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天工造物:蜀酒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交了自己的“杂粮蒸馏酒--五粮液”参展,并一举夺魁。
1916年,合伙人肖建凡因借“槽坊”的钱过多而无力偿还,便主动退出;蓝登三怕本钱失掉,遂借口家中急需用钱,次年,也收回了大部分流动资产,并将固定资产折算给邓子均,以按年分期收回投资款的方式退出了企业(直至解放前夕才还清)。
邓子均接下已然空壳的“利川永”后,靠着业界朋友的帮助开始独自经营。但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时期,邓子均因无政治背景吃上了官司,又加上为解决生产所必需的煤、糠壳而投资的煤厂、米厂相继陷入困境,造成了资金拮据。
所以,“五粮液”虽获了金奖,却一直以小窖生产着少量的酒,“五粮液”的美名并未在市面上得以传扬。
1929年,宜宾盐业行公会会长、宜宾商会会长、刘文彩儿女亲家姜柏年,因好喝酒,在家中的茅台喝光之际,无意间听到宜宾商界名人孙望山等人提及了邓子均善酿酒之事,遂派人将邓子均叫来酿酒。
姜问邓能否造出好酒来,邓答道:可以,但因没有钱,也就只在小窖做过,还没有在大窖做过。
姜又问:给我做两窖要多少钱。
邓答道:200两银子足矣。
听完后,姜柏年遂道:“妈丨的,差钱不早说,来人,给他拿半箱银子来!”
又道:“你去做,不管出来的酒好坏都算我的”。
一切就绪后,第一次烤出之酒,味浓香烈,但尾味带涩,邓子均认为是荞子多了。复经二次烤作,结果涩味全无,但酒性带燥,便认为是玉米多了。再经研究准备三度重烤,不过,未烤之前,他曾邀请当时宜宾名医孙我山老师前来一同研究,而孙老师则根据医药配方的加减原理,结合四时季候以及曲药定量等情况,提出改进意见,然后进行第三次试制,结果涩燥均无,而且香浓味正,令姜伯年非常满意。
自此,邓子均便得宜宾上层人士的支持与庇护,根据这种由五粮科学配比,又在宜宾独有的老窖、气候、水质等条件下,酿制出了最成功的“五粮液”。
1931年,上海“利川东”商号再次来到宜宾,在“利川永”购买了50挑(每挑约140斤)约6000斤“散酒”,在改包装后运往美国檀香山、旧金山等地销售,获利颇丰、载誉归国。
为此,“利川东”特制一块题词为“名震全球”的彩缎横匾,上款为“叙州‘利川永’惠存”,下款为“上海‘利川东’敬赠”,敲锣打鼓,专程来宜给“利川永”贺喜,而此事亦惊动了整个宜宾酿酒界,亦让利川永大放异彩。
此后,以五种粮食酿制的“杂粮酒”在宜宾的一些槽坊也开始生产,带动着宜宾酿酒业的发展,奠定了宜宾在全国的酒都地位。
1932年,为保护自己创立的“五粮液”品牌不受侵犯,从而占领更大的市场,获取更多的利益,邓子均正式以“五粮液”名称向中华民国政府正式申请且成功注册了“五粮液”商标,并在中山街的铁石斋印制出“第一代五粮液商标”,“五粮液”美名从此耀世登场。
然而,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的1939年10月起,疯狂的日机开始对宜宾进行轰炸,邓子均不得不举家搬回南溪乡下避难,并将“利川永”租借给“钟三和”槽坊老板经营曲酒,“五粮液”生产经营陷入停顿。
1948年,作为邓子均重点培养的接丨班人——三儿子邓德福,从外江中学(现宜宾县二中)高中毕业后,协助父亲整理编写完成《五粮液酿制秘籍》(后人修改为《五粮液酿造精要》)。
同年,在邓子均的主导下进行分家析产,邓受之、邓德福正式接手“利川永”槽坊,着手主持恢复生产经营,大儿子邓龙光分得菜坝乡下的田地,举家务农。
不过,宜宾刚解放之处,一度曾土匪猖獗、交通不畅、外销困难,各家槽坊皆出现了存货堆积的问题,全市9家槽坊均感经营困难,为寻一条出路便提出了联合经营的思路,于1950年下半年,由利川永、长发升、钟三和、全恒昌、张万和、刘鼎兴、叶德盛、赵元兴、万利源长9家槽坊发起组建“宜宾大曲联营社”统一产销经营。
1951年底,“三反五反”运动开始,无人再顾得上经营管理之事,“宜宾大曲联营社”也就此夭折。
1952年,宜宾专卖公司国营酒厂成立,着手恢复“五粮液”生产。也是在这年的“三反五反”运动中,邓受之因“宜宾大曲联营社”经营相关事被打成“大老虎”,原“利川永”员工段阳春则借机带领几个兄弟挟持邓受之回到邓家,逼迫邓子均老先生交出了所谓的“秘方”,“利川永”槽坊也被迫由邓受之以每月30元的租金租借给了“宜宾国营二十四酒厂”,这件事对邓子均打击甚大,让其心灰意冷。
在社会丨主义改造时期,“利川永”等9家槽坊先后租赁给国家,成立了宜宾国营二十四酒厂。在恢复“五粮液”生产初期,自以为有多年“五粮液生产经验”的段阳春指挥酒厂投入8万多斤粮食开始酿制“五粮液”,却因工人对“五粮液”酿制关键工艺技术没有掌握,最终酿出了既不是酒,又不是水的混沌液体,他们立马找了当时宜宾所有的酿酒技师来想办法,均束手无策。
不得已,段阳春只好陪同厂长贾善宝带上新酿制的“酒”来到邓家,请教解决办法,邓子均以“人老了,眼睛看不清了、嘴里品不出味了”为由,婉言拒绝。
随后,宜宾市相关部门领导曾多次亲自前往邓家请教,皆被邓子均婉言谢绝。
宜宾国营二十四酒厂投入八万多斤粮食却出不了酒,这在当时造成了很负面的影响,因此,宜宾市政府和宜宾地区行政公署,地委统战部部长刘永玖、市委统战部部长舒厚忠亲自前往邓家拜望邓子均,并多次邀请邓子均到市统战部吃茶点摆龙门阵,但仍未打动他早已失望的心。
直至1953年5月份的一天,新任宜宾行署专员的李丨鹏听说此事后,立即令人在宜宾东街“桃园餐厅”亲自设宴邀请邓子均,并最终以诚意将其打动,而后,邓子均献出了自己的经验总结-----《陈氏秘方》,用以解决问题。
历时半年多的努力,邓子均指导酒厂工人从废渣中捞出一万八千多斤“五粮液”,总算挽回一些损失。
随后,邓子均被高薪聘请为酒厂的技术指导,总技师。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随着“五粮液”规模化的大生产,荞麦已然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最后也就用小麦替代了荞麦。
邓子均那时已是77岁的高龄,行动不便,只好乘黄包车到分散在城区的9家槽坊的每个车间指导生产“五粮液”。
1956年,在邓子均的指导下,“五粮液”酒在轻工业部主持的全国名曲酒评比中崭露头角,获得第一名,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1959年9月24日凌晨2点左右,83岁的邓子均老人在顺河街住宅安然离世,留下了他奉献给世人的“五粮液”,以及他奋斗一生的结晶《五粮液酿制秘籍》、五粮液原始注册商标,并由邓德福接丨班,薪火相传。
1963年,“五粮液”在第二届中国名酒评选中评为中国八大名酒之一,让“五粮液”获得中国名酒称号,自此耀居中国名酒之巅!
注:关于邓子均先生与五粮液的故事,部分摘自美篇号 1127029——飞翔诗话
故事到此结束,但五粮液,以及蜀酒的故事仍在继续,笔者也算了却童年的一桩心愿,为家人最爱喝的蜀酒之一五粮液撰写了一个感人而美好的故事。
天工造物第三个系列——《天工造物:蜀绣缘》即将在本站更新,感谢大家的支持?(′???`)比心
交了自己的“杂粮蒸馏酒--五粮液”参展,并一举夺魁。
1916年,合伙人肖建凡因借“槽坊”的钱过多而无力偿还,便主动退出;蓝登三怕本钱失掉,遂借口家中急需用钱,次年,也收回了大部分流动资产,并将固定资产折算给邓子均,以按年分期收回投资款的方式退出了企业(直至解放前夕才还清)。
邓子均接下已然空壳的“利川永”后,靠着业界朋友的帮助开始独自经营。但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时期,邓子均因无政治背景吃上了官司,又加上为解决生产所必需的煤、糠壳而投资的煤厂、米厂相继陷入困境,造成了资金拮据。
所以,“五粮液”虽获了金奖,却一直以小窖生产着少量的酒,“五粮液”的美名并未在市面上得以传扬。
1929年,宜宾盐业行公会会长、宜宾商会会长、刘文彩儿女亲家姜柏年,因好喝酒,在家中的茅台喝光之际,无意间听到宜宾商界名人孙望山等人提及了邓子均善酿酒之事,遂派人将邓子均叫来酿酒。
姜问邓能否造出好酒来,邓答道:可以,但因没有钱,也就只在小窖做过,还没有在大窖做过。
姜又问:给我做两窖要多少钱。
邓答道:200两银子足矣。
听完后,姜柏年遂道:“妈丨的,差钱不早说,来人,给他拿半箱银子来!”
又道:“你去做,不管出来的酒好坏都算我的”。
一切就绪后,第一次烤出之酒,味浓香烈,但尾味带涩,邓子均认为是荞子多了。复经二次烤作,结果涩味全无,但酒性带燥,便认为是玉米多了。再经研究准备三度重烤,不过,未烤之前,他曾邀请当时宜宾名医孙我山老师前来一同研究,而孙老师则根据医药配方的加减原理,结合四时季候以及曲药定量等情况,提出改进意见,然后进行第三次试制,结果涩燥均无,而且香浓味正,令姜伯年非常满意。
自此,邓子均便得宜宾上层人士的支持与庇护,根据这种由五粮科学配比,又在宜宾独有的老窖、气候、水质等条件下,酿制出了最成功的“五粮液”。
1931年,上海“利川东”商号再次来到宜宾,在“利川永”购买了50挑(每挑约140斤)约6000斤“散酒”,在改包装后运往美国檀香山、旧金山等地销售,获利颇丰、载誉归国。
为此,“利川东”特制一块题词为“名震全球”的彩缎横匾,上款为“叙州‘利川永’惠存”,下款为“上海‘利川东’敬赠”,敲锣打鼓,专程来宜给“利川永”贺喜,而此事亦惊动了整个宜宾酿酒界,亦让利川永大放异彩。
此后,以五种粮食酿制的“杂粮酒”在宜宾的一些槽坊也开始生产,带动着宜宾酿酒业的发展,奠定了宜宾在全国的酒都地位。
1932年,为保护自己创立的“五粮液”品牌不受侵犯,从而占领更大的市场,获取更多的利益,邓子均正式以“五粮液”名称向中华民国政府正式申请且成功注册了“五粮液”商标,并在中山街的铁石斋印制出“第一代五粮液商标”,“五粮液”美名从此耀世登场。
然而,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的1939年10月起,疯狂的日机开始对宜宾进行轰炸,邓子均不得不举家搬回南溪乡下避难,并将“利川永”租借给“钟三和”槽坊老板经营曲酒,“五粮液”生产经营陷入停顿。
1948年,作为邓子均重点培养的接丨班人——三儿子邓德福,从外江中学(现宜宾县二中)高中毕业后,协助父亲整理编写完成《五粮液酿制秘籍》(后人修改为《五粮液酿造精要》)。
同年,在邓子均的主导下进行分家析产,邓受之、邓德福正式接手“利川永”槽坊,着手主持恢复生产经营,大儿子邓龙光分得菜坝乡下的田地,举家务农。
不过,宜宾刚解放之处,一度曾土匪猖獗、交通不畅、外销困难,各家槽坊皆出现了存货堆积的问题,全市9家槽坊均感经营困难,为寻一条出路便提出了联合经营的思路,于1950年下半年,由利川永、长发升、钟三和、全恒昌、张万和、刘鼎兴、叶德盛、赵元兴、万利源长9家槽坊发起组建“宜宾大曲联营社”统一产销经营。
1951年底,“三反五反”运动开始,无人再顾得上经营管理之事,“宜宾大曲联营社”也就此夭折。
1952年,宜宾专卖公司国营酒厂成立,着手恢复“五粮液”生产。也是在这年的“三反五反”运动中,邓受之因“宜宾大曲联营社”经营相关事被打成“大老虎”,原“利川永”员工段阳春则借机带领几个兄弟挟持邓受之回到邓家,逼迫邓子均老先生交出了所谓的“秘方”,“利川永”槽坊也被迫由邓受之以每月30元的租金租借给了“宜宾国营二十四酒厂”,这件事对邓子均打击甚大,让其心灰意冷。
在社会丨主义改造时期,“利川永”等9家槽坊先后租赁给国家,成立了宜宾国营二十四酒厂。在恢复“五粮液”生产初期,自以为有多年“五粮液生产经验”的段阳春指挥酒厂投入8万多斤粮食开始酿制“五粮液”,却因工人对“五粮液”酿制关键工艺技术没有掌握,最终酿出了既不是酒,又不是水的混沌液体,他们立马找了当时宜宾所有的酿酒技师来想办法,均束手无策。
不得已,段阳春只好陪同厂长贾善宝带上新酿制的“酒”来到邓家,请教解决办法,邓子均以“人老了,眼睛看不清了、嘴里品不出味了”为由,婉言拒绝。
随后,宜宾市相关部门领导曾多次亲自前往邓家请教,皆被邓子均婉言谢绝。
宜宾国营二十四酒厂投入八万多斤粮食却出不了酒,这在当时造成了很负面的影响,因此,宜宾市政府和宜宾地区行政公署,地委统战部部长刘永玖、市委统战部部长舒厚忠亲自前往邓家拜望邓子均,并多次邀请邓子均到市统战部吃茶点摆龙门阵,但仍未打动他早已失望的心。
直至1953年5月份的一天,新任宜宾行署专员的李丨鹏听说此事后,立即令人在宜宾东街“桃园餐厅”亲自设宴邀请邓子均,并最终以诚意将其打动,而后,邓子均献出了自己的经验总结-----《陈氏秘方》,用以解决问题。
历时半年多的努力,邓子均指导酒厂工人从废渣中捞出一万八千多斤“五粮液”,总算挽回一些损失。
随后,邓子均被高薪聘请为酒厂的技术指导,总技师。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随着“五粮液”规模化的大生产,荞麦已然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最后也就用小麦替代了荞麦。
邓子均那时已是77岁的高龄,行动不便,只好乘黄包车到分散在城区的9家槽坊的每个车间指导生产“五粮液”。
1956年,在邓子均的指导下,“五粮液”酒在轻工业部主持的全国名曲酒评比中崭露头角,获得第一名,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1959年9月24日凌晨2点左右,83岁的邓子均老人在顺河街住宅安然离世,留下了他奉献给世人的“五粮液”,以及他奋斗一生的结晶《五粮液酿制秘籍》、五粮液原始注册商标,并由邓德福接丨班,薪火相传。
1963年,“五粮液”在第二届中国名酒评选中评为中国八大名酒之一,让“五粮液”获得中国名酒称号,自此耀居中国名酒之巅!
注:关于邓子均先生与五粮液的故事,部分摘自美篇号 1127029——飞翔诗话
故事到此结束,但五粮液,以及蜀酒的故事仍在继续,笔者也算了却童年的一桩心愿,为家人最爱喝的蜀酒之一五粮液撰写了一个感人而美好的故事。
天工造物第三个系列——《天工造物:蜀绣缘》即将在本站更新,感谢大家的支持?(′???`)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