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五代十国那些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知道这一次都是有风险的,一旦孟知祥造反,第一个就要杀掉朝廷派来的监军,然后祭旗。
就在李嗣源和安重诲发愁的时候,有个人主动请缨要求去蜀国做监军,这个人就是我们上面说的李严,李严主动要下了这个职位,他也是有自己的理由的,一方面他对于自己的口才十分的自信,另一方面他曾经到过蜀国,他觉得他对于蜀国十分的熟悉,自己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而最后就是他的私心了,他想靠着这个机会升迁一下,更进一步,毕竟富贵险中求,不冒险不干活还想升大官,这有点难度。
李嗣源和安重诲看李严主动要求去西川,很高兴,他们觉得没有人比李严更合适了,李严能力还不错,关键是有经验啊,之前能够灭掉蜀国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李严的情报搞得好。
于是李嗣源就下令封李严为西川监军,立刻上任。
孟知祥这边时刻观察着京城的动向,李严成为西川的监军,这消息第一时间就传到了孟知祥的耳朵里。
很多大将觉得这有点欺人太甚了,为啥要给他们安排监军,这个制度已经废除了得多少年了,为啥现在又开始使用了,这不是直接表现出了对于他们西川的不信任和防备吗?
因此这些大将们都要求孟知祥给李嗣源上书,让李嗣源把这个监军去掉,不能让李严来西川。
但是孟知祥却是很淡定,对他的部下很轻松的说道:“何必这样呢,这样做了反而是得罪了李嗣源,你们放心吧,我自有办法对付这个家伙。”
孟知祥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要结果掉李严的小命,他一直以来很有信心的原因就是他对于李严有大恩,我们一开头就说了当时孟知祥还没发达的时候就曾经救过李严一命,李严对于他也是很感激的,孟知祥希望李严能够给他个面子,不用翻脸,只需要展示一下军威,将李严吓走就行了。
结果没想到孟知祥的这一招李严根本不在意,兴致勃勃的看了一场军事表演反而对于这么强大的军事力量很感兴趣,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是害怕的样子,孟知祥失算了。
但是无路如何,李严那是肯定不能留在西川,要是李严留在这里,孟知祥就真的没有前途了,他的所作所为全部受到牵制,将来要是在这里时间长了,甚至能够和他叫板,那时候就完蛋了,所以孟知祥一方面是担心李严在这里对他不利,一方面则是恼怒李严忘恩负义,而且没有眼力,自己这么明显的想让他走,但是这家伙还是死皮赖脸的不走。
所以最终孟知祥只能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但是表面上对待李严还是很优厚的,整天就是吃喝玩乐,没事就请李严吃饭,这就是枭雄本色,喜怒不形于色。
这一次,孟知祥又请李严吃饭,李严屁颠屁颠的来了,他一点防备也没有,她觉得自己是皇帝派来的,而且还和孟知祥都很熟悉,孟知祥肯定不会怎么着他,但是他却是不明白,你都没给孟知祥面子,你怎么让孟知祥给你面子?
酒喝个差不多了,孟知祥开始对李严说道:“你之前奉诏出使见了王衍,回去以就劝说皇帝出兵讨伐蜀国,皇帝听了你的话,但是最终却是两国都灭亡。但是今天你又来到这里,蜀中的人都感到十分害怕,整天心神不宁的。况且整个天下都已经废掉了监军,你单独来监督我军,这是为什么呢?你来这里到底是啥意思?”
李严一听瞬间就反应过来了,孟知祥这是要找他的事情了,急忙从座位上起来,跪在了孟知祥的面前哭得泪眼滂沱希望孟知祥不要杀他,饶他一命。
但是孟知祥却淡淡的看了他一眼说道:“咱们是好朋友,原本我不应该杀你,我应该把你送走就行了,但是蜀地的百信们不愿意,在座的文臣武将们不愿意,他们对你的怒气大了。”(其实这些人对于李严有啥怒气,还不是你孟知祥的怒气。)
于是就派人把李严拉下高台,然后当场给了一刀,结果了小命,这家伙的命当年是孟知祥救得,现在又还给了孟知祥,呵呵。
其实在李严在出发前,他的母亲就曾经劝过他,不要到西川去,去了就回不来了,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还是很对的,他的母亲这么大的岁数了,什么事没经历过,经验丰富,但是李严不听,最终就是落了一个尸首异处的结局。
随后孟知祥让跟着李严来的随行人员将李严随便的安葬了,这些人哪里还敢在西川呆着,忙不迭的就跑了。
而孟知祥就给李嗣源一封奏疏解释了一下这件事:“李严假传皇帝的口谕,说是你让他代替我,我让我洛阳去找你,后来我证实这是假的,他又擅自赏赐将士,收买人心意图知道**,已经被我及时发现,杀死了,陛下你把西川放心交给我就行了。”
这封奏疏自然是让安重诲和李嗣源十分的生气,但是他们却也没啥可说的,他没有办法证明这是假的,西川距离洛阳还是比较远,所以虽然他们心里都知道这是假的,但是也没办法,孟知祥手里有兵,这就足以让他忌惮了,最起码不能来硬的,只能一点一点的从长计议。
所以这一次李嗣源和安重诲损兵折将,但是对于孟知祥却是没啥损失,或许李嗣源唯一的收获就是更加坚定了了孟知祥要造反的念头,所以他要做出一系列的防范措施,而这件事的实施人员就是安重诲,安重诲一直以来都是鼓吹孟知祥威胁论的。
我们上面说了孟知祥的家人已经被李嗣源放了回来,此时刚好走到了凤翔,凤翔节度使李从俨(李茂贞的儿子)‘他此时也听说了西川监军刚去了没几天就被杀死了,他估摸着孟知祥心里想着造反了,为了表忠心,给李嗣源留下来一个好印象,于是就拦住了孟知祥的家人,不让他他们过凤翔,但是也没虐待孟知祥的家人,好酒好菜招待着,但是却限制了自由。
旋即就给李嗣源传了消息过去:“孟知祥的家人已经到了凤翔被我看住了,你要不要把他们做人质,要的话我给你送到洛阳去。”
李嗣源一听也没在意,人质肯定是不能扣,事后就算是孟知祥造反了,这些人质也不能乱杀,毕竟还有个长公主在里面呢,而杀了这些人对于孟知祥也没多大的伤害,真正的枭雄早就看破了这些世俗的感情,就像是曹操那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就把枭雄们的感情观淋漓尽致的抒发出来了,真正的枭雄那是不会被这些儿女私情所影响的。
李嗣源也算是英雄,他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也就么有在这件事上为难他,给李从俨下令让李从俨送孟知祥的家人离开。
但是李嗣源或许没想到他这一次看着对于孟知祥是一个宽大处理,但是她送走的这群人里面有个孟仁赞也就是后里的孟昶,这家伙和王衍差不多,最终也是他败掉了孟知祥的江山。
当时要是李嗣源拦住了孟知祥的家人,甚至最终将孟仁赞杀死了,或许蜀国的结局会不一样,或许赵匡胤不会选择首先灭掉衰败不堪的蜀国。
这一切或许真的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就像一句老话说的:“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未完待续)
知道这一次都是有风险的,一旦孟知祥造反,第一个就要杀掉朝廷派来的监军,然后祭旗。
就在李嗣源和安重诲发愁的时候,有个人主动请缨要求去蜀国做监军,这个人就是我们上面说的李严,李严主动要下了这个职位,他也是有自己的理由的,一方面他对于自己的口才十分的自信,另一方面他曾经到过蜀国,他觉得他对于蜀国十分的熟悉,自己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而最后就是他的私心了,他想靠着这个机会升迁一下,更进一步,毕竟富贵险中求,不冒险不干活还想升大官,这有点难度。
李嗣源和安重诲看李严主动要求去西川,很高兴,他们觉得没有人比李严更合适了,李严能力还不错,关键是有经验啊,之前能够灭掉蜀国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李严的情报搞得好。
于是李嗣源就下令封李严为西川监军,立刻上任。
孟知祥这边时刻观察着京城的动向,李严成为西川的监军,这消息第一时间就传到了孟知祥的耳朵里。
很多大将觉得这有点欺人太甚了,为啥要给他们安排监军,这个制度已经废除了得多少年了,为啥现在又开始使用了,这不是直接表现出了对于他们西川的不信任和防备吗?
因此这些大将们都要求孟知祥给李嗣源上书,让李嗣源把这个监军去掉,不能让李严来西川。
但是孟知祥却是很淡定,对他的部下很轻松的说道:“何必这样呢,这样做了反而是得罪了李嗣源,你们放心吧,我自有办法对付这个家伙。”
孟知祥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要结果掉李严的小命,他一直以来很有信心的原因就是他对于李严有大恩,我们一开头就说了当时孟知祥还没发达的时候就曾经救过李严一命,李严对于他也是很感激的,孟知祥希望李严能够给他个面子,不用翻脸,只需要展示一下军威,将李严吓走就行了。
结果没想到孟知祥的这一招李严根本不在意,兴致勃勃的看了一场军事表演反而对于这么强大的军事力量很感兴趣,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是害怕的样子,孟知祥失算了。
但是无路如何,李严那是肯定不能留在西川,要是李严留在这里,孟知祥就真的没有前途了,他的所作所为全部受到牵制,将来要是在这里时间长了,甚至能够和他叫板,那时候就完蛋了,所以孟知祥一方面是担心李严在这里对他不利,一方面则是恼怒李严忘恩负义,而且没有眼力,自己这么明显的想让他走,但是这家伙还是死皮赖脸的不走。
所以最终孟知祥只能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但是表面上对待李严还是很优厚的,整天就是吃喝玩乐,没事就请李严吃饭,这就是枭雄本色,喜怒不形于色。
这一次,孟知祥又请李严吃饭,李严屁颠屁颠的来了,他一点防备也没有,她觉得自己是皇帝派来的,而且还和孟知祥都很熟悉,孟知祥肯定不会怎么着他,但是他却是不明白,你都没给孟知祥面子,你怎么让孟知祥给你面子?
酒喝个差不多了,孟知祥开始对李严说道:“你之前奉诏出使见了王衍,回去以就劝说皇帝出兵讨伐蜀国,皇帝听了你的话,但是最终却是两国都灭亡。但是今天你又来到这里,蜀中的人都感到十分害怕,整天心神不宁的。况且整个天下都已经废掉了监军,你单独来监督我军,这是为什么呢?你来这里到底是啥意思?”
李严一听瞬间就反应过来了,孟知祥这是要找他的事情了,急忙从座位上起来,跪在了孟知祥的面前哭得泪眼滂沱希望孟知祥不要杀他,饶他一命。
但是孟知祥却淡淡的看了他一眼说道:“咱们是好朋友,原本我不应该杀你,我应该把你送走就行了,但是蜀地的百信们不愿意,在座的文臣武将们不愿意,他们对你的怒气大了。”(其实这些人对于李严有啥怒气,还不是你孟知祥的怒气。)
于是就派人把李严拉下高台,然后当场给了一刀,结果了小命,这家伙的命当年是孟知祥救得,现在又还给了孟知祥,呵呵。
其实在李严在出发前,他的母亲就曾经劝过他,不要到西川去,去了就回不来了,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还是很对的,他的母亲这么大的岁数了,什么事没经历过,经验丰富,但是李严不听,最终就是落了一个尸首异处的结局。
随后孟知祥让跟着李严来的随行人员将李严随便的安葬了,这些人哪里还敢在西川呆着,忙不迭的就跑了。
而孟知祥就给李嗣源一封奏疏解释了一下这件事:“李严假传皇帝的口谕,说是你让他代替我,我让我洛阳去找你,后来我证实这是假的,他又擅自赏赐将士,收买人心意图知道**,已经被我及时发现,杀死了,陛下你把西川放心交给我就行了。”
这封奏疏自然是让安重诲和李嗣源十分的生气,但是他们却也没啥可说的,他没有办法证明这是假的,西川距离洛阳还是比较远,所以虽然他们心里都知道这是假的,但是也没办法,孟知祥手里有兵,这就足以让他忌惮了,最起码不能来硬的,只能一点一点的从长计议。
所以这一次李嗣源和安重诲损兵折将,但是对于孟知祥却是没啥损失,或许李嗣源唯一的收获就是更加坚定了了孟知祥要造反的念头,所以他要做出一系列的防范措施,而这件事的实施人员就是安重诲,安重诲一直以来都是鼓吹孟知祥威胁论的。
我们上面说了孟知祥的家人已经被李嗣源放了回来,此时刚好走到了凤翔,凤翔节度使李从俨(李茂贞的儿子)‘他此时也听说了西川监军刚去了没几天就被杀死了,他估摸着孟知祥心里想着造反了,为了表忠心,给李嗣源留下来一个好印象,于是就拦住了孟知祥的家人,不让他他们过凤翔,但是也没虐待孟知祥的家人,好酒好菜招待着,但是却限制了自由。
旋即就给李嗣源传了消息过去:“孟知祥的家人已经到了凤翔被我看住了,你要不要把他们做人质,要的话我给你送到洛阳去。”
李嗣源一听也没在意,人质肯定是不能扣,事后就算是孟知祥造反了,这些人质也不能乱杀,毕竟还有个长公主在里面呢,而杀了这些人对于孟知祥也没多大的伤害,真正的枭雄早就看破了这些世俗的感情,就像是曹操那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就把枭雄们的感情观淋漓尽致的抒发出来了,真正的枭雄那是不会被这些儿女私情所影响的。
李嗣源也算是英雄,他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也就么有在这件事上为难他,给李从俨下令让李从俨送孟知祥的家人离开。
但是李嗣源或许没想到他这一次看着对于孟知祥是一个宽大处理,但是她送走的这群人里面有个孟仁赞也就是后里的孟昶,这家伙和王衍差不多,最终也是他败掉了孟知祥的江山。
当时要是李嗣源拦住了孟知祥的家人,甚至最终将孟仁赞杀死了,或许蜀国的结局会不一样,或许赵匡胤不会选择首先灭掉衰败不堪的蜀国。
这一切或许真的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就像一句老话说的:“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