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复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煜,更多的则是纳闷,为什么之前没听说这么一个人呢?
那他们是不是还要准备两份贺礼,恭贺龙王登基?
一想到这种可能,许多人都有点不太开心,结果还没等他们清点自家仓库,就又有消息过来,新任龙王驾崩了!不过呢,龙王有遗诏,令太子李煜灵前继位。
所有人都被这一连串的变故给弄的回不过神来,想得明白的,安安静静的等着前任龙王发丧,想不明白的……干脆也就不想了,反正最后的就结果跟他们之前预料的差不多,他们只要知道最后登位的是李煜就行了。
李从嘉灵前继位之后,第一道诏令就是丧事从简,当然打的也是李z的旗号,说的是李z之前身体不好,自知可能一病不起,便提前下了口谕。
除了李z亲子和朝臣之外,普通百姓就不用服素了!
不这么干也不行,西域这边到底跟中原不同,一上位就将中原那些繁文缛节全部套用过来,估计下面人真的要造反了。
可是完全沿用肃州以往的规章制度也的确是不行。
天子七日而殡,李从嘉在这方面倒是没有再苛待李z,做足礼数之后,登位第一件事情就是定年号,反正他爹没有真正上位,他也不用等一年再改。
李从嘉都没有给诸位大臣讨论年号的机会,直接挪用了宋真宗的年号乾兴――要做的事情那么多,谁有那个耐心在年号上面浪费时间?年号起的再好,政权不够强力也是白搭!
这个年号大家也说不出什么不好来,于是四月开始就成了乾兴元年。
定下了国号,李从嘉就开始对朝堂进行大整顿,反正现在暂时没有对外战争,正是整顿的好时候。
首先是李从嘉的兄长李弘冀,封西肃王,李从嘉倒是想要给李弘冀封亲王,然而李弘冀称王,他也称王,听上去不是那么回事,只能降位给个郡王了,唐例双字王一般就等同于郡王,不过这个郡王之位只是代表他能拿到一部分肃州的税收,地盘是不要想了。
前前龙王,李从嘉倒也给了他优待,直接封沙国公,依旧是裂土而不临民。
当然了,这个封号,有点不那么好听,但是没办法,现在大唐国土一共就三个州:肃州、瓜州和沙州。
肃州被李从嘉留给了李弘冀,瓜州李从嘉扣在手里没打算动,那就剩下一个沙州了,最主要的是沙州地盘最小。
至于李z留下来的两个幼子,李从嘉现在不打算给他们任何封号,反正地盘不够大,先丢给钟皇后去抚养吧,反正都还很小,不太记事,养好了跟钟皇后亲子也没什么两样。
哦,现在或许不能称之为钟皇后了,现在是王太后,之前为了要隐瞒李z的存在,钟皇后过的也很憋屈,虽然一应供奉都不短缺,可她想要却不能轻易离开自己那个小院子。
如今她不仅有了尊号,还有了属于自己的宫室,这更让钟皇后坚定了信心――儿子好才是真的好。
周娥皇有些羡慕钟太后,只不过,钟太后这条路她大概是走不了的,不提现在的李仲寓她还指望不上,最主要的是李从嘉也不是李z那样的糊涂虫啊,而且周娥皇现在跟李从嘉的矛盾也没那么深了,她儿子都要被封为王太子了,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后来什么一系列的册封王后,册封王太子的大典让整个肃州都欢乐起来,李z的去世居然根本没有影响什么。
在欢乐之后,李从嘉就开始了他的大调整,本来肃州的官员以为他可能就是要把自己的属官全部塞进朝堂中,大家也表示很理解。
但是万万没想到,李从嘉直接打破了肃州原有的官场制度,开始了乾坤大挪移。
内阁制度加上六部制,这些都还让人比较理解,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枢密院的出现。
内阁的出现让原本属于大唐的老臣们都以为李从嘉不会再设置枢密院,毕竟从职能上来说,这两个机构比较重叠。
可是李从嘉又把枢密院搞出来,这就让人很莫名其妙了。
对此李从嘉的解释很简单:“枢密院虽然还叫这个名字,但职能已经完全不同,自今日起,枢密院统领武将,并且枢密院下属设立军事法庭,军事法庭有稽查审判军官职责。”
李从嘉这一席话犹如将一盆冷水放入了热油锅中,顿时整个朝堂都炸开了。
鼻子敏锐一点的都能从中嗅到一些味道,这代表着文武分家啊。
内阁辅臣们显然想到的更多一点,这是……在加强中央集权吗?文武分家之后,文官管不到武官,武官管不到文官,但是有一个人是两边都能管到的,那就是李从嘉!
虽然一开始大家讨论的很热闹,但是渐渐的,所有声音都逐渐消失,他们开始思考起自身的利益。
对于枢密院新的职能,大家没有盲目反对,对此李从嘉松了口气,他也知道改革都是很难的事情,但是他如果不趁着现在把要弄的都给弄好,以后想要再搞估计就不容易了。
比起内阁和六部这些已经有人占着位置的地方,枢密院是一个全新的,等待大家去瓜分的地盘。
哦,或许应该叫五部,枢密院的存在代替了兵部的职能,李从嘉干脆裁撤了兵部。
李从嘉也没跟人商议,直接定下了规定:枢密使的位置由皇帝兼任。
这一道命令让所有人都看出来,李从嘉这是铁了心的要将皇权掌握在自家手里,没有人开口争,主要是不敢争,也没人有能力争。
枢密副使一共设两个,李从嘉抬手就把它们给了李弘冀和李平。
至于李弘冀身上那个什么宰执的官职,肯定是没有了,不过李弘冀看得出,这个枢密副使的位置比那个什么宰执强得多,至于剩下的官职自然要细细商议,尤其是军事法庭,一定要小心。
这些都是细致活,李从嘉要做的就是把握大方向,反正下面人做的不和他心意,他就不同意,现在他说了算,爱咋咋地。
内阁算是被直接大砍一刀,权利被分出去许多,但是周宗等人却是松了口气的,内阁看上去风光,一旦弄不好就容易戳到当权者的炸点,尤其是首辅,位高权重看上去风光,然而一旦被皇帝忌惮,除非是能够势压皇帝那种,否则就等着被收拾吧。
在经历最初的大调整之后,肃州算是整体步入了正轨,再加上瓜州和沙州需要梳理,整个大唐一忙就忙了一个夏天。
等到秋风吹来的时候,李从嘉之前在甘州埋下的钉子也算是起了作用,比起大唐的欣欣向荣,甘州那边显然开始走下坡路。
顺化可汗并不仁慈,对于敢起兵造反的,直接就派兵剿灭,不招安,甚至连俘虏都不要,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杀掉。
李从嘉知道之后不由得咋舌,他都对敌人都不敢这么干,顺化可汗对自己的子民这么凶残,将来肯定会有反弹。
不过,现在看来反弹还没来,除了田大郎带领的那一支起义军因为有李从嘉的暗中支援,还能继续跟顺化可汗打游击战,其他的起义军倒是真的被扑灭了。
田大郎这一支军队搞得顺化可汗很暴躁,给下面人下了死命令,抓不回起义军首领,就让他们提头来见。
韩俦看火候差不多,就开始买通甘州上层官员,透露出消息,说起义军之所以能够支撑到现在,完全是因为有楼兰王在支持。
顺化可汗对此本来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赵匡胤最近一直在中原那边搞风搞雨,跟周国死磕,怎么可能还有余力来对付甘州?
顺化可汗的儿子景琼倒是开口问道:“莫非……是有人栽赃嫁祸?”
那么问题就来了,栽赃嫁祸的是谁呢?
最有动机的一个党项,一个肃州龙氏,哦,或者不该称龙氏了,而是肃州李氏,肃州是李氏党项也是李氏,难道这两家有什么关联?
只是在顺化可汗的眼中,无论是党项还是肃州,都是贫瘠的代名词,这些时日以来那支叛军的消耗并不少,肃州虽然新得了瓜州和沙州,可那两州也不富裕,打仗还消耗了许多。
顺化可汗思考许久,还是下达了一个再仔细观察的命令。
然而韩俦早就考虑到这一点,跟田大郎约好,故意放进来了几个奸?细,田大郎本来就是周国人,对赵匡胤更是熟悉的很,奸?细传回去的情报有鼻子有眼,顺化可汗到底是相信了赵匡胤在搞事,田大郎和韩俦见事情差不多,趁着一次战斗的时候,田大郎诈死脱离,跟韩俦一起回到了肃州。
没有了主心骨的起义军自然是被消灭的干干净净,起义军被消灭之后,顺化可汗就对着赵匡胤举起了屠刀。
李煜,更多的则是纳闷,为什么之前没听说这么一个人呢?
那他们是不是还要准备两份贺礼,恭贺龙王登基?
一想到这种可能,许多人都有点不太开心,结果还没等他们清点自家仓库,就又有消息过来,新任龙王驾崩了!不过呢,龙王有遗诏,令太子李煜灵前继位。
所有人都被这一连串的变故给弄的回不过神来,想得明白的,安安静静的等着前任龙王发丧,想不明白的……干脆也就不想了,反正最后的就结果跟他们之前预料的差不多,他们只要知道最后登位的是李煜就行了。
李从嘉灵前继位之后,第一道诏令就是丧事从简,当然打的也是李z的旗号,说的是李z之前身体不好,自知可能一病不起,便提前下了口谕。
除了李z亲子和朝臣之外,普通百姓就不用服素了!
不这么干也不行,西域这边到底跟中原不同,一上位就将中原那些繁文缛节全部套用过来,估计下面人真的要造反了。
可是完全沿用肃州以往的规章制度也的确是不行。
天子七日而殡,李从嘉在这方面倒是没有再苛待李z,做足礼数之后,登位第一件事情就是定年号,反正他爹没有真正上位,他也不用等一年再改。
李从嘉都没有给诸位大臣讨论年号的机会,直接挪用了宋真宗的年号乾兴――要做的事情那么多,谁有那个耐心在年号上面浪费时间?年号起的再好,政权不够强力也是白搭!
这个年号大家也说不出什么不好来,于是四月开始就成了乾兴元年。
定下了国号,李从嘉就开始对朝堂进行大整顿,反正现在暂时没有对外战争,正是整顿的好时候。
首先是李从嘉的兄长李弘冀,封西肃王,李从嘉倒是想要给李弘冀封亲王,然而李弘冀称王,他也称王,听上去不是那么回事,只能降位给个郡王了,唐例双字王一般就等同于郡王,不过这个郡王之位只是代表他能拿到一部分肃州的税收,地盘是不要想了。
前前龙王,李从嘉倒也给了他优待,直接封沙国公,依旧是裂土而不临民。
当然了,这个封号,有点不那么好听,但是没办法,现在大唐国土一共就三个州:肃州、瓜州和沙州。
肃州被李从嘉留给了李弘冀,瓜州李从嘉扣在手里没打算动,那就剩下一个沙州了,最主要的是沙州地盘最小。
至于李z留下来的两个幼子,李从嘉现在不打算给他们任何封号,反正地盘不够大,先丢给钟皇后去抚养吧,反正都还很小,不太记事,养好了跟钟皇后亲子也没什么两样。
哦,现在或许不能称之为钟皇后了,现在是王太后,之前为了要隐瞒李z的存在,钟皇后过的也很憋屈,虽然一应供奉都不短缺,可她想要却不能轻易离开自己那个小院子。
如今她不仅有了尊号,还有了属于自己的宫室,这更让钟皇后坚定了信心――儿子好才是真的好。
周娥皇有些羡慕钟太后,只不过,钟太后这条路她大概是走不了的,不提现在的李仲寓她还指望不上,最主要的是李从嘉也不是李z那样的糊涂虫啊,而且周娥皇现在跟李从嘉的矛盾也没那么深了,她儿子都要被封为王太子了,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后来什么一系列的册封王后,册封王太子的大典让整个肃州都欢乐起来,李z的去世居然根本没有影响什么。
在欢乐之后,李从嘉就开始了他的大调整,本来肃州的官员以为他可能就是要把自己的属官全部塞进朝堂中,大家也表示很理解。
但是万万没想到,李从嘉直接打破了肃州原有的官场制度,开始了乾坤大挪移。
内阁制度加上六部制,这些都还让人比较理解,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枢密院的出现。
内阁的出现让原本属于大唐的老臣们都以为李从嘉不会再设置枢密院,毕竟从职能上来说,这两个机构比较重叠。
可是李从嘉又把枢密院搞出来,这就让人很莫名其妙了。
对此李从嘉的解释很简单:“枢密院虽然还叫这个名字,但职能已经完全不同,自今日起,枢密院统领武将,并且枢密院下属设立军事法庭,军事法庭有稽查审判军官职责。”
李从嘉这一席话犹如将一盆冷水放入了热油锅中,顿时整个朝堂都炸开了。
鼻子敏锐一点的都能从中嗅到一些味道,这代表着文武分家啊。
内阁辅臣们显然想到的更多一点,这是……在加强中央集权吗?文武分家之后,文官管不到武官,武官管不到文官,但是有一个人是两边都能管到的,那就是李从嘉!
虽然一开始大家讨论的很热闹,但是渐渐的,所有声音都逐渐消失,他们开始思考起自身的利益。
对于枢密院新的职能,大家没有盲目反对,对此李从嘉松了口气,他也知道改革都是很难的事情,但是他如果不趁着现在把要弄的都给弄好,以后想要再搞估计就不容易了。
比起内阁和六部这些已经有人占着位置的地方,枢密院是一个全新的,等待大家去瓜分的地盘。
哦,或许应该叫五部,枢密院的存在代替了兵部的职能,李从嘉干脆裁撤了兵部。
李从嘉也没跟人商议,直接定下了规定:枢密使的位置由皇帝兼任。
这一道命令让所有人都看出来,李从嘉这是铁了心的要将皇权掌握在自家手里,没有人开口争,主要是不敢争,也没人有能力争。
枢密副使一共设两个,李从嘉抬手就把它们给了李弘冀和李平。
至于李弘冀身上那个什么宰执的官职,肯定是没有了,不过李弘冀看得出,这个枢密副使的位置比那个什么宰执强得多,至于剩下的官职自然要细细商议,尤其是军事法庭,一定要小心。
这些都是细致活,李从嘉要做的就是把握大方向,反正下面人做的不和他心意,他就不同意,现在他说了算,爱咋咋地。
内阁算是被直接大砍一刀,权利被分出去许多,但是周宗等人却是松了口气的,内阁看上去风光,一旦弄不好就容易戳到当权者的炸点,尤其是首辅,位高权重看上去风光,然而一旦被皇帝忌惮,除非是能够势压皇帝那种,否则就等着被收拾吧。
在经历最初的大调整之后,肃州算是整体步入了正轨,再加上瓜州和沙州需要梳理,整个大唐一忙就忙了一个夏天。
等到秋风吹来的时候,李从嘉之前在甘州埋下的钉子也算是起了作用,比起大唐的欣欣向荣,甘州那边显然开始走下坡路。
顺化可汗并不仁慈,对于敢起兵造反的,直接就派兵剿灭,不招安,甚至连俘虏都不要,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杀掉。
李从嘉知道之后不由得咋舌,他都对敌人都不敢这么干,顺化可汗对自己的子民这么凶残,将来肯定会有反弹。
不过,现在看来反弹还没来,除了田大郎带领的那一支起义军因为有李从嘉的暗中支援,还能继续跟顺化可汗打游击战,其他的起义军倒是真的被扑灭了。
田大郎这一支军队搞得顺化可汗很暴躁,给下面人下了死命令,抓不回起义军首领,就让他们提头来见。
韩俦看火候差不多,就开始买通甘州上层官员,透露出消息,说起义军之所以能够支撑到现在,完全是因为有楼兰王在支持。
顺化可汗对此本来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赵匡胤最近一直在中原那边搞风搞雨,跟周国死磕,怎么可能还有余力来对付甘州?
顺化可汗的儿子景琼倒是开口问道:“莫非……是有人栽赃嫁祸?”
那么问题就来了,栽赃嫁祸的是谁呢?
最有动机的一个党项,一个肃州龙氏,哦,或者不该称龙氏了,而是肃州李氏,肃州是李氏党项也是李氏,难道这两家有什么关联?
只是在顺化可汗的眼中,无论是党项还是肃州,都是贫瘠的代名词,这些时日以来那支叛军的消耗并不少,肃州虽然新得了瓜州和沙州,可那两州也不富裕,打仗还消耗了许多。
顺化可汗思考许久,还是下达了一个再仔细观察的命令。
然而韩俦早就考虑到这一点,跟田大郎约好,故意放进来了几个奸?细,田大郎本来就是周国人,对赵匡胤更是熟悉的很,奸?细传回去的情报有鼻子有眼,顺化可汗到底是相信了赵匡胤在搞事,田大郎和韩俦见事情差不多,趁着一次战斗的时候,田大郎诈死脱离,跟韩俦一起回到了肃州。
没有了主心骨的起义军自然是被消灭的干干净净,起义军被消灭之后,顺化可汗就对着赵匡胤举起了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