗称颂。很多人已经不知自己为何物?不是飘飘然,就是昏昏然。我们又在攀比和计较些什么?不是健康的生活情趣,也不是高品位的生活质量,而只是外在拥有的多寡;不是信仰是否正位,精神境界是否高位,道德水准是否高地,而只是非常浅薄地自以为是、自我感觉良好。难道大家都错了吗?不一定全错,肯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们最初的那些精神追求、理想、梦想又都哪里去了?不是踪迹全无、无处寻觅,就是所剩无几、淡而又淡。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几乎覆盖了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生命的绿洲就如苍凉的荒漠,除却荒原就是沙漠而难觅生机。人在旅途,时刻都需要审视自己。我无比困惑的是,为何只有遍尝人生所有的酸甜苦辣之后,我们才能明白,自己只是那个迷途的羔羊。
我们很多人都有着各色各样的崇拜情结:权力崇拜、金钱崇拜、关系崇拜,却唯独没有对崇高精神的崇拜;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追求,唯独缺乏对崇高精神的追求。
说到底,就如物质财富的堆积不能建设一个真正的强国,对精神文明的忽略却必然危及一个民族的根基和长远发展。个体更是如此,一个人的真正强大,不是外在的貌似强大,而只能是内在的真正强大。一个人的真正富有,不单单是物质的富有,更应是精神的富足。所有的外在强大如果不能转化为内在的强大,所有物质的富足如果不能转化为内在的精神富有,终有自我毁灭的那一天。创业易,守业难;富不过三代;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厚德载物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无须再多说什么。就如中央一直强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样,我们每一个人更应深刻反思这些年的所得所失。我们究竟都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多少?我们曾经抛却了多少黎明又收获了多少黄昏?我们曾失去了多少自由又套上了多少枷锁?我们曾遗失了多少真诚又堆积了多少虚伪?我们放下了多少轻松的简单又背上了多少沉重的包袱?我们究竟距离真知近了还是更远了?我们的心灵深处是真实的东西多还是虚无的东西更多呢?太多的疑问、太多的困惑时常在缠绕着我们,撕裂着我们。三十年一回首或许稍晚了些,但总比不回首要强。我深为痛惜的是,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人在江湖,虽然时常身不由己、迫不得已,但缺的终究都需补上,亏欠的终究都要还清。代价可能稍大,但别无他法。生活一再无情地鞭挞着我们,缺乏主见、随波逐流的机会主义永远都是人生的最大敌人,所有的机会主义最终都只能由自己埋单。中国有句著名的成语: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对此,我深为困惑的是,人为何总是非到了失去很多之后才会想起回头补救?为何不能从最初就打牢生活的根基呢?补牢何必等到亡羊后。所以,永远都不是社会残酷,而只是我们自身的无知和有限。
就如理性思维无比重要一样,感性思维同样不可或缺。若从个人的幸福感受而言,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