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挽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魏良卿刚刚鼓起的最后一点勇气,顿时被崇祯的训斥给吹散了。多日来惶恐不安的他,顿时情绪崩溃了,他涕泪俱下的趴在地上求饶道:“陛下饶命啊,草民知罪了,草民愿意削去爵位,重新回乡下种田去,求陛下开恩啊。”
王承恩面无表情的站在书桌边上,低头注视着地面,似乎对眼前的一切充耳不闻。
然而他心里却如明镜一般,知道魏良卿这是过关了。如果崇祯真要办魏良卿,就不会特意把魏良卿叫过来训斥一通。如此看来,魏忠贤未必就这么倒台了,陛下大约还是想要用魏忠贤的。
王承恩心里马上就起了打算,陛下再怎么用魏忠贤,也不会把他召回京城了。对于这种不会和自己争夺陛下欢心的过气大太监,他到是可以派人示好一二,毕竟魏忠贤权倾一时,手上总还是有些外朝关系的。
王承恩知道他是肯定要进司礼监的,但是从一开始就被打发到信王身边的他,对于外朝的文官是一无所知。而一个没有文官支持的司礼监太监,就跟盲人骑瞎马一样,什么时候掉进文官给他挖的坑,他都不知道。
虽然王承恩不喜欢揽权,但是他也没高尚到要把属于自己的权力让给别人。在权力上讲谦让,无疑就是在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
不管王承恩愿意不愿意,他都有必要建立一个沟通外朝的渠道,这样他将来进入司礼监之后,才不会两眼一抹黑,被外朝的文官们摆布。
崇祯刚刚登基的时候,王承恩认为魏忠贤必定是要倒台的,所以他也不愿意和魏忠贤的人有来往,生怕受到牵连。
而到了今天,崇祯的帝位已经稳定了下来,朝中新旧势力的交接,也开始慢慢露出了眉目。崇祯放逐了魏忠贤,把崔呈秀赶回了家,又同意召回了几名被魏忠贤赶出京城的东林党人,朝中的局势并没有出现什么激烈的变化。
这个时候不管是内朝的太监们,还是外朝的文官们,都一致认为崇祯是一个喜欢玩权力平衡的皇帝,他既没有偏向东林党人,也没有死死护着阉党。
这样一来,虽然期待新帝上位后,朝政会有大变化的东林党人,稍稍有些失落。但是大多数人都松了口气,起码天启5、6年间,那种残酷而激烈的党争是不太会出现了,有些人就不用喘喘不安的担心被清算了。
既然崇祯没有特殊的政治偏好,那么魏忠贤手中掌握的文官势力,就成了信王身边出身的各亲信太监的垂涎之物了。谁都知道,一旦谁接手了魏忠贤手中的势力,就标志着他成为了宫内第一太监了。
按照以往的宫中潜规则,这第一太监的名头,自然是崇祯身边形影不离的王承恩了。但是崇祯登基后,重新整理了都知监后,数月之内,都知监的势力已经在宫内迅速崛起了。
都知监掌印太监王德化,佥书张省声风头,已经隐隐压过了司礼监的各位太监了。虽然信王府出身的太监,只有王承恩现在跟在司礼监学习,算是半个司礼监的人,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崇祯为王承恩接管司礼监铺路。
但是以往统管内外朝,一家独大的司礼监,现在却遭到了都知监的挑战。司礼监虽然现在还能安排各衙门做事,但是各衙门官职的调配升降,却掌握在了都知监手中,更别提都知监还有一个审计司,用来考核各衙门办事的效果。
失去了人事权力和监管权力,司礼监的各位太监们立刻发现,这些以往对自己吩咐唯唯诺诺的各衙门太监们,现在动不动就拿条例和权责来说事。
王体乾曾经忿忿不平的向崇祯告了一状,结果崇祯只是召集了各衙门首领太监,让他们保持对司礼监的尊重之外,并没有改回任何东西,反倒是让都知监给司礼监每人发了一本,宫内各衙门办事指南及宫中人员行为守则。
如此一来,宫内众人顿时明白了,司礼监虽然名义上还是二十四衙门之首,但是宫内二十四衙门的管理权力,已经转移到了都知监手上了。
自此司礼监主外朝,都知监主内朝的格局渐渐成形了。都知监声名鹊起的同时,掌印太监王德化的声望也水涨船高了。这让还没有正式进入司礼监的王承恩有些不安了,如果不是崇祯把东厂交到了他手中,王承恩差点都以为自己要失宠了。
看着王德化在宫内洋洋得意的样子,王承恩不得不绞尽脑汁,也想要做点成绩出来了。想要让司礼监夺回都知监的权力,在王体乾试过之后,王承恩立刻知道是不可能... -->>
魏良卿刚刚鼓起的最后一点勇气,顿时被崇祯的训斥给吹散了。多日来惶恐不安的他,顿时情绪崩溃了,他涕泪俱下的趴在地上求饶道:“陛下饶命啊,草民知罪了,草民愿意削去爵位,重新回乡下种田去,求陛下开恩啊。”
王承恩面无表情的站在书桌边上,低头注视着地面,似乎对眼前的一切充耳不闻。
然而他心里却如明镜一般,知道魏良卿这是过关了。如果崇祯真要办魏良卿,就不会特意把魏良卿叫过来训斥一通。如此看来,魏忠贤未必就这么倒台了,陛下大约还是想要用魏忠贤的。
王承恩心里马上就起了打算,陛下再怎么用魏忠贤,也不会把他召回京城了。对于这种不会和自己争夺陛下欢心的过气大太监,他到是可以派人示好一二,毕竟魏忠贤权倾一时,手上总还是有些外朝关系的。
王承恩知道他是肯定要进司礼监的,但是从一开始就被打发到信王身边的他,对于外朝的文官是一无所知。而一个没有文官支持的司礼监太监,就跟盲人骑瞎马一样,什么时候掉进文官给他挖的坑,他都不知道。
虽然王承恩不喜欢揽权,但是他也没高尚到要把属于自己的权力让给别人。在权力上讲谦让,无疑就是在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
不管王承恩愿意不愿意,他都有必要建立一个沟通外朝的渠道,这样他将来进入司礼监之后,才不会两眼一抹黑,被外朝的文官们摆布。
崇祯刚刚登基的时候,王承恩认为魏忠贤必定是要倒台的,所以他也不愿意和魏忠贤的人有来往,生怕受到牵连。
而到了今天,崇祯的帝位已经稳定了下来,朝中新旧势力的交接,也开始慢慢露出了眉目。崇祯放逐了魏忠贤,把崔呈秀赶回了家,又同意召回了几名被魏忠贤赶出京城的东林党人,朝中的局势并没有出现什么激烈的变化。
这个时候不管是内朝的太监们,还是外朝的文官们,都一致认为崇祯是一个喜欢玩权力平衡的皇帝,他既没有偏向东林党人,也没有死死护着阉党。
这样一来,虽然期待新帝上位后,朝政会有大变化的东林党人,稍稍有些失落。但是大多数人都松了口气,起码天启5、6年间,那种残酷而激烈的党争是不太会出现了,有些人就不用喘喘不安的担心被清算了。
既然崇祯没有特殊的政治偏好,那么魏忠贤手中掌握的文官势力,就成了信王身边出身的各亲信太监的垂涎之物了。谁都知道,一旦谁接手了魏忠贤手中的势力,就标志着他成为了宫内第一太监了。
按照以往的宫中潜规则,这第一太监的名头,自然是崇祯身边形影不离的王承恩了。但是崇祯登基后,重新整理了都知监后,数月之内,都知监的势力已经在宫内迅速崛起了。
都知监掌印太监王德化,佥书张省声风头,已经隐隐压过了司礼监的各位太监了。虽然信王府出身的太监,只有王承恩现在跟在司礼监学习,算是半个司礼监的人,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崇祯为王承恩接管司礼监铺路。
但是以往统管内外朝,一家独大的司礼监,现在却遭到了都知监的挑战。司礼监虽然现在还能安排各衙门做事,但是各衙门官职的调配升降,却掌握在了都知监手中,更别提都知监还有一个审计司,用来考核各衙门办事的效果。
失去了人事权力和监管权力,司礼监的各位太监们立刻发现,这些以往对自己吩咐唯唯诺诺的各衙门太监们,现在动不动就拿条例和权责来说事。
王体乾曾经忿忿不平的向崇祯告了一状,结果崇祯只是召集了各衙门首领太监,让他们保持对司礼监的尊重之外,并没有改回任何东西,反倒是让都知监给司礼监每人发了一本,宫内各衙门办事指南及宫中人员行为守则。
如此一来,宫内众人顿时明白了,司礼监虽然名义上还是二十四衙门之首,但是宫内二十四衙门的管理权力,已经转移到了都知监手上了。
自此司礼监主外朝,都知监主内朝的格局渐渐成形了。都知监声名鹊起的同时,掌印太监王德化的声望也水涨船高了。这让还没有正式进入司礼监的王承恩有些不安了,如果不是崇祯把东厂交到了他手中,王承恩差点都以为自己要失宠了。
看着王德化在宫内洋洋得意的样子,王承恩不得不绞尽脑汁,也想要做点成绩出来了。想要让司礼监夺回都知监的权力,在王体乾试过之后,王承恩立刻知道是不可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