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book.com,在路上:生活和思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国演义》:但有使命,万死不辞。
所谓信仰是人信奉、仰慕和崇拜的东西,是一种至上的精神寄托,是人意识最深层、最为关切的价值坐标,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为核心的东西,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信仰不但关乎一个人的精神境界、道德人格、价值取向,更关乎一个人的终极追求。人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信仰,但惟独不能没有信仰。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信仰的缺失、模糊和混乱,必然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位、模糊和混乱。权力崇拜、金钱崇拜都是这种现象最典型的代表。
信仰并非天赋的,而是源于人在后天的认知,其中尤以文化传统的影响为甚。所以从根本而言,信仰即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必贴上集团、政党的标签。因为,外力的强加虽然较为普遍,也暂时有效,但却很难替代内在的生成。由于主流文化导向、文化传统的形成极其复杂,信仰的形成自然就会难而又难,甚至必须放置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去思索、观察和评判。
任何一种信仰的形成,都有其必然的因缘。武断的批判、轻易的断定恐怕都不是根本之法。没有不变的世界,就如没有不变的文化。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就如没有始终如一的信仰。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有着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也必然有着各具精彩的信仰。
党团信仰也好,神话的基督、俗化的佛教也罢,都有着各自的依据和市场。
毫无疑问,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自己无比灿烂的传统文化,虽然几经动荡、几经反复,但始终延绵不绝、生生不息。历史发展到今天,这些传统文化的根基愈加完备。仁爱、中和、包容等等这些核心元素也愈加挺拔。
我常想,信仰不是谁优谁劣的问题,而是谁更能长久的问题。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恐怕都只能使我们与世界的主流文化有所背离,而无益于自身文化的成长、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流、并行、融合都是大势所趋。
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弘扬、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或就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重大问题。直面冲击、挑战,集各种优秀文化于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导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西方文化固然有其虚伪、腐朽的一面,但也并非完全消极的东西。
我们更应看到,文化现象背后的经济主导。
所以,强国富民永远都是最根本、最基础的东西。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纷争最终都需要用实力来决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以文化论文化,就如以信仰论信仰一样,都难免陷于歧途。
探讨文化,就如探讨信仰一样,更多的还是需要着眼于一些共性的东西。虽然我们不排除由于民族性格的差异所导致的文化导向各具千秋。
所谓共性的东西,就是人心所向、人心所往的那些东西,也就是国富民强、人民安居乐业、享有充分自由和发展空间。
突出仁爱主题,张扬个性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与群体和谐,加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永远都是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更是当前拨乱反正的当务之急。
文化不能止于说教,而必须通过文化产品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潜移默化,默而化之。
与其说信仰是灵魂的内在,不如说使命是信仰的外化。信仰的高度自觉,无疑需要使命感的践行和推动。
忧国忧民都是知识分子的固有情怀。与其高高在上,不如以身作则。与其指手画脚,不如沉迷其中。从自我做起,就是善莫大焉。
使命就是义不容辞,倾其所能,不遗余力;责任就是不可推辞、勇于担当。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夫子的那两句话跃然纸上。
我同情两种人,活着就如同死去,笑着却如同哭着。我敬仰两种人,为信仰视死如归,为使命万死不辞。我佩服一种人,生命在其死后才真正诞生。(未完待续)
《三国演义》:但有使命,万死不辞。
所谓信仰是人信奉、仰慕和崇拜的东西,是一种至上的精神寄托,是人意识最深层、最为关切的价值坐标,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为核心的东西,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信仰不但关乎一个人的精神境界、道德人格、价值取向,更关乎一个人的终极追求。人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信仰,但惟独不能没有信仰。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信仰的缺失、模糊和混乱,必然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位、模糊和混乱。权力崇拜、金钱崇拜都是这种现象最典型的代表。
信仰并非天赋的,而是源于人在后天的认知,其中尤以文化传统的影响为甚。所以从根本而言,信仰即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必贴上集团、政党的标签。因为,外力的强加虽然较为普遍,也暂时有效,但却很难替代内在的生成。由于主流文化导向、文化传统的形成极其复杂,信仰的形成自然就会难而又难,甚至必须放置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去思索、观察和评判。
任何一种信仰的形成,都有其必然的因缘。武断的批判、轻易的断定恐怕都不是根本之法。没有不变的世界,就如没有不变的文化。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就如没有始终如一的信仰。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有着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也必然有着各具精彩的信仰。
党团信仰也好,神话的基督、俗化的佛教也罢,都有着各自的依据和市场。
毫无疑问,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自己无比灿烂的传统文化,虽然几经动荡、几经反复,但始终延绵不绝、生生不息。历史发展到今天,这些传统文化的根基愈加完备。仁爱、中和、包容等等这些核心元素也愈加挺拔。
我常想,信仰不是谁优谁劣的问题,而是谁更能长久的问题。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恐怕都只能使我们与世界的主流文化有所背离,而无益于自身文化的成长、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流、并行、融合都是大势所趋。
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弘扬、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或就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重大问题。直面冲击、挑战,集各种优秀文化于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导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西方文化固然有其虚伪、腐朽的一面,但也并非完全消极的东西。
我们更应看到,文化现象背后的经济主导。
所以,强国富民永远都是最根本、最基础的东西。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纷争最终都需要用实力来决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以文化论文化,就如以信仰论信仰一样,都难免陷于歧途。
探讨文化,就如探讨信仰一样,更多的还是需要着眼于一些共性的东西。虽然我们不排除由于民族性格的差异所导致的文化导向各具千秋。
所谓共性的东西,就是人心所向、人心所往的那些东西,也就是国富民强、人民安居乐业、享有充分自由和发展空间。
突出仁爱主题,张扬个性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与群体和谐,加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永远都是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更是当前拨乱反正的当务之急。
文化不能止于说教,而必须通过文化产品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潜移默化,默而化之。
与其说信仰是灵魂的内在,不如说使命是信仰的外化。信仰的高度自觉,无疑需要使命感的践行和推动。
忧国忧民都是知识分子的固有情怀。与其高高在上,不如以身作则。与其指手画脚,不如沉迷其中。从自我做起,就是善莫大焉。
使命就是义不容辞,倾其所能,不遗余力;责任就是不可推辞、勇于担当。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夫子的那两句话跃然纸上。
我同情两种人,活着就如同死去,笑着却如同哭着。我敬仰两种人,为信仰视死如归,为使命万死不辞。我佩服一种人,生命在其死后才真正诞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