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book.com,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22章 我赵某是读春秋的!
旧封丘门外,陈州桥大街与广备桥相间的书香坊外斜街内,赵骏听着坊间传的消息,只能直呼离谱。
现在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钟,昨日垂拱殿的议会传遍了整个汴梁。
官家新设立政制院,凌驾于二府三司之上,总揽全国政务。并且除军权外,拥有一切权力,包括任免官员。
这样大的权力,是唐宋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更让汴梁百姓震惊的是,原皇城司知司赵骏,被封为宋国公,三镇节度使,并且执掌政制院,权力堪比古之丞相。
这种情况下,由不得汴梁百姓多想。
甚至西夏、辽国在汴梁的使馆探子都知道了这个消息,迅速把这个重要信息传递回国。
很多人都猜测赵骏的真实身份恐怕真有可能是先帝私生子。
唯有赵允让还算镇定,从容行事。
毕竟只要他的儿子老十三还没有被赶出宫,就说明赵骏的身份不实,那他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而赵骏今天上午去了一趟政制院,又吩咐了一些事情,下午就来了书香坊。
最近这段时间他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组织筹备新部门建立,抓紧开始处理地下黑恶势力的事情,然后还有新式武器的研发工作之类。
较为紧要的就是需要一个印刷厂,这东西一是要用来大面积印刷告示,二来以后要创办报纸,进行宣传舆论活动。
目前大宋的基础教育还是有缺,识字率较低。从每年乡试全国各地只有十多万人就能看出来。
即便在这个数字上乘以一百倍,整个大宋识字人数也不过一千万人,与上亿的人口比起来,识字率大概是10%左右,非常不利于报纸的传播。
不过汴梁作为首都,百姓的识字率还是不错的。
主要是这里商贸发达,商人、官员非常多,就算是街头小贩,也得认识字,会算术才能出来做生意,不然算账都算不明白,还怎么交易买卖?
所以赵骏打算先把报纸创办在汴梁,通过报纸占据宣传领域的高地,为将来干大事业做铺垫。
而最近就听说远景书社老板有意将印刷厂售卖,他就特意过来看看。
书香坊中,穿着斜领或圆领长袍的儒生穿梭期间,他们或是腰挂束带,挂着玉佩,或是以帛带、丝编的绳,在腰前中心打结,多余部分垂于腰下。里面上衬衣,下裤或系裙,风度翩翩。
因昨夜下了场小雨,天色较为阴暗,所以来往行色匆匆。有手里新购置了文房四宝,急着回去,有刚刚过来,要去看看一些新上架的书籍,还有坐在坊间茶肆,吟诗作乐好不畅快。
广备桥位于五丈河上,河岸杨柳依依,往东还有座小横桥,正值晚秋冬初,秋风萧瑟,地上的青石板还剩余着昨夜的水渍,小横桥外的隋堤烟柳,聚集了无数来往的游人墨客。
赵骏从政制院出来之后,回家换了身士子儒服,步入书香坊,两侧到处都是店铺,与别处不同的是,书香坊的书店居多,但早餐铺、喝茶摊却一点都不少,毕竟文人们就算对知识求知欲高,那也得吃饭。
摊前多议论的还是昨天早朝的事情,汴梁人多,百姓茶余饭后就喜欢谈论八卦,而现在最大的八卦,那自然是赵骏的消息。他的名声在汴梁,至少已经是顶流。
“官家是懂慧眼识珠的,赵青天清理了开封府那样多蠹虫,现在又要统领百官,这对于我们大宋来说,是件天大的好事啊。”
“好事未必,赵青天是查处了那些人不假。可查贪官污吏跟治国是两码事,而且我听说这位赵知司不过二十余岁,太年轻了些,万一不懂治国,会不会弄得国家衰败?”
“确实,更何况即便官家觉得赵知司是人才,可我听说他并未科举入仕,我就不信朝堂上那些相公们会同意。就算勉强让他执政,怕也会被阻拦施政。”
“谁说他没科举入仕的”
在书香坊临街远景书社前茶摊铺面上,几个书生正在边喝茶边聊天。
北宋基本上没什么文字狱,就算是乌台诗案,也是士大夫自己内斗,皇帝是不会特意以文来迫害士大夫,所以大街上聊朝廷,针砭时弊并不是忌讳。
特别是书香坊这种文人士大夫较多的地方,常有读书人在里面高谈阔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以期能够得到高官的赏识。
像夏竦原本是武官门荫入仕,但因为文采好,拿自己写的诗词集给当时的宰相李沆看,于是以武转文,之后又参加了朝廷制科,通过廷策,这才能成为文人士大夫中的一员。
所以针砭时弊是当时文人常干的事情,毕竟科举里的策论也属于针砭时弊之一,这有益于他们增长策论水平。
此刻那几个书生聊着天。
赵骏正跨步入远景书社,由于他身边保镖多,自然引起了众人目光。
其中一人看到他,先是一愣,随后竟犹豫起来,眼看赵骏即将踏入书社,他终于鼓起勇气起身喊道:“汉龙兄!”
“嗯?”
赵骏扭过头,倏地笑道:“宋兄!”
宋彩便撇下几位书生朋友,向着这边走去,旁边皇城司禁卫正想阻拦,被赵骏摆了摆手示意让他过来。
“没想到真的是汉龙兄!”
宋彩情绪激动不已,但还是压制住心头喜悦,尽量让自己保持冷静,上前拱手说道:“兄台来书香坊是有何事?这里我熟得很。”
“是有些事情,既然宋兄在此,那就一起走走?”
赵骏笑着招呼。
“那就一起走走。”
宋彩压抑住喜悦,便扭过头对那群书生道:“王兄、李兄、孙兄,我遇见一位老友,先陪他走走,待会再来找你们。”
“好,那你去吧,待会我们要去百花楼,你到时候直接过来。”
那边的人也回了一句。
... -->>
第122章 我赵某是读春秋的!
旧封丘门外,陈州桥大街与广备桥相间的书香坊外斜街内,赵骏听着坊间传的消息,只能直呼离谱。
现在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钟,昨日垂拱殿的议会传遍了整个汴梁。
官家新设立政制院,凌驾于二府三司之上,总揽全国政务。并且除军权外,拥有一切权力,包括任免官员。
这样大的权力,是唐宋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更让汴梁百姓震惊的是,原皇城司知司赵骏,被封为宋国公,三镇节度使,并且执掌政制院,权力堪比古之丞相。
这种情况下,由不得汴梁百姓多想。
甚至西夏、辽国在汴梁的使馆探子都知道了这个消息,迅速把这个重要信息传递回国。
很多人都猜测赵骏的真实身份恐怕真有可能是先帝私生子。
唯有赵允让还算镇定,从容行事。
毕竟只要他的儿子老十三还没有被赶出宫,就说明赵骏的身份不实,那他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而赵骏今天上午去了一趟政制院,又吩咐了一些事情,下午就来了书香坊。
最近这段时间他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组织筹备新部门建立,抓紧开始处理地下黑恶势力的事情,然后还有新式武器的研发工作之类。
较为紧要的就是需要一个印刷厂,这东西一是要用来大面积印刷告示,二来以后要创办报纸,进行宣传舆论活动。
目前大宋的基础教育还是有缺,识字率较低。从每年乡试全国各地只有十多万人就能看出来。
即便在这个数字上乘以一百倍,整个大宋识字人数也不过一千万人,与上亿的人口比起来,识字率大概是10%左右,非常不利于报纸的传播。
不过汴梁作为首都,百姓的识字率还是不错的。
主要是这里商贸发达,商人、官员非常多,就算是街头小贩,也得认识字,会算术才能出来做生意,不然算账都算不明白,还怎么交易买卖?
所以赵骏打算先把报纸创办在汴梁,通过报纸占据宣传领域的高地,为将来干大事业做铺垫。
而最近就听说远景书社老板有意将印刷厂售卖,他就特意过来看看。
书香坊中,穿着斜领或圆领长袍的儒生穿梭期间,他们或是腰挂束带,挂着玉佩,或是以帛带、丝编的绳,在腰前中心打结,多余部分垂于腰下。里面上衬衣,下裤或系裙,风度翩翩。
因昨夜下了场小雨,天色较为阴暗,所以来往行色匆匆。有手里新购置了文房四宝,急着回去,有刚刚过来,要去看看一些新上架的书籍,还有坐在坊间茶肆,吟诗作乐好不畅快。
广备桥位于五丈河上,河岸杨柳依依,往东还有座小横桥,正值晚秋冬初,秋风萧瑟,地上的青石板还剩余着昨夜的水渍,小横桥外的隋堤烟柳,聚集了无数来往的游人墨客。
赵骏从政制院出来之后,回家换了身士子儒服,步入书香坊,两侧到处都是店铺,与别处不同的是,书香坊的书店居多,但早餐铺、喝茶摊却一点都不少,毕竟文人们就算对知识求知欲高,那也得吃饭。
摊前多议论的还是昨天早朝的事情,汴梁人多,百姓茶余饭后就喜欢谈论八卦,而现在最大的八卦,那自然是赵骏的消息。他的名声在汴梁,至少已经是顶流。
“官家是懂慧眼识珠的,赵青天清理了开封府那样多蠹虫,现在又要统领百官,这对于我们大宋来说,是件天大的好事啊。”
“好事未必,赵青天是查处了那些人不假。可查贪官污吏跟治国是两码事,而且我听说这位赵知司不过二十余岁,太年轻了些,万一不懂治国,会不会弄得国家衰败?”
“确实,更何况即便官家觉得赵知司是人才,可我听说他并未科举入仕,我就不信朝堂上那些相公们会同意。就算勉强让他执政,怕也会被阻拦施政。”
“谁说他没科举入仕的”
在书香坊临街远景书社前茶摊铺面上,几个书生正在边喝茶边聊天。
北宋基本上没什么文字狱,就算是乌台诗案,也是士大夫自己内斗,皇帝是不会特意以文来迫害士大夫,所以大街上聊朝廷,针砭时弊并不是忌讳。
特别是书香坊这种文人士大夫较多的地方,常有读书人在里面高谈阔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以期能够得到高官的赏识。
像夏竦原本是武官门荫入仕,但因为文采好,拿自己写的诗词集给当时的宰相李沆看,于是以武转文,之后又参加了朝廷制科,通过廷策,这才能成为文人士大夫中的一员。
所以针砭时弊是当时文人常干的事情,毕竟科举里的策论也属于针砭时弊之一,这有益于他们增长策论水平。
此刻那几个书生聊着天。
赵骏正跨步入远景书社,由于他身边保镖多,自然引起了众人目光。
其中一人看到他,先是一愣,随后竟犹豫起来,眼看赵骏即将踏入书社,他终于鼓起勇气起身喊道:“汉龙兄!”
“嗯?”
赵骏扭过头,倏地笑道:“宋兄!”
宋彩便撇下几位书生朋友,向着这边走去,旁边皇城司禁卫正想阻拦,被赵骏摆了摆手示意让他过来。
“没想到真的是汉龙兄!”
宋彩情绪激动不已,但还是压制住心头喜悦,尽量让自己保持冷静,上前拱手说道:“兄台来书香坊是有何事?这里我熟得很。”
“是有些事情,既然宋兄在此,那就一起走走?”
赵骏笑着招呼。
“那就一起走走。”
宋彩压抑住喜悦,便扭过头对那群书生道:“王兄、李兄、孙兄,我遇见一位老友,先陪他走走,待会再来找你们。”
“好,那你去吧,待会我们要去百花楼,你到时候直接过来。”
那边的人也回了一句。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