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01 (1/2)
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book.com,镜明花作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桢葬礼异常简洁。
姜小乙在葬礼上刘桢交代她转述给韩琌, 他默默听完,与她道了谢。
当时他情绪已完全平静,之后几日不见过多波动, 是变得比更加内敛沉默了。
战争在继续。
韩琌庆县运来过冬物资解决了刘公军燃眉之急,他做好休整,再次组织攻城,双方来来回回, 互有伤亡。
不知不觉, 已到了年关。
往年披红戴绿,悬灯结彩早已不复存在,漫长战争为这座城池涂上了苍白而压抑底色。
残破城墙, 疲惫守军,一轮进攻结束,双方陷入了死一样沉寂。
肖宗镜再一次进宫面圣。
这是他近一个月来第三次进宫,他骑着马穿越空无一人街道,骑到一半, 天开始下雪。他勒住缰绳,仰头望去, 灰色天空下, 雪粒星星点点坠落。马匹原地了个圈,口中吐出白色雾。
冰冷冬日,死寂朱雀大道, 飘舞雪花……这众多意象,与那一日太过相近了。
武王在看着吗?肖宗镜心想,他是否在天上,冷眼瞧着这一切?
千秋殿后,是菩提园。
谢惟盘坐菩提树下, 正在看书。
菩提园外,跪满了文武大臣,他却像完全没看到一样,一门心思钻研文。
肖宗镜穿越群臣,低头进入菩提园,跪在谢惟身。
“请陛下速速移驾。”
这是他第三次劝说永祥帝。
说是“劝”,不妥当,每次他说这一句,得不到永祥帝回应,便默默离去。
一片树叶飘落,停在书卷内,谢惟微微一顿,抬眼看向面跪着人,然后又看向菩提园外众多大臣,许久许久,思绪渐渐弥散。
谢惟曾将自己生命分成两半,儿时他觉得自己十分聪慧,他是书院里学问做得最好孩童,甚至比起教书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儿时日子过得苦,但他在各项学理钻研过程中,依然体会到了生命无穷趣味。后来他荣登大宝,又发现了组成这世间另一种“学理”,那是书本里读不透,人与人之间关联。君与臣,君与民,臣与臣,民与民……太多太多,一层套着一层,使他万分困惑。
在长大成人过程中,他慢慢地将身边人按此学说分成了两类。宫中掌权者,譬如刘行淞,仅比目不识丁强那么一点点,却能与文坛泰斗杨严平起平坐,靠就是对第种学理钻研。而杨严,谢惟曾找出他当年科考试卷参阅,深深折服,但他上了年纪后便换了一条路走,他应当算是第一类人,变成了第类人。
宫里很多人杨严情况相类似,毕竟在宫中,弄清第种学理更方便行事。
不过,有另一种人,他能走却不走,能换却不换——就像他面跪着这位。
谢惟微歪着头量肖宗镜。
某种方面讲,肖宗镜是在某个领域达到登峰造极之人,但他自己不尽相似。自己是确没有那份灵巧,参不透人与人关系,但他觉得肖宗镜其实是懂,可他太固执了,或者换句说,他太清高了。他清高藏在平凡忍耐伪装下,他以为别人看不出,怎有可能?这宫里处处是掌握第种学理高人,别说文武百官,就连杂宫女太监知道怎样利用“肖大人”。
这样人在宫中难以长久,不管是杨亥是刘行淞,过他主意,至今谢惟书房里堆着厚厚一叠侍卫营成员违法乱纪确凿证据,事情不大,但真要摊开说,这些狐狸有一万种方法将事态恶化。谢惟没有给他机会,他用许多条件,明里暗里与他交换,将所有事压了下去。
这些肖宗镜并不知晓。
谢惟很清楚,肖宗镜不适合待在宫里,当然,他自己不适合。
在他做了大概五年皇帝后,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一名合格君王,一定要能掌控宫中两种学理研习人数,有哪一方不够,上位者要根据世事风云变幻,及时做出相应之调整。
可惜他做不到,架上宝座一刻起,他就能眼睁睁地看着整个皇宫人,一窝蜂地涌入私斗血路。
古语有云,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
没有公道,天下就一团糟。
走到今日境地,实是意料之中之事。
谢惟问道:“肖爱卿,你想要朕去哪呢?”
三次面圣,这是谢惟第一次回。
肖宗镜仍埋着头,说道:“臣已预备精兵五千,可敌军兵较弱东门杀出,东南海港已备好船,请陛下携太子往海外避难,等待局势稳定,再行回归。”
谢惟道:“五千是侍卫营所剩全部人马了?”
肖宗镜:“请陛下放心,众将士必誓死护送陛下离京。”
谢惟又问:“那你呢?”
肖宗镜:“臣会为陛下挡住追兵。”
谢惟:“他围城多久了?”
肖宗镜:“两月有余。”
谢惟:“朕将这五千精兵带走,天京城守得住吗?”
肖宗镜不言。
谢惟捻起那片菩提叶,看了一会,忽然道:“真静啊。”
肖宗镜:“是。”
确很静,刚刚他踏上朱雀长街时便深有所感,那种弥漫在灰色天空下,濒临死亡压抑与沉默。
谢惟:“天京城里有几十万百姓,怎么会这么静呢?现在是年关,往常最热闹时候,他人躲到哪去了?”
肖宗镜无回答。
谢惟轻轻触碰那细长菩提叶尾,抬起头,环视挂满珍宝,种满花草菩提园,回忆道:“这园子是刘行淞为朕建,当初他成功移栽了这株菩提树,满朝文武在为朕庆贺。”他喃喃道,“其实所有人知道,菩提树在北方根本活不了,即便建了这精园子将它围起,不过是营造一时幻景罢了。”
肖... -->>
刘桢葬礼异常简洁。
姜小乙在葬礼上刘桢交代她转述给韩琌, 他默默听完,与她道了谢。
当时他情绪已完全平静,之后几日不见过多波动, 是变得比更加内敛沉默了。
战争在继续。
韩琌庆县运来过冬物资解决了刘公军燃眉之急,他做好休整,再次组织攻城,双方来来回回, 互有伤亡。
不知不觉, 已到了年关。
往年披红戴绿,悬灯结彩早已不复存在,漫长战争为这座城池涂上了苍白而压抑底色。
残破城墙, 疲惫守军,一轮进攻结束,双方陷入了死一样沉寂。
肖宗镜再一次进宫面圣。
这是他近一个月来第三次进宫,他骑着马穿越空无一人街道,骑到一半, 天开始下雪。他勒住缰绳,仰头望去, 灰色天空下, 雪粒星星点点坠落。马匹原地了个圈,口中吐出白色雾。
冰冷冬日,死寂朱雀大道, 飘舞雪花……这众多意象,与那一日太过相近了。
武王在看着吗?肖宗镜心想,他是否在天上,冷眼瞧着这一切?
千秋殿后,是菩提园。
谢惟盘坐菩提树下, 正在看书。
菩提园外,跪满了文武大臣,他却像完全没看到一样,一门心思钻研文。
肖宗镜穿越群臣,低头进入菩提园,跪在谢惟身。
“请陛下速速移驾。”
这是他第三次劝说永祥帝。
说是“劝”,不妥当,每次他说这一句,得不到永祥帝回应,便默默离去。
一片树叶飘落,停在书卷内,谢惟微微一顿,抬眼看向面跪着人,然后又看向菩提园外众多大臣,许久许久,思绪渐渐弥散。
谢惟曾将自己生命分成两半,儿时他觉得自己十分聪慧,他是书院里学问做得最好孩童,甚至比起教书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儿时日子过得苦,但他在各项学理钻研过程中,依然体会到了生命无穷趣味。后来他荣登大宝,又发现了组成这世间另一种“学理”,那是书本里读不透,人与人之间关联。君与臣,君与民,臣与臣,民与民……太多太多,一层套着一层,使他万分困惑。
在长大成人过程中,他慢慢地将身边人按此学说分成了两类。宫中掌权者,譬如刘行淞,仅比目不识丁强那么一点点,却能与文坛泰斗杨严平起平坐,靠就是对第种学理钻研。而杨严,谢惟曾找出他当年科考试卷参阅,深深折服,但他上了年纪后便换了一条路走,他应当算是第一类人,变成了第类人。
宫里很多人杨严情况相类似,毕竟在宫中,弄清第种学理更方便行事。
不过,有另一种人,他能走却不走,能换却不换——就像他面跪着这位。
谢惟微歪着头量肖宗镜。
某种方面讲,肖宗镜是在某个领域达到登峰造极之人,但他自己不尽相似。自己是确没有那份灵巧,参不透人与人关系,但他觉得肖宗镜其实是懂,可他太固执了,或者换句说,他太清高了。他清高藏在平凡忍耐伪装下,他以为别人看不出,怎有可能?这宫里处处是掌握第种学理高人,别说文武百官,就连杂宫女太监知道怎样利用“肖大人”。
这样人在宫中难以长久,不管是杨亥是刘行淞,过他主意,至今谢惟书房里堆着厚厚一叠侍卫营成员违法乱纪确凿证据,事情不大,但真要摊开说,这些狐狸有一万种方法将事态恶化。谢惟没有给他机会,他用许多条件,明里暗里与他交换,将所有事压了下去。
这些肖宗镜并不知晓。
谢惟很清楚,肖宗镜不适合待在宫里,当然,他自己不适合。
在他做了大概五年皇帝后,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一名合格君王,一定要能掌控宫中两种学理研习人数,有哪一方不够,上位者要根据世事风云变幻,及时做出相应之调整。
可惜他做不到,架上宝座一刻起,他就能眼睁睁地看着整个皇宫人,一窝蜂地涌入私斗血路。
古语有云,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
没有公道,天下就一团糟。
走到今日境地,实是意料之中之事。
谢惟问道:“肖爱卿,你想要朕去哪呢?”
三次面圣,这是谢惟第一次回。
肖宗镜仍埋着头,说道:“臣已预备精兵五千,可敌军兵较弱东门杀出,东南海港已备好船,请陛下携太子往海外避难,等待局势稳定,再行回归。”
谢惟道:“五千是侍卫营所剩全部人马了?”
肖宗镜:“请陛下放心,众将士必誓死护送陛下离京。”
谢惟又问:“那你呢?”
肖宗镜:“臣会为陛下挡住追兵。”
谢惟:“他围城多久了?”
肖宗镜:“两月有余。”
谢惟:“朕将这五千精兵带走,天京城守得住吗?”
肖宗镜不言。
谢惟捻起那片菩提叶,看了一会,忽然道:“真静啊。”
肖宗镜:“是。”
确很静,刚刚他踏上朱雀长街时便深有所感,那种弥漫在灰色天空下,濒临死亡压抑与沉默。
谢惟:“天京城里有几十万百姓,怎么会这么静呢?现在是年关,往常最热闹时候,他人躲到哪去了?”
肖宗镜无回答。
谢惟轻轻触碰那细长菩提叶尾,抬起头,环视挂满珍宝,种满花草菩提园,回忆道:“这园子是刘行淞为朕建,当初他成功移栽了这株菩提树,满朝文武在为朕庆贺。”他喃喃道,“其实所有人知道,菩提树在北方根本活不了,即便建了这精园子将它围起,不过是营造一时幻景罢了。”
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