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大搬迁 (1/2)
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巅峰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蒋义宏现在明白上次的统计工作属于小儿科了。知州大人不知是疏忽还是忘记了,没有提及收购耕地、山地、山林的事宜,永江、万顺两县的土地,属于官府的不到10万亩,其余的都是士绅和百姓的,蒋义宏和柳牧钧大人商议,柳大人坚决不同意出现银收购,只说按照每亩耕地两银子、山地两银子的价格开出欠条,而且补助给两县百姓的银两要冲抵土地、房屋款,至于找不到主人的土地,一律收归官府所有。就是如此,算下来,也需要百万两银子。至于百姓的搬迁,更简单,凡不愿意搬迁的,一律视为通敌,知会征边军,土地没收,人抓起来,关进大牢。
蒋义宏将100名吏员分为两帮,每县50人,后请求知州大人,将范亦农大人抽调负责万顺县,自己负责永江县。可是真正干起来,蒋义宏发觉人手严重不足,加上两县的全部吏员,不到00人,要做出如此多的事情,任务艰巨,蒋义宏恨不得再次从州衙调人,可是不行了,州衙只剩0多人,还要维持正常运转,同样忙得不可开交。好在知州大人和柳大人开出的补助实在是高,没有人叫苦,都是拼命干事情,特别是上次抽调的人,已经将“好处”宣传开了,这次完成征边军家眷搬迁之事宜后,所领取的补助,相当于所有吏员年的俸禄。
蔡泽明大人实际上也加入进来了,蔡大人领着府兵,如今专门负责两县的人员搬迁安全事宜,可不要小看这搬迁,剩下的000多人中,9成以上的都不愿意走,无奈县衙、州衙的政策厉害,谁也不想背上通敌的罪名,再说了,每人有10两银子的补助,足可保证几年的生活了。有几个硬是不愿意搬迁的,被关进县衙大牢,后悔不迭。搬去的地方也不错,离州城不远,可以租种土地。
永江、万顺两地的官吏平日里清闲惯了,突然忙碌起来,很多人不适应,常常忙中出错,为此遭遇不少的训斥,不仅仅是他们,两县的知县也遭遇了训斥,县衙负责的地方,搬迁迟迟不动,州衙吏员负责的地方,搬迁速度很快,后来蔡泽明实在看不下去了,出面训斥李知县和刘知县,蒋义宏品轶低,不好开口,可蔡泽明可以开口。
柳牧钧是理财老手了,可是为了搬迁事宜,他也是煞费苦心,没办法,钱粮开支太大,柳牧钧还没有经手过如此大规模的钱粮调动,所有开支折合起来,近0万两白银,其中,预备的粮食需要0万担,白银6万两,这还没有预计其他开支。
州衙和永江县、万顺县开始连轴转。
坤元1年1月5日,开始有征边军军士家眷陆续往淮扬郡而来。刘应开、齐书文早会同征边军军士守候在来峰县,这里是淮扬郡的入境处,也是征边军家眷的必经之地。
来峰县衙的官吏已经被抽调,会同征边军将士进行登记,核对身份之后,州衙签发通行证,凭着通行证,家眷沿途可以到设立的粥场吃饭。路途中,有专人负责指引方向,让征边军家眷免走冤枉路。
1月10日之后,再不是陆续来人,大批的征边军家眷开始抵达来峰县,沿途成了人的洪流。不明事理的沿途各郡大为紧张,以为哪里的流民涌来。
山南省巡抚匡思铭刚开始没有注意,反正山南省的流民多不胜数,不值得大惊小怪,可后来发觉这些人穿戴整齐,拖儿带母,携带大量的生活用品,甚至有不少牲畜,而且都是朝着淮扬郡的方向去,根本不像是流民。匡思铭开始奇怪了,猛然想起淮扬郡知州周世平的奏折,难道这些人都是征边军的家眷吗,朝廷还没有批复下来,淮扬郡便开始如此大规模的行动了吗?
匡思铭有些坐不住了,大周朝开国以来,还没有见过如此大的举动,况且是涉及军队,这周世平胆子可够大的。
出去探听消息的衙役证实了匡思铭的猜想,这些人的确是驻扎在德庆县征边军军士家人,都是往永江、万顺两县去的。
“去,请柴大人和潘大人前来议事,另外,请孔大人也来。”
山南省藩台柴绍江、臬台潘兴贵、右参议孔胜林很快赶到巡抚衙门。
“柴大人、潘大人、孔大人,淮扬郡知州周世平前不久呈报的奏章,你们都看了,本官也上奏朝廷了,如今,朝廷尚未答复,这征边军家人却开始大规模往淮扬郡去了,依你们看,此事该如何处置为好啊?”
一片沉默声,柴绍江、潘兴贵、孔胜林不知道巡抚大人是什么意见,都不好开口,这样的事情,说得好,无所谓,说得不好,得罪巡抚大人,不是好事情。
见到众人都不开口,匡思铭只好自己先说了。
“本官以为,淮扬郡没有得到朝廷批复,就开始如此大规模的举措,不够谨慎啊,虽然周大人心意是好的,为了淮扬郡的发展,不过,若是今后凡事都打着为了地方发展的旗号,而不顾皇上的旨意和朝... -->>
蒋义宏现在明白上次的统计工作属于小儿科了。知州大人不知是疏忽还是忘记了,没有提及收购耕地、山地、山林的事宜,永江、万顺两县的土地,属于官府的不到10万亩,其余的都是士绅和百姓的,蒋义宏和柳牧钧大人商议,柳大人坚决不同意出现银收购,只说按照每亩耕地两银子、山地两银子的价格开出欠条,而且补助给两县百姓的银两要冲抵土地、房屋款,至于找不到主人的土地,一律收归官府所有。就是如此,算下来,也需要百万两银子。至于百姓的搬迁,更简单,凡不愿意搬迁的,一律视为通敌,知会征边军,土地没收,人抓起来,关进大牢。
蒋义宏将100名吏员分为两帮,每县50人,后请求知州大人,将范亦农大人抽调负责万顺县,自己负责永江县。可是真正干起来,蒋义宏发觉人手严重不足,加上两县的全部吏员,不到00人,要做出如此多的事情,任务艰巨,蒋义宏恨不得再次从州衙调人,可是不行了,州衙只剩0多人,还要维持正常运转,同样忙得不可开交。好在知州大人和柳大人开出的补助实在是高,没有人叫苦,都是拼命干事情,特别是上次抽调的人,已经将“好处”宣传开了,这次完成征边军家眷搬迁之事宜后,所领取的补助,相当于所有吏员年的俸禄。
蔡泽明大人实际上也加入进来了,蔡大人领着府兵,如今专门负责两县的人员搬迁安全事宜,可不要小看这搬迁,剩下的000多人中,9成以上的都不愿意走,无奈县衙、州衙的政策厉害,谁也不想背上通敌的罪名,再说了,每人有10两银子的补助,足可保证几年的生活了。有几个硬是不愿意搬迁的,被关进县衙大牢,后悔不迭。搬去的地方也不错,离州城不远,可以租种土地。
永江、万顺两地的官吏平日里清闲惯了,突然忙碌起来,很多人不适应,常常忙中出错,为此遭遇不少的训斥,不仅仅是他们,两县的知县也遭遇了训斥,县衙负责的地方,搬迁迟迟不动,州衙吏员负责的地方,搬迁速度很快,后来蔡泽明实在看不下去了,出面训斥李知县和刘知县,蒋义宏品轶低,不好开口,可蔡泽明可以开口。
柳牧钧是理财老手了,可是为了搬迁事宜,他也是煞费苦心,没办法,钱粮开支太大,柳牧钧还没有经手过如此大规模的钱粮调动,所有开支折合起来,近0万两白银,其中,预备的粮食需要0万担,白银6万两,这还没有预计其他开支。
州衙和永江县、万顺县开始连轴转。
坤元1年1月5日,开始有征边军军士家眷陆续往淮扬郡而来。刘应开、齐书文早会同征边军军士守候在来峰县,这里是淮扬郡的入境处,也是征边军家眷的必经之地。
来峰县衙的官吏已经被抽调,会同征边军将士进行登记,核对身份之后,州衙签发通行证,凭着通行证,家眷沿途可以到设立的粥场吃饭。路途中,有专人负责指引方向,让征边军家眷免走冤枉路。
1月10日之后,再不是陆续来人,大批的征边军家眷开始抵达来峰县,沿途成了人的洪流。不明事理的沿途各郡大为紧张,以为哪里的流民涌来。
山南省巡抚匡思铭刚开始没有注意,反正山南省的流民多不胜数,不值得大惊小怪,可后来发觉这些人穿戴整齐,拖儿带母,携带大量的生活用品,甚至有不少牲畜,而且都是朝着淮扬郡的方向去,根本不像是流民。匡思铭开始奇怪了,猛然想起淮扬郡知州周世平的奏折,难道这些人都是征边军的家眷吗,朝廷还没有批复下来,淮扬郡便开始如此大规模的行动了吗?
匡思铭有些坐不住了,大周朝开国以来,还没有见过如此大的举动,况且是涉及军队,这周世平胆子可够大的。
出去探听消息的衙役证实了匡思铭的猜想,这些人的确是驻扎在德庆县征边军军士家人,都是往永江、万顺两县去的。
“去,请柴大人和潘大人前来议事,另外,请孔大人也来。”
山南省藩台柴绍江、臬台潘兴贵、右参议孔胜林很快赶到巡抚衙门。
“柴大人、潘大人、孔大人,淮扬郡知州周世平前不久呈报的奏章,你们都看了,本官也上奏朝廷了,如今,朝廷尚未答复,这征边军家人却开始大规模往淮扬郡去了,依你们看,此事该如何处置为好啊?”
一片沉默声,柴绍江、潘兴贵、孔胜林不知道巡抚大人是什么意见,都不好开口,这样的事情,说得好,无所谓,说得不好,得罪巡抚大人,不是好事情。
见到众人都不开口,匡思铭只好自己先说了。
“本官以为,淮扬郡没有得到朝廷批复,就开始如此大规模的举措,不够谨慎啊,虽然周大人心意是好的,为了淮扬郡的发展,不过,若是今后凡事都打着为了地方发展的旗号,而不顾皇上的旨意和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