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重生在跑道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月底的莫斯科早上气温足有零下十度,陈焕之从机场出来坐大巴到了市区, 又打车到比赛场馆旁边的酒店, 她早上九点出机场,到了酒店就已经该吃中午饭了。
其实运动员出门在外比赛, 跟饮食问题比起来, 其他问题都只是小问题, 尤其对陈焕之来说, 她上次就有多年的单独出差经验, 虽然现在年代不一样, 没有手机导航、没有即时翻译软件, 但是她提前准备的俄语小纸条们、在飞机场买的地图也帮了很大忙,到了酒店, 前台都会英语就更没问题了。
但是饮食真是一件大事。
陈焕之不是个挑食的人, 不管中餐还是西餐对她来说都不是问题,俄式风味的罗宋汤和香肠她也适应良好, 但是自从去年上半年参加比赛,陈焕之几乎没在外面吃过任何肉类食品了。就算是酒店提供的食品, 她也并不觉得有多可靠, 大概只有素食她才敢吃, 实在是层出不穷的瘦肉精事件,让她们运动员快要个个都被害妄想了。
幸好莫斯科也有很多麦当劳, 幸好只要二十多天。
莫斯科比北京时间慢5个小时,跟多哈一个时区,陈焕之下午一边打哈欠一边在酒店的健身房里做简单的训练, 晚上吃饭也没胃口,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感觉自己勉强有了点精神。
到了赛前,陈焕之两手啪啪地拍着自己脸颊,想让自己再兴奋点。
与冷风呼呼的室外不同,比赛场馆内温暖如春,但室内外的巨大温差还是让陈焕之有点适应不良。估计其他运动员也是这么想的,毕竟零下十度对短跑真的是太不友好了,虽然室内暖和,但是人在室外的低温状态下是肌肉紧张的,整个人的延展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都会下降,出不来成绩事小,万一受伤了就事大了。
因此莫斯科室内赛虽然作为国际田联特许比赛,在田联的评分体系中与亚运会同级,但参赛人员却远远算不上大牌。参加的人也以东欧这边的运动员为主。
尤其女子百米这块儿,感觉金发的白人姑娘比黑人多得多,这可是短跑比赛中难得的奇景了。
不过即使老虎们都不在,她这个猴子也没机会称大王,而且她也不要什么名次之类的,只求刷个好成绩出来,所以这二十多天的九场比赛,她必须力求每一次都进入决赛,跑的越多,经验值越多,机会越多。
之前亚运会累积的经验值,给苏方方治了两次伤后还剩下1500多万,她本来打算把自己的中级冲刺升到高级然后再升升级,幸好还没来得及动手,刘鑫源就抛出了刷比赛计划。
那她现在首要任务就是提高60米成绩了。
对于她前半程比较吃亏,刘鑫源给她的分析是她的核心力量不够,并不是说她腰部力量不强,而是跟她的腿部爆发力和神经反射速度比起来不够强。所以她对自己身体各个部位发力的控制、对重心和身体平衡的控制都会受到限制。
而且她的身高现在已经一米七,眼看着还能再长点,跟前半程强的苏方方、苏圆圆姐妹比起来,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重心高,所以她们起跑后的加速、重心的平衡以及步频都比她快。
但这些特征在跑百米的时候就不再是她的弱点而成为优势了,徐指导曾说,如果苏方方能再高十公分、保持住现在的步频,那她的成绩还能再提高一点,因为身高则腿长、腿长则步幅大,而不管是她还是苏圆圆,她们再怎么练习柔韧,腿长摆在那里,步幅的上限也就比陈焕之低了。
陈焕之身高腿长柔韧好,爆发力强,步幅比身高相仿的元绘云还大,这是她的优点,但相对的,步频就会受到影响。
冲刺技能是不能升级的,她现在已经是中级冲刺100级,一方面升级后因为爆发力带给肢体非常大的驱动力,所以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另一方面,如果升级到高级,技能效果虽然增强,但是持续时间必然再次重置,而根据系统现在这99升100就要30万经验值的尿性,她的1500万未必够再升四五十级。
到时候爆发力强了时间却不够,那她的百米就傻眼了。
所以最后她还是选择了升级速度技能,从亚运会上的初级速度35级,花了1036万经验值、1个技能点升到了跟冲刺一样的中级100级,这样经验值还好,还有400多万,也足够平日里消除疲劳和应急疗伤了,但是技能点只剩下了2点。
可是技能点只有各种破纪录才会给,而国内的女子60米、100米记录都被同一个名字用对她而言暂时遥不可及的成绩统治着。
唉,真是后辈面前的拦路大魔王。
陈焕之升级了中级速度后为了适应还专门在训练中全程开速度技能而不开冲刺,随着属性的变化,她的跑法也相应的变成了高步频,虽然步幅难免受到影响,但30点的敏捷确实提升不小,她的百米成绩在这种跑法加持下居然没下降多少。
“我就是试试。”她这么对目瞪口呆的徐指导和刘鑫源解释,“这不是马上要去刷60米了吗。之前我一直都努力练习步幅,但是步幅上去了步频肯定要下来。这样明显不利于跑60米,所以我想试一下如果我全力提升步频的话,能到什么地步,是不是对60米更有帮助。”
能到什么地步呢?
就是她开冲刺技能7秒44、开速度技能7秒38的地步。
听起来确实比全国纪录7秒19差多了,不过那个7秒19是李雪茹2001年在里斯本室内世锦赛半决赛上跑出来的,她决赛的时候跑了7秒20位列第七。而苏方方的个人最好成绩7秒22是在布达佩斯室内世锦赛上跑出来的,虽然未能打破全国纪录,但那年是小年,她得了第四。
而去年陈焕之参加的那届室内全锦赛,得了冠军的苏圆圆才不过7秒55而已。
刘鑫源当面板着脸跟陈焕之说,“这个成绩可无法达成咱们的目标,你必须还得提升。”
陈焕之点头“是是是”之后,他扭头就跟徐指导在背地里说,“你说这世界上怎么能有这样的人呢?她想跑成什么样就能跑成什么样,想步频快步频就能快起来,想步幅大步幅就真能跟上,她不受身体条件限制吗?她的身体到底啥条件?”
徐指导比他还懵逼呢,这件事太颠覆他作为一个短跑教练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了。
跑步是特别本能的一件事,每个人跑步的本能都是尽量迈大步、尽量跑快点,顶级运动员必然都是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的,而运动员想改进一些自己的技术也都必须经过痛苦的挣扎、克服身体和神经的惯性才行,可陈焕之的表现就是,“诶我以前那样跑不适合这个项目吗?那我改改吧。”然后说完就改了。
关键是改完了成绩也没受太大影响,她百米还是能跑到11秒3以内。
那她真正适合的到底是什么跑法呢?还是说实际上,她在跑步中也一直在收着跑,从未释放过自己身体真正的力量?
不行,这事儿越想越玄幻,徐指导不得不抽根烟冷静一下。他问刘鑫源,“她跑步最开始谁教的?”
关于陈焕之从学校运动会上被发掘的故事,随着她亚运会后声名鹊起,已经在田径迷中广为流传了,徐指导当然也知道,但他还是问了,刘鑫源也特别认真地回答了,“是她们学校体育老师教的,老师倒是b体大科班出身,把她送进省队之后就辞职去科隆体育学院进修了。”
徐指导先是感叹,“高手在民间啊。”又沉默了一会儿,给陈焕之找到了一个非常合情合理的理由,“可能黑人中特别优秀的身体也是这样吧,陈焕之虽然看起来是黄种人,不过她的身体条件显然跟普通人不大一样。”
竞技体育可能是最看重个人天赋的行业了,譬如以后将会横空出世一个身高一米九多的百米飞人,在他之前没人想过这么高大的人能跑这么快。譬如乒乓球的初代大魔王,在她之前也没人想过这么矮还能把乒乓球打得这么好。
可他们就是出现了,而且也就是打破了教练们固有的选材观点。在他们之后,教练们不再问为什么而是开始照着他们探索出来的道路去做。
所以当陈焕之站在他们面前,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别问为什么,反正我就是可以”的时候,两位教练也只是短暂地怀疑了一下人生,就喜闻乐见地接受了“超出常理的天才”这个人设。
而对自己造成的震撼一无所知的陈焕之,就带着刘鑫源“很好,但还不够好”的结论,孤身来到了莫斯科。
室内赛60米一般都只有两枪,一枪上午预赛,一枪下午决赛,所有项目一天完事儿。
陈焕之被分在第一组第二赛道,她到了莫斯科体育馆里就脱衣服开始做准备活动。
这一枪是她第一次在正式比赛中采取先开快速反应、跑起来后立刻切换中级速度的策略。敏捷+30带给她的冲击远小于提高同等数值的爆发力,因此即使只经过了几天的训练,她也敢全力发挥敏捷加成带给自己的步频能力。
但是旁边第三道是个俄罗斯本地选手,与一般人印象中高挑健美的俄罗斯女性不同,她的身高还不到160,整个人都非常娇小,但是不管是肩臂还... -->>
1月底的莫斯科早上气温足有零下十度,陈焕之从机场出来坐大巴到了市区, 又打车到比赛场馆旁边的酒店, 她早上九点出机场,到了酒店就已经该吃中午饭了。
其实运动员出门在外比赛, 跟饮食问题比起来, 其他问题都只是小问题, 尤其对陈焕之来说, 她上次就有多年的单独出差经验, 虽然现在年代不一样, 没有手机导航、没有即时翻译软件, 但是她提前准备的俄语小纸条们、在飞机场买的地图也帮了很大忙,到了酒店, 前台都会英语就更没问题了。
但是饮食真是一件大事。
陈焕之不是个挑食的人, 不管中餐还是西餐对她来说都不是问题,俄式风味的罗宋汤和香肠她也适应良好, 但是自从去年上半年参加比赛,陈焕之几乎没在外面吃过任何肉类食品了。就算是酒店提供的食品, 她也并不觉得有多可靠, 大概只有素食她才敢吃, 实在是层出不穷的瘦肉精事件,让她们运动员快要个个都被害妄想了。
幸好莫斯科也有很多麦当劳, 幸好只要二十多天。
莫斯科比北京时间慢5个小时,跟多哈一个时区,陈焕之下午一边打哈欠一边在酒店的健身房里做简单的训练, 晚上吃饭也没胃口,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感觉自己勉强有了点精神。
到了赛前,陈焕之两手啪啪地拍着自己脸颊,想让自己再兴奋点。
与冷风呼呼的室外不同,比赛场馆内温暖如春,但室内外的巨大温差还是让陈焕之有点适应不良。估计其他运动员也是这么想的,毕竟零下十度对短跑真的是太不友好了,虽然室内暖和,但是人在室外的低温状态下是肌肉紧张的,整个人的延展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都会下降,出不来成绩事小,万一受伤了就事大了。
因此莫斯科室内赛虽然作为国际田联特许比赛,在田联的评分体系中与亚运会同级,但参赛人员却远远算不上大牌。参加的人也以东欧这边的运动员为主。
尤其女子百米这块儿,感觉金发的白人姑娘比黑人多得多,这可是短跑比赛中难得的奇景了。
不过即使老虎们都不在,她这个猴子也没机会称大王,而且她也不要什么名次之类的,只求刷个好成绩出来,所以这二十多天的九场比赛,她必须力求每一次都进入决赛,跑的越多,经验值越多,机会越多。
之前亚运会累积的经验值,给苏方方治了两次伤后还剩下1500多万,她本来打算把自己的中级冲刺升到高级然后再升升级,幸好还没来得及动手,刘鑫源就抛出了刷比赛计划。
那她现在首要任务就是提高60米成绩了。
对于她前半程比较吃亏,刘鑫源给她的分析是她的核心力量不够,并不是说她腰部力量不强,而是跟她的腿部爆发力和神经反射速度比起来不够强。所以她对自己身体各个部位发力的控制、对重心和身体平衡的控制都会受到限制。
而且她的身高现在已经一米七,眼看着还能再长点,跟前半程强的苏方方、苏圆圆姐妹比起来,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重心高,所以她们起跑后的加速、重心的平衡以及步频都比她快。
但这些特征在跑百米的时候就不再是她的弱点而成为优势了,徐指导曾说,如果苏方方能再高十公分、保持住现在的步频,那她的成绩还能再提高一点,因为身高则腿长、腿长则步幅大,而不管是她还是苏圆圆,她们再怎么练习柔韧,腿长摆在那里,步幅的上限也就比陈焕之低了。
陈焕之身高腿长柔韧好,爆发力强,步幅比身高相仿的元绘云还大,这是她的优点,但相对的,步频就会受到影响。
冲刺技能是不能升级的,她现在已经是中级冲刺100级,一方面升级后因为爆发力带给肢体非常大的驱动力,所以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另一方面,如果升级到高级,技能效果虽然增强,但是持续时间必然再次重置,而根据系统现在这99升100就要30万经验值的尿性,她的1500万未必够再升四五十级。
到时候爆发力强了时间却不够,那她的百米就傻眼了。
所以最后她还是选择了升级速度技能,从亚运会上的初级速度35级,花了1036万经验值、1个技能点升到了跟冲刺一样的中级100级,这样经验值还好,还有400多万,也足够平日里消除疲劳和应急疗伤了,但是技能点只剩下了2点。
可是技能点只有各种破纪录才会给,而国内的女子60米、100米记录都被同一个名字用对她而言暂时遥不可及的成绩统治着。
唉,真是后辈面前的拦路大魔王。
陈焕之升级了中级速度后为了适应还专门在训练中全程开速度技能而不开冲刺,随着属性的变化,她的跑法也相应的变成了高步频,虽然步幅难免受到影响,但30点的敏捷确实提升不小,她的百米成绩在这种跑法加持下居然没下降多少。
“我就是试试。”她这么对目瞪口呆的徐指导和刘鑫源解释,“这不是马上要去刷60米了吗。之前我一直都努力练习步幅,但是步幅上去了步频肯定要下来。这样明显不利于跑60米,所以我想试一下如果我全力提升步频的话,能到什么地步,是不是对60米更有帮助。”
能到什么地步呢?
就是她开冲刺技能7秒44、开速度技能7秒38的地步。
听起来确实比全国纪录7秒19差多了,不过那个7秒19是李雪茹2001年在里斯本室内世锦赛半决赛上跑出来的,她决赛的时候跑了7秒20位列第七。而苏方方的个人最好成绩7秒22是在布达佩斯室内世锦赛上跑出来的,虽然未能打破全国纪录,但那年是小年,她得了第四。
而去年陈焕之参加的那届室内全锦赛,得了冠军的苏圆圆才不过7秒55而已。
刘鑫源当面板着脸跟陈焕之说,“这个成绩可无法达成咱们的目标,你必须还得提升。”
陈焕之点头“是是是”之后,他扭头就跟徐指导在背地里说,“你说这世界上怎么能有这样的人呢?她想跑成什么样就能跑成什么样,想步频快步频就能快起来,想步幅大步幅就真能跟上,她不受身体条件限制吗?她的身体到底啥条件?”
徐指导比他还懵逼呢,这件事太颠覆他作为一个短跑教练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了。
跑步是特别本能的一件事,每个人跑步的本能都是尽量迈大步、尽量跑快点,顶级运动员必然都是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的,而运动员想改进一些自己的技术也都必须经过痛苦的挣扎、克服身体和神经的惯性才行,可陈焕之的表现就是,“诶我以前那样跑不适合这个项目吗?那我改改吧。”然后说完就改了。
关键是改完了成绩也没受太大影响,她百米还是能跑到11秒3以内。
那她真正适合的到底是什么跑法呢?还是说实际上,她在跑步中也一直在收着跑,从未释放过自己身体真正的力量?
不行,这事儿越想越玄幻,徐指导不得不抽根烟冷静一下。他问刘鑫源,“她跑步最开始谁教的?”
关于陈焕之从学校运动会上被发掘的故事,随着她亚运会后声名鹊起,已经在田径迷中广为流传了,徐指导当然也知道,但他还是问了,刘鑫源也特别认真地回答了,“是她们学校体育老师教的,老师倒是b体大科班出身,把她送进省队之后就辞职去科隆体育学院进修了。”
徐指导先是感叹,“高手在民间啊。”又沉默了一会儿,给陈焕之找到了一个非常合情合理的理由,“可能黑人中特别优秀的身体也是这样吧,陈焕之虽然看起来是黄种人,不过她的身体条件显然跟普通人不大一样。”
竞技体育可能是最看重个人天赋的行业了,譬如以后将会横空出世一个身高一米九多的百米飞人,在他之前没人想过这么高大的人能跑这么快。譬如乒乓球的初代大魔王,在她之前也没人想过这么矮还能把乒乓球打得这么好。
可他们就是出现了,而且也就是打破了教练们固有的选材观点。在他们之后,教练们不再问为什么而是开始照着他们探索出来的道路去做。
所以当陈焕之站在他们面前,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别问为什么,反正我就是可以”的时候,两位教练也只是短暂地怀疑了一下人生,就喜闻乐见地接受了“超出常理的天才”这个人设。
而对自己造成的震撼一无所知的陈焕之,就带着刘鑫源“很好,但还不够好”的结论,孤身来到了莫斯科。
室内赛60米一般都只有两枪,一枪上午预赛,一枪下午决赛,所有项目一天完事儿。
陈焕之被分在第一组第二赛道,她到了莫斯科体育馆里就脱衣服开始做准备活动。
这一枪是她第一次在正式比赛中采取先开快速反应、跑起来后立刻切换中级速度的策略。敏捷+30带给她的冲击远小于提高同等数值的爆发力,因此即使只经过了几天的训练,她也敢全力发挥敏捷加成带给自己的步频能力。
但是旁边第三道是个俄罗斯本地选手,与一般人印象中高挑健美的俄罗斯女性不同,她的身高还不到160,整个人都非常娇小,但是不管是肩臂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