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dingdianbook.com,我在绝地求生当混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敲下“完本感言”四个字的时候其实我内心是有点唏嘘的,但是同时心里又松了一口气。
当时写这本小说的时候其实没有想那么多,之前也开单章说过,就单纯的是想要为自己热爱的东西做点什么。
记录也好怎么也好,用我自己的方式。
从17年到现在,我也算是见证了吃鸡这款游戏从爆火全球到现在的不温不火的“摆烂”阶段。
甚至我都在想,要不是17年的爆火带来了顶天的流量,吃鸡在短短半年就发展出了完整的职业体系并且最终和vspn绑定。
它会不会和现如今国内的csgo一样?
又或者说是不如csgo?
反观csgo,其实国内pubg已经算是发展的很好的了。
看看隔壁csgo的选手吧,都已经是打了很久的选手了,这两年也没啥新鲜血液的加入。
年轻人出名一点的像是已经在lvg的三叶,又或者是在不那么出名的队伍里的子豪、甚至是(半职业的?)gasrunner?
仔细想想,其实他们出道至今都已经很久了,远远算不上新人了。
pubg至少再不温不火,也还有陆陆续续的左雾、诸多的青训在这条路上前赴后继的追赶上来。
不过又反过来想想,一款没有过审的游戏,在去年年底的时候甚至还爆出今年可能连联赛都没有了,以及各平台禁播的消息。
毕竟当时微博该删的都删了,连各大直播平台对于吃鸡的分类也纷纷改名。
在某平台,甚至你只能在“热门游戏”分内找到它。
卖惨的话就说到这里。
聊聊这本书吧。
这本书是我第一次写小说。
真真正正的第一次,在此之前我没有写过任何作品,唯一和写作有关的事迹可能就是在高中的时候文学社发表过一点东西。
像是网文一类的小说。
从小在看。
但是一直没有下过笔。
所以就导致了这本书的前期,除了一些基本的任务设定,我甚至连大纲都没有列出来,写的乱糟糟的。
开篇的时候可能除了文笔,故事情节上真不咋地。
在有关比赛的描写,我秉承的写法是找出当时的比赛录像,官方视角的和战队视角的(有些比赛没有),然后通过自己的描写尽量的细致化。
甚至在脚步方面和道具细节方面,我是正儿八经的把视频声音拉满,并且把耳机的声音拉满之后,尽可能的达到同样的效果之后用自己的理解分析出来的。
当然,这样做的好处是——没有好处。
除了我自己游戏里的技术。
至少对于写作方面以及小说本身没有任何帮助。
我的写法更像是纪录片的形式,在名称以及游戏方面的专业性门槛很高,除了经常看比赛的观众意外,正常书友可能很少有能直接看懂的。
而这一部分观众基本都是不怎么看小说的,再一个就是,将已经发生过的比赛再通过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对于已经看过比赛的观众来说,多少有点带着剧本看文字的效果,这也注定了这本书在粉丝基础上没有多少。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和我的态度有关。
因为除了比赛以外,日常的剧情里如果有涉及游戏的话,我也都是从网上找的某某选手的直播回放或者官方号剪的视频,然后用文字翻译过来。
这样写的好处是——快。
是真的很快。
因为在我平时有课的时候,我都能一天四章,然后还能空出时间来打游戏。
在没课的周末,我甚至尝试过一天八章,这中间我甚至能发呆或者刷抖音。
但是代价就是——写出来的东西没生命力。
就是那种,写出来之后连我自己都有点不明所以的感觉。
也可以换句话说,那个时候的我就是在水。
甚至已经没有把这本书太当回事。
就连每天的两更,写到后面我都觉得像是在为了应付。
为了完成任务一般。
如果一本小说,连作者都失去了兴趣的话,那么它又怎么会有发展呢?
事实也正是如此。
而且这本书在前期,也因为我个人的原因,陆陆续续的断过更,甚至后面断过有一段时间的更。
但是那段时间真的是事发突然,虽然比不上不可抗力,但是也差不多了。
尽管那会儿我已经把每天更新两章当成每日签到一般在水文了。
后面在冷静的那段时间,我想了很多。
我补充了人物的设定,补完了大纲的流程,很多很多。
像是陈枫,他的经历大致上是从小因为父亲当兵的原因,所以特别喜欢枪战游戏,在巧合下接触到cs1.6,并且展现出很高的天赋。
和很多csgo职业哥的经历一样,年少成名,在csgo出来以后转战csgo,拿下了major的冠军。
在被国外队伍签下,出国生活训练的时候,陈枫遇上了人生中亦师亦友的另一名少年。
而这个时候,本书的反派也就出来了。
隔壁战队的小混混。
在某次起冲突之后,小混混失手杀了陈枫的那位好友,但是最后因为整证据不足,以及小混混有意找贫民窟的跟班顶罪的缘故,最后不了了之。
从此,陈枫踏上了复仇之路。
在这套路上,陈枫还会遇上一个只会pua队员,一边私下还利用职务之便搞网赌的经理。
这一点在前面有写过。
经历过打击又饱受pua的陈枫把自己的内心关了起来,诞生了另一个人格。
或者说是十六岁的他永远的留在了自己的心里,现实的他更像是原定轨迹的人一般在活着。
林梓豪,自幼就是孤儿,和青梅竹马的周丽一起在孤儿院长大。
十八岁之后认识了开网吧的吕哥,最后刚好碰上吃鸡爆火,这个小网管就从那个小... -->>
敲下“完本感言”四个字的时候其实我内心是有点唏嘘的,但是同时心里又松了一口气。
当时写这本小说的时候其实没有想那么多,之前也开单章说过,就单纯的是想要为自己热爱的东西做点什么。
记录也好怎么也好,用我自己的方式。
从17年到现在,我也算是见证了吃鸡这款游戏从爆火全球到现在的不温不火的“摆烂”阶段。
甚至我都在想,要不是17年的爆火带来了顶天的流量,吃鸡在短短半年就发展出了完整的职业体系并且最终和vspn绑定。
它会不会和现如今国内的csgo一样?
又或者说是不如csgo?
反观csgo,其实国内pubg已经算是发展的很好的了。
看看隔壁csgo的选手吧,都已经是打了很久的选手了,这两年也没啥新鲜血液的加入。
年轻人出名一点的像是已经在lvg的三叶,又或者是在不那么出名的队伍里的子豪、甚至是(半职业的?)gasrunner?
仔细想想,其实他们出道至今都已经很久了,远远算不上新人了。
pubg至少再不温不火,也还有陆陆续续的左雾、诸多的青训在这条路上前赴后继的追赶上来。
不过又反过来想想,一款没有过审的游戏,在去年年底的时候甚至还爆出今年可能连联赛都没有了,以及各平台禁播的消息。
毕竟当时微博该删的都删了,连各大直播平台对于吃鸡的分类也纷纷改名。
在某平台,甚至你只能在“热门游戏”分内找到它。
卖惨的话就说到这里。
聊聊这本书吧。
这本书是我第一次写小说。
真真正正的第一次,在此之前我没有写过任何作品,唯一和写作有关的事迹可能就是在高中的时候文学社发表过一点东西。
像是网文一类的小说。
从小在看。
但是一直没有下过笔。
所以就导致了这本书的前期,除了一些基本的任务设定,我甚至连大纲都没有列出来,写的乱糟糟的。
开篇的时候可能除了文笔,故事情节上真不咋地。
在有关比赛的描写,我秉承的写法是找出当时的比赛录像,官方视角的和战队视角的(有些比赛没有),然后通过自己的描写尽量的细致化。
甚至在脚步方面和道具细节方面,我是正儿八经的把视频声音拉满,并且把耳机的声音拉满之后,尽可能的达到同样的效果之后用自己的理解分析出来的。
当然,这样做的好处是——没有好处。
除了我自己游戏里的技术。
至少对于写作方面以及小说本身没有任何帮助。
我的写法更像是纪录片的形式,在名称以及游戏方面的专业性门槛很高,除了经常看比赛的观众意外,正常书友可能很少有能直接看懂的。
而这一部分观众基本都是不怎么看小说的,再一个就是,将已经发生过的比赛再通过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对于已经看过比赛的观众来说,多少有点带着剧本看文字的效果,这也注定了这本书在粉丝基础上没有多少。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和我的态度有关。
因为除了比赛以外,日常的剧情里如果有涉及游戏的话,我也都是从网上找的某某选手的直播回放或者官方号剪的视频,然后用文字翻译过来。
这样写的好处是——快。
是真的很快。
因为在我平时有课的时候,我都能一天四章,然后还能空出时间来打游戏。
在没课的周末,我甚至尝试过一天八章,这中间我甚至能发呆或者刷抖音。
但是代价就是——写出来的东西没生命力。
就是那种,写出来之后连我自己都有点不明所以的感觉。
也可以换句话说,那个时候的我就是在水。
甚至已经没有把这本书太当回事。
就连每天的两更,写到后面我都觉得像是在为了应付。
为了完成任务一般。
如果一本小说,连作者都失去了兴趣的话,那么它又怎么会有发展呢?
事实也正是如此。
而且这本书在前期,也因为我个人的原因,陆陆续续的断过更,甚至后面断过有一段时间的更。
但是那段时间真的是事发突然,虽然比不上不可抗力,但是也差不多了。
尽管那会儿我已经把每天更新两章当成每日签到一般在水文了。
后面在冷静的那段时间,我想了很多。
我补充了人物的设定,补完了大纲的流程,很多很多。
像是陈枫,他的经历大致上是从小因为父亲当兵的原因,所以特别喜欢枪战游戏,在巧合下接触到cs1.6,并且展现出很高的天赋。
和很多csgo职业哥的经历一样,年少成名,在csgo出来以后转战csgo,拿下了major的冠军。
在被国外队伍签下,出国生活训练的时候,陈枫遇上了人生中亦师亦友的另一名少年。
而这个时候,本书的反派也就出来了。
隔壁战队的小混混。
在某次起冲突之后,小混混失手杀了陈枫的那位好友,但是最后因为整证据不足,以及小混混有意找贫民窟的跟班顶罪的缘故,最后不了了之。
从此,陈枫踏上了复仇之路。
在这套路上,陈枫还会遇上一个只会pua队员,一边私下还利用职务之便搞网赌的经理。
这一点在前面有写过。
经历过打击又饱受pua的陈枫把自己的内心关了起来,诞生了另一个人格。
或者说是十六岁的他永远的留在了自己的心里,现实的他更像是原定轨迹的人一般在活着。
林梓豪,自幼就是孤儿,和青梅竹马的周丽一起在孤儿院长大。
十八岁之后认识了开网吧的吕哥,最后刚好碰上吃鸡爆火,这个小网管就从那个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