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综]母仪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元璋没有意识到,或者说意识到了,也没有打算收敛,他在舒云这里,从来不会忌讳谈起什么政事,相反,在其他女人那里,他对于这些事情,那是绝口不提的。
有的时候,他觉得舒云是唯一一个能跟得上他思路的人,便是下面那些大臣,也没人能够理解他,但是有的时候,他又觉得舒云非常遥远,并不知道舒云的一些动作到底是想要做什么!但是,他的直觉告诉他,舒云并没有什么恶意,对于未来也是有着很大好处的。
朱元璋天性多疑,但是在面对舒云的时候,却总是很难升起对舒云的怀疑。舒云没有太多的私心,她对于奢侈的生活没太多兴趣,也不像是一些后院的夫人一样热衷于交际,她对于这种女性之间的社交,很多时候是比较厌烦的。某种意义上来说,舒云一点也不像是通常意义上的女性,反而像是一个改革变法的人,好在她搞出来的东西,并没有如何动到其他人的利益,其他人的变法是将现有的饼重新分配,而舒云做出来的事情是另外再做一个饼进行分配。
因此,尽管有人对舒云的行为有些想法,但是除了嘴上说几句之外,并不会做出什么破坏性的事情来,因为这其实与他们无关,甚至他们也得了一定的好处。别的不说,下面百姓有钱了,人家就敢消费了啊!就算大家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自家赚的钱多了,这是能感觉得出来的。
舒云的女儿出生的时候,方国珍也被打败了,虽说有一部分余党四处逃散,但是,他们也掀不起多少风浪来了。
舒云给这个女儿取名叫做朱樨,也是按照朱标他们的排行取的名字,她不能从小就让女儿感觉到自个跟自个的兄弟有什么区别,这会折了她的心气,一个人自个都觉得自己跟别人不同,做不到他们能做到的事情,那么,他们就真的做不到了。
捷报传来的时候,朱樨刚刚出生,朱元璋也觉得这个孩子命里带福,因此,对于舒云让这个女儿跟儿子一样取名并没有什么意见,他跟舒云的孩子,将来也是公主里头最尊贵的一个,一个名字算得了什么!
孙氏倒是觉得有些不满,她女儿才是朱元璋的长女,至今连个正经的名字都没有,下人都是叫一声大郡主,也没个封号什么的,只是,孙氏也就是心里不平而已,实际上,在清朝之前,嫡庶都是非常分明的,看看明朝皇帝怎么挑继承人的就知道了,有嫡子的就选嫡子,没有嫡子就选长子,像是下面那些藩王,如果没有嫡子的话,王位都是要降等承袭的。
这年头,子凭母贵,不是随便说说的,孙氏如今可不是十多年后的贵妃,连侧妃都不是,虽说生了个女儿,还是长女,但是,在嫡女出生之后,这个庶长女也就没那么值钱了!
另外就是,孙氏其实是有些害怕舒云的,虽说舒云对于下面的侧妃侍妾都是一副非常公正温和的样子,但是,孙氏能够感觉得出来,这是因为舒云压根没将她们这些侧妃侍妾之流真正放在心上。至于想要通过讨好朱元璋,换来什么好处,那也是想也别想,朱元璋如今满心都是他的雄图霸业,对于儿女情长,压根没什么兴趣,或者说,在朱元璋眼里,无论是侧妃,还是侍妾,其实就是玩意儿,并不真的放在心上,也就是舒云,因为当年几度共患难,这才得了朱元璋几分心意。
所以,孙氏即便心中有些酸意,却也只是想着,借此机会给自个女儿也讨个名字,其他的,却是不敢多想。
实际上,她多想也没用,朱元璋什么人啊,打起仗来,简直是马不停蹄,就像是刚打败了张士诚,都没来得及休整呢,就跑去将方国珍顺便消灭掉了!这边才班师回朝呢,朱元璋就趁热打铁,准备进攻中原了!
老实说,这几年的时候,元廷那边已经是乱成一团了,南方打得如火如荼,北方形势也很糟糕。蒙古人里头也有能人,但是一个王朝到了崩溃的时候,什么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
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元廷上层但凡是有点见识的,都知道中原是待不住了,许多手里头有点兵马的,一个个都在忙着搜刮财富,准备撤回草原,重新占据一块肥美的草场,更多的人,还在争权夺利,倒不是他们看不到危机,而是觉得,蒙古人入关之后,繁衍得太多了,全部跑回去,草原压根承受不住这么多的人口,与其到时候再互相厮杀,不如现在,就先借刀杀人,将自个的对头势力削弱一些。
作为元廷的皇帝,元顺帝其实是最悲催的一个,他不是什么昏庸的皇帝,相反,他其实颇有些能耐,当初继位没几年,就扳倒了权臣,之后,又想要缓和民族矛盾,重用汉族儒生,问题是,他运气太糟糕,脱脱隐退之后,也没个能镇得住下面的人,最重要的是,吏治败坏太严重,他根本无力回天,任何善政到了下面执行的时候,立马就变了个花样,查贪腐的,下去之后,贪腐更严重,加上天灾频发,下面自然是民不聊生,这才是白莲教红巾军得以迅速壮大的根基所在。
一个王朝到了最后,就是财政崩溃,脱脱出了个馊主意,就是发行纸币,这玩意在没有足够信用保障的情况下,就是耍流氓,到了二十一世纪了,还有国家因为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几千个亿才能买一个西红柿呢,放在这个时代,那简直是灾难,明晃晃地抢钱。
再有能耐的皇帝,遇到这种情况,也要麻爪了,元顺帝连遭挫折之后,也开始破罐破摔起来,脱脱一开始的时候,的确是一副贤相的模样,但是等到搞出纸币事情之后,元顺帝就觉得,这位也不靠谱。何况,人总是喜欢将责任推脱给别人的,逆耳忠言这种事情,大家都不喜欢听,所以,理所当然的,元顺帝开始连出昏招。
元廷如今的情况可比前些年的江南还要糟糕,元廷几个军阀在中原混战,元顺帝早就控制不住局势了,一直到朱元璋将山东河南都攻打下来了,元廷那边还一团乱麻一般。
朱元璋没有意识到,或者说意识到了,也没有打算收敛,他在舒云这里,从来不会忌讳谈起什么政事,相反,在其他女人那里,他对于这些事情,那是绝口不提的。
有的时候,他觉得舒云是唯一一个能跟得上他思路的人,便是下面那些大臣,也没人能够理解他,但是有的时候,他又觉得舒云非常遥远,并不知道舒云的一些动作到底是想要做什么!但是,他的直觉告诉他,舒云并没有什么恶意,对于未来也是有着很大好处的。
朱元璋天性多疑,但是在面对舒云的时候,却总是很难升起对舒云的怀疑。舒云没有太多的私心,她对于奢侈的生活没太多兴趣,也不像是一些后院的夫人一样热衷于交际,她对于这种女性之间的社交,很多时候是比较厌烦的。某种意义上来说,舒云一点也不像是通常意义上的女性,反而像是一个改革变法的人,好在她搞出来的东西,并没有如何动到其他人的利益,其他人的变法是将现有的饼重新分配,而舒云做出来的事情是另外再做一个饼进行分配。
因此,尽管有人对舒云的行为有些想法,但是除了嘴上说几句之外,并不会做出什么破坏性的事情来,因为这其实与他们无关,甚至他们也得了一定的好处。别的不说,下面百姓有钱了,人家就敢消费了啊!就算大家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自家赚的钱多了,这是能感觉得出来的。
舒云的女儿出生的时候,方国珍也被打败了,虽说有一部分余党四处逃散,但是,他们也掀不起多少风浪来了。
舒云给这个女儿取名叫做朱樨,也是按照朱标他们的排行取的名字,她不能从小就让女儿感觉到自个跟自个的兄弟有什么区别,这会折了她的心气,一个人自个都觉得自己跟别人不同,做不到他们能做到的事情,那么,他们就真的做不到了。
捷报传来的时候,朱樨刚刚出生,朱元璋也觉得这个孩子命里带福,因此,对于舒云让这个女儿跟儿子一样取名并没有什么意见,他跟舒云的孩子,将来也是公主里头最尊贵的一个,一个名字算得了什么!
孙氏倒是觉得有些不满,她女儿才是朱元璋的长女,至今连个正经的名字都没有,下人都是叫一声大郡主,也没个封号什么的,只是,孙氏也就是心里不平而已,实际上,在清朝之前,嫡庶都是非常分明的,看看明朝皇帝怎么挑继承人的就知道了,有嫡子的就选嫡子,没有嫡子就选长子,像是下面那些藩王,如果没有嫡子的话,王位都是要降等承袭的。
这年头,子凭母贵,不是随便说说的,孙氏如今可不是十多年后的贵妃,连侧妃都不是,虽说生了个女儿,还是长女,但是,在嫡女出生之后,这个庶长女也就没那么值钱了!
另外就是,孙氏其实是有些害怕舒云的,虽说舒云对于下面的侧妃侍妾都是一副非常公正温和的样子,但是,孙氏能够感觉得出来,这是因为舒云压根没将她们这些侧妃侍妾之流真正放在心上。至于想要通过讨好朱元璋,换来什么好处,那也是想也别想,朱元璋如今满心都是他的雄图霸业,对于儿女情长,压根没什么兴趣,或者说,在朱元璋眼里,无论是侧妃,还是侍妾,其实就是玩意儿,并不真的放在心上,也就是舒云,因为当年几度共患难,这才得了朱元璋几分心意。
所以,孙氏即便心中有些酸意,却也只是想着,借此机会给自个女儿也讨个名字,其他的,却是不敢多想。
实际上,她多想也没用,朱元璋什么人啊,打起仗来,简直是马不停蹄,就像是刚打败了张士诚,都没来得及休整呢,就跑去将方国珍顺便消灭掉了!这边才班师回朝呢,朱元璋就趁热打铁,准备进攻中原了!
老实说,这几年的时候,元廷那边已经是乱成一团了,南方打得如火如荼,北方形势也很糟糕。蒙古人里头也有能人,但是一个王朝到了崩溃的时候,什么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
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元廷上层但凡是有点见识的,都知道中原是待不住了,许多手里头有点兵马的,一个个都在忙着搜刮财富,准备撤回草原,重新占据一块肥美的草场,更多的人,还在争权夺利,倒不是他们看不到危机,而是觉得,蒙古人入关之后,繁衍得太多了,全部跑回去,草原压根承受不住这么多的人口,与其到时候再互相厮杀,不如现在,就先借刀杀人,将自个的对头势力削弱一些。
作为元廷的皇帝,元顺帝其实是最悲催的一个,他不是什么昏庸的皇帝,相反,他其实颇有些能耐,当初继位没几年,就扳倒了权臣,之后,又想要缓和民族矛盾,重用汉族儒生,问题是,他运气太糟糕,脱脱隐退之后,也没个能镇得住下面的人,最重要的是,吏治败坏太严重,他根本无力回天,任何善政到了下面执行的时候,立马就变了个花样,查贪腐的,下去之后,贪腐更严重,加上天灾频发,下面自然是民不聊生,这才是白莲教红巾军得以迅速壮大的根基所在。
一个王朝到了最后,就是财政崩溃,脱脱出了个馊主意,就是发行纸币,这玩意在没有足够信用保障的情况下,就是耍流氓,到了二十一世纪了,还有国家因为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几千个亿才能买一个西红柿呢,放在这个时代,那简直是灾难,明晃晃地抢钱。
再有能耐的皇帝,遇到这种情况,也要麻爪了,元顺帝连遭挫折之后,也开始破罐破摔起来,脱脱一开始的时候,的确是一副贤相的模样,但是等到搞出纸币事情之后,元顺帝就觉得,这位也不靠谱。何况,人总是喜欢将责任推脱给别人的,逆耳忠言这种事情,大家都不喜欢听,所以,理所当然的,元顺帝开始连出昏招。
元廷如今的情况可比前些年的江南还要糟糕,元廷几个军阀在中原混战,元顺帝早就控制不住局势了,一直到朱元璋将山东河南都攻打下来了,元廷那边还一团乱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