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清山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这样说来的话,还有第二?"
"是!"他说:"第二便是屯田。漕帮自古以来便有公私二项屯田之政,一来是为纳粮之用;二来也是为了有一笔公出的银子,用来支付各种所需的费用;三来,便是为了无船可行的漕丁找一份营生。自嘉道朝以来,漕丁务农者益少,更多的都是把自己的私田转而交给佃户耕种。自己则坐而取利。"
皇帝知道,这种做法就如同把关外的土地分给那些无主无业的旗人耕种一样,皇帝的命令下达,却往往起不到任何的实际作用。想来就是按照杨殿邦所说的下一道旨意,怕也是应者寥寥吧?当下也不说话,只是听他继续陈述。
"第三种办法就是按照现今已有的店铺,酒肆,食寮,驿馆安置剩余的漕丁。如果三管齐下的话,以臣愚见,当可收容绝大多数的漕丁,不使其成为乱民,流民。"
"还有一种方法是你没有想到的。那便是将这些人组织起来,成立我大清的第一支海上武装!"
"海上...武装?"杨殿邦大吃一惊:"皇上的话,莫不是成立海军吗?"
这句话问得殊堪无礼,一句话出口就又矮身跪了下来:"臣言语失措,请皇上责罚。"
"起来说话。"皇帝没有动气,从御座上站起来,俯视着他:"杨殿邦,你是什么时候考取的功名?"
"...臣是仁宗(嘉庆)十九年考取的进士。"
"既然这样,于道光二十二年之事,你知道的很清楚了?"
他当然知道皇上指的是什么,赶忙一躬身:"是!臣知道。"
"英夷撮尔小国,不远万里,以疲师犯我大清,在此事结束之前,又有谁知道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皇帝冷笑着,说:"朕时值年幼,于政事尚在懵懂,依稀记得皇考为此事宵衣旰食,彻夜不眠,深以愧对祖宗而寝食难安。"
"君忧臣辱!臣其时身在京中,深以不能为君父分忧而惭愧无地。"
皇帝没有为他这样的自矢忠悃(音捆)而动心,继续说道:"朕在潜邸之时,于上书房研读史书,心中既为我大清为此等蛮夷小国任意欺凌为耻,又深以为诧异。待年长几岁终于明白:这皆是我大清武备不修之故!特别是于浩瀚的大海之上,时至今天,我朝尚无一支可以可以纵横七海的海军!"
杨殿邦听得呆住了,他原本以为皇帝此番召他进京,只是为了漕运之事,谁知道在这年轻的皇帝心中,竟然有着这样宏大的抱负?
"朕读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1年的一段上谕让朕有感于心。那段上谕是这样说的:'...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
口中提及圣祖皇帝,君臣两个各自离座,老臣更是毕恭毕敬:"圣祖仁皇帝天纵之姿,诚是我的大清明君典范。"
"...诚如圣祖仁皇帝所言,修缮长城所费几何?又不可面面俱到,只可做消极抵抗。海防也是同样。我大清海岸绵长,若是处处修建炮台,耗资砩靡尚在其次,夷人的船却是可以活动的,此处有炮台,久攻不下,转而到其他沿海城镇抢攻,我大清兵勇疲于奔命,更无御敌于国门之外之法。久而久之,养此无用之兵,必成朝廷赘疣。与其这样,不如把养兵之资拿出来,做兴建我大清第一支海上武装的经费。第一可以解决漕运改为海运造成的冗员之弊,二来也可以做到何处有警,驾船到何处迎敌。"
"皇上圣虑周远,臣自愧不如。"
"不要你拍朕的马屁。"皇帝缓缓坐下:"此事只是朕的构思,距离真正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总是要靠你和朝中大臣宣力辅佐,方可以尽其全功。"
"臣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那倒不至于,不过,不论是漕运之事,还是漕丁安置抚慰一事,你..."他停了一下:"怕是会很受那些清流之士的抨击,也会替朕受很多的委屈啊。"
杨殿邦最后一次跪倒:"只要于我大清有利,于皇上有利,于万民有利,便是让臣受尽天下万夫所指,也在所不惜。"
"如此甚好!"皇帝最后说道:"不过你放心,只要你用心办差,便不用担心朝中有人会对你挑挑拣拣,万事有朕为你做主,尽管放手去做。"(未完待续)
/>
"这样说来的话,还有第二?"
"是!"他说:"第二便是屯田。漕帮自古以来便有公私二项屯田之政,一来是为纳粮之用;二来也是为了有一笔公出的银子,用来支付各种所需的费用;三来,便是为了无船可行的漕丁找一份营生。自嘉道朝以来,漕丁务农者益少,更多的都是把自己的私田转而交给佃户耕种。自己则坐而取利。"
皇帝知道,这种做法就如同把关外的土地分给那些无主无业的旗人耕种一样,皇帝的命令下达,却往往起不到任何的实际作用。想来就是按照杨殿邦所说的下一道旨意,怕也是应者寥寥吧?当下也不说话,只是听他继续陈述。
"第三种办法就是按照现今已有的店铺,酒肆,食寮,驿馆安置剩余的漕丁。如果三管齐下的话,以臣愚见,当可收容绝大多数的漕丁,不使其成为乱民,流民。"
"还有一种方法是你没有想到的。那便是将这些人组织起来,成立我大清的第一支海上武装!"
"海上...武装?"杨殿邦大吃一惊:"皇上的话,莫不是成立海军吗?"
这句话问得殊堪无礼,一句话出口就又矮身跪了下来:"臣言语失措,请皇上责罚。"
"起来说话。"皇帝没有动气,从御座上站起来,俯视着他:"杨殿邦,你是什么时候考取的功名?"
"...臣是仁宗(嘉庆)十九年考取的进士。"
"既然这样,于道光二十二年之事,你知道的很清楚了?"
他当然知道皇上指的是什么,赶忙一躬身:"是!臣知道。"
"英夷撮尔小国,不远万里,以疲师犯我大清,在此事结束之前,又有谁知道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皇帝冷笑着,说:"朕时值年幼,于政事尚在懵懂,依稀记得皇考为此事宵衣旰食,彻夜不眠,深以愧对祖宗而寝食难安。"
"君忧臣辱!臣其时身在京中,深以不能为君父分忧而惭愧无地。"
皇帝没有为他这样的自矢忠悃(音捆)而动心,继续说道:"朕在潜邸之时,于上书房研读史书,心中既为我大清为此等蛮夷小国任意欺凌为耻,又深以为诧异。待年长几岁终于明白:这皆是我大清武备不修之故!特别是于浩瀚的大海之上,时至今天,我朝尚无一支可以可以纵横七海的海军!"
杨殿邦听得呆住了,他原本以为皇帝此番召他进京,只是为了漕运之事,谁知道在这年轻的皇帝心中,竟然有着这样宏大的抱负?
"朕读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1年的一段上谕让朕有感于心。那段上谕是这样说的:'...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
口中提及圣祖皇帝,君臣两个各自离座,老臣更是毕恭毕敬:"圣祖仁皇帝天纵之姿,诚是我的大清明君典范。"
"...诚如圣祖仁皇帝所言,修缮长城所费几何?又不可面面俱到,只可做消极抵抗。海防也是同样。我大清海岸绵长,若是处处修建炮台,耗资砩靡尚在其次,夷人的船却是可以活动的,此处有炮台,久攻不下,转而到其他沿海城镇抢攻,我大清兵勇疲于奔命,更无御敌于国门之外之法。久而久之,养此无用之兵,必成朝廷赘疣。与其这样,不如把养兵之资拿出来,做兴建我大清第一支海上武装的经费。第一可以解决漕运改为海运造成的冗员之弊,二来也可以做到何处有警,驾船到何处迎敌。"
"皇上圣虑周远,臣自愧不如。"
"不要你拍朕的马屁。"皇帝缓缓坐下:"此事只是朕的构思,距离真正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总是要靠你和朝中大臣宣力辅佐,方可以尽其全功。"
"臣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那倒不至于,不过,不论是漕运之事,还是漕丁安置抚慰一事,你..."他停了一下:"怕是会很受那些清流之士的抨击,也会替朕受很多的委屈啊。"
杨殿邦最后一次跪倒:"只要于我大清有利,于皇上有利,于万民有利,便是让臣受尽天下万夫所指,也在所不惜。"
"如此甚好!"皇帝最后说道:"不过你放心,只要你用心办差,便不用担心朝中有人会对你挑挑拣拣,万事有朕为你做主,尽管放手去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